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64字,读完约6分钟

6月3日,成都科技创新大会在成都召开。在过去的一年里,科技创新一直是成都的热门话题

5月29日,成都国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卫星全直播互联网平台——直播地球应用(Live Earth APP)正式发布,成为中国自卫星互联网正式纳入国家“新基础设施”战略以来的首个全新卫星互联网产品。

5月18日,成都高新区企业迈克生物(mike biological)宣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直接化学发光法)和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直接化学发光法)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成为中国唯一同时拥有新型冠状核酸和抗体试剂盒的企业。

4月16日,随着清脆的钟声响起,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登上科技创新板,成为四川省第一只科技创新板股票...

从规划到政策到人才,成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揭示了成都开源之路。能量源打开,动能激增。

发动机涌动的动能

41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快西部科技城建设(成都)

回顾今年,不言而喻,科技创新的引擎给成都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2019年,成都将新增103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4100家。高技术产业主营收入超过9300亿元,同比增长11%。新经济运行收入超过4000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和新专业人口规模均居全国第三位。成都独角兽公司实现从0到6的突破。

疫情更是一块试金石。在大国战争的“疫情”背后,成都的合作行动轴心非常明确——在疫情期间,高通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设备、BOE的智能温度报警解决方案、广汽的智能防疫头盔等“疫情”黑色技术都是“成都制造”。

正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支撑,成都经济在疫情面前展现出足够的弹性:成都是全国恢复工作和生产最快、恢复秩序和活力最好的城市之一。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都在副省级城市之列。

在加速跑的后面是站的顶层设计高牟园。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国家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的宜居之地。今年4月,四川省科技厅和重庆市科技局签署协议,双方将以“一城多园”的模式,共同建设西部科技城。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促进成都和重庆双城经济圈建设甚至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成都科技创新大会今天召开,点燃科技创新的引擎

成都正在抓紧行动,统筹规划西部(成都)科技城,提出以位于天府新区的成都科技城为创新政策源,以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为产业创新承载能力,构建“一核心四区”发展格局。

发动机适配软件

创新是成都科技创新的基因政策

只有使用合适的软件,发动机才能高效运转。创新基因和灵活的政策正是成都引擎的“软件”。

对成都来说,创新早已根植于城市的灵魂和背景。从蜀守李炳兴到修建都江堰,到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版画的地区之一。从中国最早的纸币发行到1980年新中国第一只股票“蜀都大厦”在成都诞生。在3000多年的城市建设历史中,这个生动的“脑洞”一直在闪烁。

回归当下,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是时代赋予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和切入点。

让企业创新免于“烦恼”的秘诀在于政府的“搭建平台”。台湾,如何建设?成都有一个很棒的计划。

创新需要空。根据该计划,成都今年将围绕产业链建设创新链。根据主导产业的定位,成都将建设一个以市场为导向、面向企业需求的高质量科研院所空1000万平方米。成都将通过“给予平台”、“给予奖励和补充”、“给予机会”全方位推进高质量科研院所空建设。

天府海创公园一期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预计今年9月竣工投产。成都核心谷优质技术创新空项目启动,26个重点项目启动,总投资184.5亿元...纵观全市66个工业功能区,高质量的技术创新空硬件载体正在加紧建设,创新资源正在加速集聚。

创新也需要资金。成都市出台了创新扶持产业功能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储备等12项政策措施。

在科技财政投入方面,2019年,成都市科技局共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和知识产权运营基金28亿元,科技企业信贷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池65.02亿元。科技企业参加科技和专利保险的保额为231.87亿元,解决了成都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发动机的点火阀

人才新政给凤凰带来项“政绩转型”敢当第一

引擎,最终要靠人来启动。人才是科技创新引擎的点火器。

成都出台了一系列“筑窝吸引人才”的人才政策——除了吸引35万名青年人才落户和实施“新人才政策”的城市猎头行动计划外,成都还创建了软件人才“榕北计划”,为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青年企业家等科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援助...

然而,高校原有的技术成果只能与市场需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更大的创新“火花”。

在关键资源整合方面,成都市去年开展了数千次“校企双进”系列活动,帮助畅通校企资源和信息对接渠道,推动高质量项目和创新平台向产业功能区集聚,实现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从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常务院长徐冰发布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校企双促”带来的效果。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该研究所已签约并获得15个研究项目,总投资2.15亿元。与当地大型企业合作6个项目,合作资金超过2300万元...

事实上,成都一直敢于率先开辟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率先改革我国的技术经纪人职称制度;作为一项典型经验,“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所有制改革,开辟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渠道”,受到国务院综合监管部门的高度赞扬,并在全国8个综合创新改革试点地区得到推广和推广。

通过“混合改革”吸纳人才、整合必要资源、破冰的一系列行动的内在逻辑是重构动力系统,使科技创新成为成都的动力引擎。

从成都展示的经济弹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在不断地寻找上升和下降的途径。成都温暖悠闲的面纱被揭开,科技创新的钢铁骨骼被揭开。引擎已经被点燃,成都正沿着这条路加紧巩固增长极,形成动力源。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编辑王鹏平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科技创新大会今天召开,点燃科技创新的引擎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kjsh/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