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2字,读完约3分钟

川剧的变脸大熊猫面具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家报纸的编辑杨舒看了看。

手掌大小的弦乐器有几对翅膀,当它的手指被轻轻触摸时,会有许多听众听到悠扬的旋律。我看见一个黑龙江的赫哲族艺术家游军,用手捂住嘴,鼓着腮,弹奏着他最熟悉的曲子《广场曲》。

10月20日,在第七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系列活动中,位于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世博园世纪舞广场东展厅的“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大赛”展区是人流最多的区域之一。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各种民族乐器,听到民族音乐,还可以看到非世袭持有者如何制作乐器。

□李婷,本报编辑

参见《好奇:中国节奏展现中国美学魅力》

身体为白色、冠为红色的裕固族天鹅竖琴,三根弦为六角形蟒蛇皮的白龙头琴,以及棕色龙头琴...进入国家弦乐器的摊位,十多种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乐器被一个接一个地排列。

参加“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大赛”的传承人来自40个民族,带来了演奏、弹拨、弹拨、敲击等89种民族乐器。它们有着浓郁的中国旋律,也展现了中国美学的魅力。群山、河流和海洋的声音混杂在现场。例如,四弦琴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广西京族的民族乐器。80后女孩赵霞是北京班卓琴的非世袭继承人。当她演奏时,她只依靠一根弦和一个摇杆。表演者通过演奏、挑选、揉捏、推拉来演奏各种长的抒情旋律。赵霞说:“我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了解它。”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民族乐器大赛中的山、水、海音乐

这次全国乐器比赛汇集了许多派别,如古代的秦,其中包括金陵、浙江、岭南和蜀的古代秦。萧是北萧和南萧的合集。光是民族音乐琴弦就有五种之多,这让人们耳目一新。

传承:器乐传承呼唤更多年轻人加入

据现场工作人员、成都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耿健介绍,参加此次活动的器乐传承人来自全国各地,年龄从77岁到23岁不等。从年龄跨度上,我们也可以看到非遗产技能的代际传承。

在比赛现场,62岁的宁夏口弦非遗传载体安玉歌和她35岁的儿子徐莉一起表演,这是为数不多的传承人中的“母子档案”之一。安玉松是宁夏唯一一位能掌握竹弦和金属弦技艺的艺术家。它被称为“宁夏口琴皇后”。但说到民族乐器的传承,安瑜的歌并不轻松:“宁夏很少有会弹弦乐的年轻人。”究其原因,还是收入问题。她说手工制作一根弦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而像弦这样的民族乐器太小,销售乐器的收入非常有限,从商业演出中赚取收入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尽管许多年轻人表达了他们对学习口头弦乐的兴趣,并想把她当老师来崇拜,但他们最终还是“拒绝”了。只有当他们的儿子在一家电影电视公司有固定收入时,他才能有信心“兼职”学习口头弦乐。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民族乐器大赛中的山、水、海音乐

云南著名的三弦传人张生春和“侗族小歌王”吴良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年轻人出去工作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学习董琵琶的人越来越少."吴良峰说道。

然而,许多器乐的继承者也在为未来做出积极的尝试。例如,张生春用现代技术改进了水龙头的三根弦,即采用手工加机器的方式,提高了乐器制作中打磨和上漆技术的效率,使产品更加优雅大方。安玉阁最近正忙着将回族的口弦与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结合起来:“因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位教授发现,演奏口弦时,音乐应该通过牙骨与大脑产生共鸣,这对治疗老年痴呆症和其他群体非常有益。因此,我们计划与当地自闭症儿童治疗组织合作,使民族乐器融入社会,造福社会。”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民族乐器大赛中的山、水、海音乐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ylzx/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