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63字,读完约7分钟

昨天是周日,蓝顶当代艺术区的游客和观众比平时多得多。在艺术区,白宫是网络上的一个红色地标,当人们到达蓝顶时,他们必须打卡。这是以当代著名艺术家何多玲命名的美术馆。这个博物馆是何多玲自己设计的。去年开幕展览的主题是“空”,没有一幅画在展出,只有白色建筑本身在展出。在兰登,仍有许多地方受到文艺青年的欢迎。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的荒原已成为艺术家的聚集地,落地艺术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区和旅游景点。

成都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从风格到模式的转变

如果你能在白天的蓝天下体验成都的文学艺术,那就是在夜晚体验成都之美的最佳选择。最近,“一张图,一个城市”的活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最新的手机镜头下,成都锦江之旅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一张200米长的“天府幻夜图”凸显了天府文化的丰富细节。

无论是成都落地创意产业有限公司运营的落地当代艺术区,还是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锦江之夜”,都显示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力量。成都的文化创意企业正以创新的姿态推进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为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艺术风格与产业模式

2003年,周春芽、杨冕和其他四位艺术家租用了成都机场路边闲置的厂房。因为工厂大楼的铁屋顶是蓝色的,所以他们取了蓝色屋顶的名字。2007年,登陆东移至成都双流、锦江、龙泉交界处,规划面积超过1500亩。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的荒原已成为艺术家的聚集地,落地艺术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区和旅游景点。

陆艺术区负责人金回忆了陆多年来的变化,高兴地说,陆艺术区原本是艺术家的聚居地,现在新的陆已经发展成为以当代原创艺术为主导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一个集艺术欣赏、展览、交流和消费于一体的文化和创意产品交易区;体验田园人文景观的文化旅游区;一个新的有创造力的社区,有着强大的精神联系,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

成都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从风格到模式的转变

他说,成都落地艺术博物馆、何多玲艺术博物馆和几个邻近的艺术展览展示空房间、美术馆和音乐制作工作室已经成为各具特色的艺术时钟网的红点。公园整体丰富的艺术氛围展现了成都艺术生活的美,倡导新的生活美学理念。

文化高地与创意产业体验旅游模式

“当各种文化名人聚集在一个中心区域时,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聚集效应将逐渐显现,高端的主导作用将逐渐形成。这个区域辐射了周围更广阔的区域,并将成为现实。”严敬在分析登陆的快速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说:“一个创意产业和一个地区的形成必须有一个核心和灵魂。在打造蓝顶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注重文化高地的形成和创意产业龙头源头的形成。这是“蓝顶实践”发展中的一项重大创新。”他告诉编辑,一方面,兰极大地满足了艺术家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需求,吸引了许多艺术家来这里扎营;另一方面,这个文化高地也吸引了下游产业链,包括设计公司、美术馆、艺术交易机构、动画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等。他总结道:“我们的整个产业链就是在这种双系统模式下形成的,从而形成一种体验式旅游模式。"

成都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从风格到模式的转变

如今,兰亭已经聚集了300多名艺术人才,包括周春芽、何多玲等著名艺术家。来自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和其他领域的创造性人才也成群结队地来创造想法和创造力。落地不仅是当代艺术和文化的高地,也是一个有精神联系的文化区域。它让人们以展览和活动的形式体验艺术和艺术生活,体验文化氛围。

随着高端艺术、创意人才和艺术创意组织的到来,兰登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创意产业链。落地的工作区、艺术区、商业区和旅游区,与周围的艺术创意相关,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艺术栖息地,成为城市的文化高地和耀眼的名片。严敬透露,落地艺术区已经跳出了单一艺术定居点的功能,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基地,每年接待10多万游客。

成都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从风格到模式的转变

天府绿道成为文化融合爆炸

我省正在加快成都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核心区的建设。天府绿道作为文化旅游互动融合的典型案例,可以感知、欣赏、参与和消费,也是成都文化旅游融合的生动实践。

“晋江之夜”集旅游、文学创作、美食、音乐等元素于一体,形成了天府文化的“晋江故事卷轴”。展示了“夜市、夜餐、夜展、夜展、夜节、夜住”六大夜消费主题场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熊猫爬楼”、“光廊”、“天府金印本”、“吴栋万里门船”、“花金灯会”、“24季乐真实展”等沿江特别场景。仅春节期间,“晋江之夜”项目就吸引了20多万人和游客。

成都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从风格到模式的转变

如果说“锦江夜游”是天府绿道上的“夜明珠”,那么江潭公园就是天府绿道上的时尚大本营。作为锦江绿道系列的重要节点,江潭公园依托多功能组合、场景营造、产业整合的“绿道+号”模式。根据“体育时尚活力江潭”的定位,对原有的传统公园进行了创造性的更新,并植入到文化旅游商务项目中。绿道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生命价值和社会效益正在得到充分实现。

成都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从风格到模式的转变

在这些网上红色项目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商人”成都吕雯集团。据了解,今年年初,成都文化旅游集团先后推出了数十项特色文化旅游活动。通过形式创新、功能组合、市场趋势聚集和消费升级,许多文化旅游特色品牌项目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文化、体验和互动项目往往更受公众欢迎,这有助于成都文化旅游实现“良好开端”。

成都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从风格到模式的转变

文学与旅游产业整合的四大运作

据报道,今年成都鲁文集团将在产业转型、整合和升级方面推进“文化+创意+体验”、“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智慧+交通”、“产业+互联网+金融”四大创新发展。在“文化+创意+体验”方面,在宽窄巷子文化旅游区建设“宽窄匠坊”、“特色文化表演区”等文化体验项目,与行业高端机构合作,共同推进水韵天府、影视文化、动漫游戏、智能体育等项目,培育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在“文化+旅游+体育”方面,“熊猫星球”项目将通过对大熊猫品牌的深入探索,打造中国首个以熊猫文化为主题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娱乐研究基地。利用五峰溪古山城资源,通过山河露天音乐厅、光影林夜游、花谷体育基地等文化体育整合项目,打造以山河旅游为主题的文化体育休闲城镇。天府文化中心项目将结合历史遗址保护,打造集遗址旅游、文化创意表演、体育健身、时尚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旅游综合体。在“旅游+智慧+交通”方面,采用“汽车+x”网络智能旅游模式,规划四川新的旅游服务。利用鲁文集团旗下的成都青年旅游和城市旅游旅游大巴,规划建设“大熊猫基地+三星堆+金沙”等古蜀文化旅游线路;针对“产业+互联网+金融”,拟打造“文化金融”创新平台、“产业文化创新”等投资平台。将与中国旅行社、华侨城、德国阿热集团等行业的高端行业提供商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产品规划、资源引进和项目开发。(编辑王甲每日信息图片)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从风格到模式的转变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ylzx/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