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9字,读完约4分钟

在今年的“五一”长假中,成都再次展示了其在旅游业中“吸”粉的强大能力。据统计,成都接待游客133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2.02亿元。除了在武侯祠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体验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宽窄巷子和太古城里品味城市休闲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在体验天府绿道和乡村旅游的新景观,“锦江之夜”项目已经成为游客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文化为灵魂打造深度文化旅游产品

在成都加快建设以“三城三都”为起点的世界文化名城的背景下,多种“文化创意加”模式对文化、商务、旅游活动的整合与发展进行了新的探索。成都旅游业的发展正从游客数量的增加向文化质量的提高转变。成都的文化、商业和旅游融合之路将走向何方?昨天,天府文化研究所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建议。

深基础

创造“诗与远方”的目的地

在4月29日召开的四川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首批10个著名的天府旅游县正式宣布并授牌,成都青羊区和都江堰市也在其中。成都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等。两江环城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充分显示了成都是一座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天府文化研究所所长谭平说,成都是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自古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只有这些资源和财富才能广泛进入成都市民的记忆和内心深处,其优秀的禀赋和人格才能得到认可和传承。成都只有建成世界文化名城,才能有深厚的基础和持续的动力。今年推出的“晋江夜游”项目,将文化元素、美食、音乐等元素结合起来,构建了天府文化的“晋江故事卷轴”。展示了“夜市、夜餐、夜展、夜展、夜节、夜住”六大夜消费主题场景。仅春节期间,“晋江之夜”项目就吸引了20多万人和游客。

文化为灵魂打造深度文化旅游产品

打破传统

在文学和旅游的融合中,已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

“过去人们常说旅行是‘上车睡觉,下车照相’。成都正在跳出传统的“景点观光游”,上升到“休闲+度假游”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成都旅游研究院院长、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朱丹表示。

在今年的清明节期间,许多游客前来参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如成都周边的崇州朱彝村和邛崃琼瑶遗址公园。

5月18日,“中国旅游日:看成都之美”大型活动“新天府慢游,感受新成都——百万市民参观成都”在锦江区蒋家艺术公园拉开帷幕。与此同时,由天府绿道连接的100条成都全新五大主题旅游线路正式亮相。正是这种功能的叠加,使得绿道超越了其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使命,逐渐演变成绿色经济带。它不仅促进了文化、商业、旅游、体育和农业的融合,还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应用场景,为新兴消费市场的培育提供了载体支持。

文化为灵魂打造深度文化旅游产品

擦亮品牌

让“看一看”变成“留下”

“对于目前文化、商业和旅游的融合,这不仅是一个艰苦环境的要求,而且游客的需求已经上升到城市审美生活的体验。成都有许多闪亮的城市名片,如“优雅之城”和“诗意之城”。成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符合现代美学、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模式,以旅游营销开创了城市品牌。人们真的想在来的时候呆在城里。”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天府文化研究所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谭继河说。

文化为灵魂打造深度文化旅游产品

今年五一假期,成都过夜游客达到389.9万人,比去年增长55.9%。过夜游客旅游收入125.48亿元,同比增长81.7%。“夜游”已经成为成都新的旅游热词。成都日益多样化的夜间旅游消费场景为城市的夜晚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当地居民的夜生活,刺激了旅游消费市场。

朱丹说:“应该有更多的人来成都,不仅是为了‘看一看’,也是为了‘住下来’。我们必须坚持全球旅游发展理念,创造更加深入的旅游产品,丰富消费供给,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增强旅游经济效应,将传统旅游转化为城市旅游,将多种消费形式融合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编辑李雪艳)

原标题:文化、商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文化为灵魂创造更深入的文化旅游产品。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文化为灵魂打造深度文化旅游产品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ylzx/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