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4字,读完约7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辑钟

为了建设一个高质量的居住社区,四川成都做了很好的顶层设计。通过创新党委领导城市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市、县两级党委的城乡社区发展和治理委员会发挥了主导和整合作用。今天,社区发展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体制机制日臻完善,实践探索不断创新。

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沙河园街新桥社区福和摄影公园,占地117亩,孩子们在集体中快乐地玩耍。在1.5公里长的绿道上,跑步者在温暖的阳光下形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过去,这里嘈杂的环境、拥挤的交通和复杂的人员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投资4000多万元进行改造后,居民区周围建起了绿道,新桥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凭借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背景,我们还建设了福和摄影园,大力发展摄影产业。”谈到这一变化,金牛区沙河苑街道工作委员会书记冯说,环境变得更加美丽,服务与时俱进。通过联合建设和治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得到了提高。

成都管理城市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在成都,这样一个和谐、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社区随处可见。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增长,成都市实际管理人口已达到近2200万,城市常住人口每年增加50多万,社会治理日益困难。为了主动适应城市化进程和市民需求的变化,成都于2017年9月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一个市级城乡社区发展和治理委员会。这是第一次明确党委部门负责这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社区发展和治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城市发生了变化,市民有了感情,社会有了认同,这逐渐成为成都市民的共识。

成都管理城市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提高城市功能质量

成都市新都区占地285亩,社区常住人口4149人,十分繁荣。然而,流动摊贩的无序经营和违章建筑的频繁发生,使社区党支部书记魏感到非常头痛。

“2017年12月,我们正式开始拆迁工作。我们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拆除了14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彻底改造了陈旧的基础设施,规范了商家的经营行为,消除了治安和消防隐患。后来,路面改善和立面改善工作齐头并进。”魏告诉编辑。

“社区改造涉及到大量的人,各方的利益应该得到平衡。在准备阶段,会议召开的频率并没有降低,没有人落下。如果你说得通,工作就会完成。”魏说,让人们感到欣慰的是,不仅社区居民非常合作,而且许多企业甚至愿意承担经营亏损,支持转型。

今天,由于社区的存在,供水、供电和供气的公共管网得到了彻底更新。街头商店统一了他们的规模,但企业可以根据商店的特点设计自己的,提出许多好的想法。

通过实施旧城改造、后街小巷改造、特色街区创建、社区服务提升、安全社区创建五项行动,成都市已完成旧城改造项目697项,“两拆一增”项目2687项,改造后街小巷1979条,让市民从周边变化中感受社区治理的成效。

为了提升社区的新气质,成都还深化了社区全球景观的创造。社区将美学艺术植入社区建设,为提升城市美学应用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桥社区真的很受欢迎。摄影是一张收集人们心灵的名片。”跟随冯的脚步,编辑进入新桥社区委员会。入口右侧精美的照片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冯说,这些作品都是来自社区居民,并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摄影大奖。人们热爱摄影,学习摄影,并加入了社区的摄影俱乐部。

府河摄影公园的另一端是成都当代摄影博物馆。博物馆有专业展厅、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和多个公共教育室空。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学习平台。对于社区居民来说,他们可以欣赏世界摄影师的作品,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绿道环绕的社区逐渐形成。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营造公园城市的背景色,今年年初,成都也开始了园林绿化建设,规划建设35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每个街区将增加两个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公园城市示范街区”。

优化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普通人“获得感”的重要来源。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成都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构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社区发展的格局。

“我是金夫路917号中水社区一家商店的老板,我有一家诊所,住在这里。为了拿到居住证,我跑了一趟房管局和信访局,最后因为我的生意太忙而把它搁置了。”最近,新桥社区居民刘军以一种尝试的心态走进了党群服务中心的群众工作间。代理人详细记录了他的情况,并逐步反映了他的情况。最后,在当地户籍警察的帮助下,刘军在一周内完成了相关手续并获得了居留证。

成都管理城市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不仅在新桥社区,金牛区还通过创新基层党建制度,促进了各领域、各层次党建工作的互联互动。该区160多个党组织和3400名党员为不同社区提供了优质服务。目前,成都共有13万名党员深入社区提供服务,推动9.6万名委员参与社区事务决策。

在成都的所有社区,甚至在小地区,都可以找到基层党组织。更多创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将推动服务向更深层次发展。其中,位于成都高新区永安社区的蓝光御府花都社区,通过“三党三共”模式理顺了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权责关系,将医院区的“管理”转变为医院区的“治理”。

成都高新区永安社区党委书记冷文向编辑介绍,每月15日和30日是社区例会日。居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采用交叉服务的方式,建立日常事务、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协商合作机制。通常,会议可以解决三方的问题。

共同治理和共同发展

让人民参与和受益是社区治理的出发点之一。成都市成华区青龙街志强路社区建立了全国首个庭院咨询自治服务互动系统,实现了“云”共享共治。

编辑在志强路社区“滨海家园2.0”的庭院咨询与自助互动系统上看到,有很多自助功能,如信息报告、社区咨询、项目宣传、庭院基金等。庭院自助服务团队成员、建筑负责人、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负责人依次值班。

“我们传统的居民评议会在周一举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时反映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自该系统推出以来,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比上一年增加了约50%。”成化区青龙街志强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翔告诉编辑。

提到居民反映需求的有效载体,我们不得不提到“天府公民云”应用,这是成都提高社区治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平台。自该平台启动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它已经收集了超过20,000条关于具有参考意义的问题的建议。每个季度,该平台将客观分析市民反映的问题,并反馈给相关单位,为完成城市服务短板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服务柜台和公共服务窗口已经移动到市民的指尖,让他们少办点事,多了解点情况。越来越多的市级部门(单位)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规划工作,而不是理解和支持它们,而是积极对接和改进服务。这就是“天府公民云”的优势。这也是成都深入研究城市发展规律、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加快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的缩影。

成都管理城市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系统梳理,不难发现成都的社区治理首先有一个完善的顶层设计。通过创新党委领导城市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成都市县两级党委城乡社区发展与治理委员会在统筹整合、协调分散在20多个党政部门的职能、资源、政策、项目和服务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实现了精准发电。其次,组织治理模型。成都市制定了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治理条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规则、街道(乡镇)功能转型、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和社区建设等6个重点领域改革配套文件、物业服务管理和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等15条指导性实施细则,形成了系统、完整、协调、有序的体系设计。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管理城市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