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7字,读完约7分钟

这份报纸的编辑吴亚飞

歌手赵蕾的《成都》演唱了成都和玉林。

鲜为人知的是,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玉林北路社区作为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老社区”,曾经是一个又旧又乱的社区,经常被居民投诉。

如何治理社区?2018年,榆林北路社区引入社会企业开展“爱心角落”工程。街道两旁的商店被重建以吸引商业,居民被要求在街道墙壁上涂鸦。如今,这个社区已经成为“网民打扑克的地方”,居民们的八卦也充满了“快乐”。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刚刚召开,集中讨论了城乡基层治理问题。为推进我省城乡基层治理体制创新和能力建设做出重要部署,为提高各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重要指导。

成都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和全省的“脊梁”,目前实际服务人口超过2100万,拥有4300多个城乡社区。它既面临特大城市治理的新问题,也面临基层治理的共同问题。

榆林北路社区变迁的背后是成都“解决问题”的新理念:将城市治理的宏观战略落实到微观单元,从城市的最小单元“社区”入手,创新和改革城市治理的新机制。经过两年的实践,成都市初步建立了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和治理的体制机制。初步实现了城市的变化、市民的感受和社会的认同,探索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特大城市治理新路。

从“社区变迁”看“大城市治理”,成都探索了一条大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

党建引领发展中的执政

社区绿地遭到破坏,物业面临解决冲突和纠纷的难题。温江区清泉社区利用“社区水坝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

会前,社区党委安排党员提前收集群众意见,并邀请区级部门、物业公司、开发商和居民代表一起讨论。责任方当场做出声明和承诺,棘手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居民和社会力量都参与其中,社区党委发挥着主导作用。

一个单一的社区需要一个“领导者”,尤其是整个城市的治理。

自2017年以来,成都已成为全国第一个成立党委级专门组织——市、县级城乡社区发展和治理委员会的城市。作为领导和协调社区发展和治理的关键部门,它整合了分散在20多个党政部门的职能、资源和政策,系统地解决了“九龙治水、条块分割、权责失衡、资源分散”等社区治理问题。

一系列促进社区"权力回归、赋权和回归"的创新措施相继出台。

增加社区的力量。赋予街道建议、参与、调度、管理和评估“五权”,强化协调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和实施综合管理的职能。

做减法来减轻社区的负担。已经采取了几项措施来减轻社区的负担,并建立了社区工作的“四个清单”。社区认证项目的数量已经从313个减少到15个。

做乘法运算,设立专项社区基金。根据每年35万元的社区专项保障资金,市政府将设立1亿元的专项奖励基金,培训2800名专业社会工作者,使社区有资源和能力为居民服务。

有效的治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成都市社会事务与治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城乡社区发展与治理委员会”具有将“发展”与“治理”有机统一、努力实现良性互动、权力一致的深层意义。

对此,成都市委有明确的态度。科学发展和有效治理是城市工作的两个方面。在城市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如果片面强调发展而忽视治理,发展就难以持续。如果片面强调治理而忽视发展,治理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以玉林北路社区为例,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介绍,如果社区内的“小摊”现象被“一刀切”地制止,就不会有今天的“网络红色社区”。

社会参与让社区“活起来”

以治理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以发展为治理提供动力支持。问题是,通过什么发展?它如何能够持续?

"问问运河在哪里如此清澈,因为那里有一个流动的水源."这首在庆阳区苏坡街清远社区门口被引用的古诗词,已经成为对社区“生活”的生动诠释——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努力为所有社会资源搭建一个参与社区发展和治理的平台,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清远社区是一个由农业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的复合社区。“起初,社区环境很差,服务设施也很薄弱。老百姓对社区工作漠不关心。”社区党委书记唐继刚表示,社区党委为此开设了一个“民情茶馆”。驻地代表参与了社区“居民大会”的制定,并参与了对其周围重大和次要问题的管理。

根据社区的特点,将成立一家物业公司,建立清远食堂,提供低价午餐。200多名趣味跑步爱好者将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联合防御队,以保护社区的安全。清远社区将“以物聚人”和“以人为本”。居民将成为社区事务的主体。

不仅社区居民,而且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社区事务。

“曹芳趣味市场”是成都第一个社区级文化市场。集市与辖区内外的60多个单元相连,包括小酒馆、曹芳小学和拳击马新鲜生活,提供13个公益项目。目前,商场有自我造血的功能。它每周末举行,自2018年以来吸引了30多万游客。

高新区曹芳街道党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本次交易会的举办不是商业的主要目的,而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充分利用多个社会实体的参与,将居民需要的各种资源送到他们的门前,实现各方互利共赢。

党的领导并不意味着“安排”一切。据统计,目前成都市有13000个社会组织和227万注册志愿者,引导居民建立了8200多个社区自治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共建共享。

应对民生社区成为幸福的“支点”

成都在最近发布的“2019年中国最幸福城市”排行榜中名列榜首。在这个榜单上,成都已经连续11年排名第一。

成都人的“幸福”来自哪里?近日,成都在美国成华区举办了“成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与治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重要专家学者和社区发展与治理领域的相关代表齐聚一堂,探讨社区发展与治理的途径。

小社区举办大型论坛。"归根结底,是信心和信心."中山大学教授、本次大会嘉宾何燕玲如是说。

这种信心,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小平的话说,就是“时不时地感受一下城市的“舒适”。姜小平认为城市的核心是人。英雄不应该仅仅根据发展速度来判断。应强调城市的宜居品质和人文标准。建设一个高质量、和谐的宜居社区的目标应该是响应公民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使社区能够拥有烟花、生活的品味和归属感。

从“社区变迁”看“大城市治理”,成都探索了一条大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

让城市有更多的温度,让市民生活有更多的真实感,这是成都社区发展管理的初始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

围绕民生实施“五大行动”。成都市已完成697个旧城区改造项目,2687个“两拆一增”项目,1979条后街小巷得到改造,建成1309公里社区绿道,建成237条小型园林绿道。成都市社会事务和治理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人们应该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并从周围的变化中分享发展的成果。”。

武侯区南站街桐子林社区的外国人说“蒲川”;在“民族民间摄影艺术之乡”金牛区沙河园街新桥社区,常驻摄影师用手记录着生活的变化。新都区新桂东区“从混乱走向治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对第三方10000人的问卷调查显示,95.8%的受访者赞成建设成都优质和谐宜居社区,96.6%的受访者表示成都社区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从“社区变迁”看“大城市治理”,成都探索了一条大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