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86字,读完约12分钟

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考验是结局,不是开始。 他们最羡慕的是有完美结局的上司。 民营公司为什么会死? 死亡率最高的是哪个?

做了20多年民营企业的人,他们现在的心理状态除了丰富的联想感情外,更重要的是破碎的心。 这二十多年来,这些民营公司大部分房子破人亡,妻子不离,痛苦大无仇。

经过20多年的辛苦,他们现在的心理状态是:什么都不相信,什么都不相信。 不能不相信未来,也不能不相信历史。 基本上是非常矛盾的混合体。 所有过去留下的记忆,其实并不多美好。 关于将来,他们还很向往,但是正在享受折扣。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他们最羡慕的是教父柳传志的故事。 那是个完美的故事。 从体制内出来做生意,赤手空拳空创业,40多岁开始创业,公司全球最领先,最后控股上市。 家庭和睦,孩子也有前途,开始在商务江湖上搅动另一天空; 人生很完美,朋友很多,没有敌人。 我衷心地说,我认识他20多年了,他的结局很完美。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那个年代的民营公司在思考如何有好的结局。 正如习总前两天说的“颓废,鲜克有终”:一件事很容易开始,有个好的结局不容易。 在商业上,罪振甫一生都在追求一件事。 也就是说,下台时必须转身优雅,但很遗憾最后没能实现愿望。 所以,对古老的民营公司家来说,最后的考验是结束,不是开始。 大家看媒体的相关信息,卖了,转了,辞职了,收购了,总之和退场有关。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那么退场之后做什么? 开始计划各自为自己如何生活。 因为在开公司的时候,他们为了股东、社会、员工,总是被动的。 你看过“老板不哭”的广告吗? 李总理也同情上司。 他说,在你们领工资的时候,你们的上司可能含着眼泪签了贷款协议,借钱发工资。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所以,王石总是说“改变生活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意味着更丰富你的人生,开拓你人生新事业的天地。 王石等人的想法是70岁以后去阿拉善的沙漠驻扎。 与钱无关,要改变自己的梦想、心情、只与自己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今天,我怀念为民间事业的迅速发展而牺牲的30年的朋友。 民营公司有很多“两院院士”,进入法院、二进医院。 我们有时会想起他们为什么牺牲,除了他们自己不观察身体外,越来越多的是其他社会原因、制度原因、体制原因造成的。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但是为什么呢? 他们也应该坐车,但是只能在“彼岸”休息。 我们不仅要给这些民营公司留下回忆,还要反思他们的死因。 因为我们总结了他们的死因,所以原则上属于三个。

死法一:政商关系

由此造成的死亡率排在第一位,特别是规模大、影响大的公司是哪家? 关于当时马云创立的湖畔大学到底在上什么课,他自己提出了一个建议,大家都赞成,就是研究民营公司的死亡。 明确了死亡的研究,剩下的都是光辉的未来。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政商关系。 公司首先要避开政商关系这个死亡陷阱,至少能活五年。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政商关系造成的死亡率为什么这么高? 因为我们现在处于社会变革的时代,市场经济正从野蛮的增长状态进入法制秩序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善终,毫发无损的人太少了。

例如任志强,曾因投机交易被判入狱一年。 因为当时,如果你卖的不是自己生产的,从甲地卖给乙地涨价的,就是投机交易。 今天,由于这些现象太多,无法理解被定罪的被称为“制度摩擦”。 后来法律变了,他出来了。

当时的民营公司制度有很多“窝囊罪”,有抽逃资本、非法经营、集资等,所以30年来民营公司死亡最多的原因就是这个制度的冲突。

我们分解政商关系,其原则可以分为三类。

公司经营与外部体制环境的关系

这几个上面分解了。

你的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乐观。 国有资本有几个属性。 一个是超经济特权,不能失去。 国有资本具有意识形态的神圣性和政权的强制保护,因此有着与普通资本不同的特殊属性。 财务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利润分配有着与民间资本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另外,国有资本几乎没有人格化。 我们常说苦大无仇。 因为我不知道该找谁。 如果资本地位不平等,混合经济对民营企业来说是特别大的挑战。 这样的混合经济要想成功,国有资本的属性就应该和民间资本一致,淡化意识形态特征,淡化超经济特权,回归普通资本,它就有可能被混合。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公司和政治家的关系

大小官员可以称为政治家,大小上司也可以称为公司家,政商关系演化为领导人和上司的关系。 这种关系该怎么办呢?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唯女和小人难养,近则不逊,远则怨”。 其实,关系太近也不行,太远也不行。

如果上面三者的关系不能顺利解决,那么治理结构中资本权力过于集中,一个整体来说,这样的企业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很高。 如果是透明的上市公司,死亡的概率反而不会很高。 治理结构很重要,在治理结构上适当改善、提高透明度,再加上你自身的自律性,解决与外部的法律关系,这样的公司就可以避免这种死亡。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死法2 :筹款

民营公司在过去的30年里,资源,特别是资本的资源非常匮乏。 国有经济占信用资源的大部分,所以民间资本没有出路,出现了集资。

民间资本获取资源有以下三种形式。

用权力杠杆配置资源

这样的人不筹集资金,他们的行为习惯奇怪、安静、贪婪。 这种民营企业的房子配置资源的利润特别高,能量也相当大。

按市场方式配置资源

例如,我们的上市公司,这种民营企业的房子比较中调,即使高调,他们也不需要表达为媒体信息,筹集资金。

通过地缘、亲缘和血缘筹集资金

真正死于筹款的大多是草根民间公司的房子。 他们不善于发行股票,只能通过地缘、亲缘、血缘关系来筹集资金。 这种筹款做法非常粗糙简单,也忽视了基本的法律承诺。 如果没有配置资源的特权,没有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验、知识、能力,就必须走民间集资渠道。 如果法律太严厉,就容易出现状况,冤狱和误伤,走向彼岸。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死法3 :商业竞争

前两种死亡是有中国特色的死亡,这种死亡是正常的死亡。 微型公司的这个死亡率特别高,存活5年以上的公司不到7%,存活10年以上的公司不到2%,可以说存活率非常低。

我们希望后面公司的房子不要前两种死法,但对于第三种死法我们无能为力。 因为每个制度都有可能死亡。 我们研究了先烈们的死亡规律,发现越大的公司死于政商关系,中等公司死于筹款,微小公司死于商业竞争。 我们走在他们安息前的时候,必须好好想想如何不导致死亡。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如果这个团队继续前进,我们会发现车的生存原则是三种私营公司家。 第一个是纯粹的草根民间公司家,他们是很能干,非常给力的赚钱机器。 第二类是红顶商人,做民营公司,在政协人大中有称号的第三类是现在的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等完全市场化的民营企业,他们做的是产品和服务。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注:摘自冯仑9月5日在复旦哲学大会上的演讲。 文案素材来自笔记本。

冯仑:请告诉我这是不是个好企业

生病了,用中医的眼光去问公司,掐住上面三脉,我知道也许心里能得到数。 “我永远不擅长你的温柔。 你给我看清楚”——情场就是这样。 百货商店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说公司必须讨论经营业绩、道德行为、甚至公司个人气质特征等优劣得失,那么好企业的定义是什么呢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指出了三点:其一,好企业必须用自己的一句话来明确。 其二,一定能看到终端产品的连续销售。 其三,要看企业老板和经理下班后在做什么,和谁混在一起。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财经媒体的大主角是公司。 但是,公司必须讨论其优劣得失。 包括经营业绩、道德行为,甚至公司的个人气质特征,是创造财经媒体就业机会的行业。 如果同一家企业被不同的人看到,或者在同一家公司不被看到的期间看到,就会有非常不同的看法。 例如,景色可能是“岭侧为峰,远近各异”。 这也像看女儿,看一眼,十个人说了十遍。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但是,总的来说,企业漂亮是脸,摸起来舒服是胸,不能挖是裆。 别人未经对方许可随便上下动手,就被称为流氓。 除非他(她)病了需要轻轻手术,否则你正好不是医生就看不清楚。 因为这些人一般都为看不起公司而烦恼,所以也拿不到投资。 最近,求中医,看到其望闻问切,虚实之间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得联想起来,要诊断公司的号码。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其一,好的企业必须用自己的一句话说清楚,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懂。 比如自己的企业在做什么,做食品,做制服,不仅自己一句话就说完了,而且上司自己一句话也说得很清楚,无论问什么级别的员工,大家都异口同声,不离八九十。 另外,自己的一句话说完还不够,所以要看别人,特别是外行、普通人对你做了什么的说法和你自己的说法是否相符。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例如,牟里不仅不清楚自己的100个词,南德在做什么,还有100人听了那句话,看了那一行也摸不着头脑。 在最近频繁萎靡的公司中,不乏德隆整合产业、三九低价扩张、各种系统资本运营等故事。 其掌门人大多自己口齿不清,至少百句可以圆自己的故事,而且从媒体到投资者都把公司当瞎子一样认识。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相反,当我们看到万科、联想、tcl、汇丰等稳步成熟的企业时,其掌门人随时可以用一句话、至多一句话来澄清自己,我们外行也不需要很多努力,一眼就能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其实即使在国外,可口可乐、吉列、麦当劳也是我们一目了然的简单公司。 像安然这样的怪物,当人们懒得看它的时候,喇合突然像比尔一样倾斜了。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伟大很简单,只有真相不简单,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都特别漂亮,但漂亮的后面往往很荒谬。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其二,一定能看到终端产品的连续销售。 生意的中心是交易,交易本能的冲动就是贱卖,无非是盈利。 无论是多么大的生意,多么大的商业故事,反过来说,只是忙着聊天,没有什么东西(最终产品)卖,只是听说有什么东西卖,但是市场(购物中心和超市, 那么,这家企业显然只是在中间的过程中注入资金和资本(称为资本运营等),其迹象十分可疑。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证明没有出售就没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经营性现金流是唯一属于自己健康的血液。 其他资本现金流量和融资现金流量。 虽然可以输入公司维持生命,但毕竟不是经营性现金流,不具备健康的造血机制,迟早会发生。 目前,资本运营最辉煌的公司,往往没有足够的经营现金流,但用融资性现金流(例如通过相关交易建立交易记录)伪造经营性现金流,用虚假的业绩骗投资者的钱,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欧亚农业的杨斌吸这样的财务鸦片而死。 所以,无论多么出色的公司,只要看不到他在市场上销售产品,就不要相信那个神奇的故事。 不管这个故事多么合乎逻辑,也不要相信它。 例如,很多传言中的首富,据说最近非常出色,但他说的能够让2亿人变聪明的魔法产品,已经消失在市场上,所以我相信他想把钱套在股市上是虚构的故事。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其三,要看企业老板和经理下班后在做什么,和谁混在一起。 如果每天和政府官员在一起,那一定是为了找债或者遇到什么麻烦。 如果是在餐厅的桑拿中进入银行的话,那肯定需要银行的帮助,这是企业空的门路。 如果左右不分开的是公检法、军警宪特、江湖兄弟,可能一定需要铤而走险。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相反,如果一家企业的上司和经理不是整天跑政府,而是跑国内外同行,跑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那一定会成为领域的先进。 如果银行有礼貌,公务公务或下属普通职工企业能够工作,那一定是财务健康,运行良好。 证明周围出现的是先进的,好朋友的话,即使是所谓的“小凤仙”,在企业的规则中,也不会涉及到很多纷繁的泥沼。 这基本上是一句老话:近朱者为红,近墨者为黑。 万科绝不行贿,也绝不阳光得利,所以不要让王石混迹在官大人中间,也不要和公检法司的人换杯换盏,反而要落拓,送走未来,在山上玩水。

“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生病了,用中医的眼光去问公司,掐住上面三脉,我知道也许心里能得到数。 “我永远不擅长你的温柔。 你给我看清楚”——情场就是这样。 百货商店也是如此。

资料来源:笔记本电脑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冯仑 :中国公司三大死法”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kjsh/1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