本篇文章1259字,读完约3分钟

老师和学生展示剪纸制作的服装。

2019年11月11日,一场特别“秀”在双流区黄家广场举行。此次“秀”之所以特别,是因为“秀”的主要人物:大红斗篷、优雅风衣、充满古典气息的旗袍和唐装,都是双流区永安小学师生用剪刀剪出的剪纸作品。

这种“表演”展现了师生的风采,传承了中国非遗文化。近年来,双流区不断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极开展天府文化润城运动,按照“覆盖全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校一品”的工作思路,培育了东升小学、永安小学、双流学校等一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校。

一、四项建设树立传统文化地位

2019年9月6日,天府文化古琴将成都传统文化带入校园。该系列的第12届在双流区唐湖小学举行。这是双流区依托学校定位,将传统文化推向校园的实践。

双流区将加强校内外阵地建设,加强城乡学校和少年宫设施设备的购置和维修,挖掘利用现有的空房间(墙壁、长廊、窗户)作为传统文化宣传展示阵地。整合社会资源,在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宫、黄龙溪古镇风景区等。,建立传统文化校外教育基地。同时,加强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学校辅导员专项培训,内容涵盖日常管理、项目开发、文化传承等。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在城乡少年宫兼职辅导员,招募非世袭志愿者、文化志愿者、家长志愿者、高校师生参与服务。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结合天府文化和双流地方文化特色,丰富课程形式,创新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开设造纸、羌绣、皮影、蜡染、年画等特色传统文化课程。

一个学校,一个产品,百花齐放,成都双流区传统文化在校园展示成果

因地制宜,突出传统文化的特色

几天前,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传来了好消息。学校的四川印青“苗青艺术团”凭借其将“背书包上学”、“金色翅膀的小天使”、“小风筝放飞”和“期待父母的早家”等印青元素打磨得光鲜亮丽的创新作品,先后获得省、市、区艺术奖。"

双流区因地制宜,突出传统文化特色,创造了独特的道路。结合校本教材,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双流区初步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特色课程体系:“读古典诗词、理解文化知识、培养传统美德”。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再版了胜利小学传统文化启蒙校本教材《山姆之路》,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东升小学校本教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每周课》系列。东升小学、塘湖小学、花双小学等学校被授予“国家传统文化基地学校”称号。

一个学校,一个产品,百花齐放,成都双流区传统文化在校园展示成果

一个学校一个产品注重文化传播和学习。

城乡学校少年宫的品牌化是双流区的又一亮点。据报道,双流区33所城乡学校少年宫已从“一所学校、一个品牌、一所学校、一个特色”升级为“一所学校、多个品牌、多个特色”。一批核心价值观少年宫、非物质文化少年宫、古蜀农耕少年宫等。已经建成。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方面,双流区邀请著名教师参加文化直通车活动,并举办非世袭模范学校和“小非世袭继承人”创建和评价等专项活动。永安小学和迎春小学被评为市级非遗学校。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因其清晰的语调“背书包上学”获得四川艺术节一等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火龙灯舞”由黄龙溪学校引入农村学校少年宫,并多次应邀赴日本和韩国参加演出。

一个学校,一个产品,百花齐放,成都双流区传统文化在校园展示成果

陈,报社编辑/照片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一个学校,一个产品,百花齐放,成都双流区传统文化在校园展示成果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jyzx/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