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20字,读完约12分钟
从沪港通到深港通,走过了700多个日日夜夜。
在此期间,杠杆基金崩溃引发的股市深度调整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启动深港通,全面实现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是中国寻求一个在国际金融领域拥有话语权的强国之路,也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加入世界最大证券交易所俱乐部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围绕深港通,市场话题大多集中在投资机会上,但从更广阔的背景来看,与深交所关系密切的深圳,一直是冒险家的天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国际化的契机下,依托其已建立的金融生态链,无数海内外企业家将继续聚集在这里。十年前,在美国硅谷,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当前迷雾的新引擎可能在深圳,而它就是在这个时候启动的。
历史选择了这一时刻,这一时刻必将创造历史。
深港通的波折
沪港通推出后,深港通看似一步一步“小步”,但实际上非同寻常,因为它开通时的市场情况与沪港通大不相同。背后透露的主要信号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a股市场的风险已经完全释放,进入平稳运行的可控状态。
时间可以追溯到两年前。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七个月里,上证综指一口气翻了一番,攀升至5178.19点,开启了自2007年以来的又一轮大牛市。然而,以场外资金配置调查为触发点,股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上证综指下跌了近一半,与空.相比,市值蒸发了数百万亿元
在暴跌开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市场经历了几起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事件,如1000股的涨停、国家队入市救市、导火索等。许多投资者从天堂掉进了地狱,在那里他们一夜暴富,焦虑和痛苦的烙印可能永远不会被忘记。随着导火线机制的迅速取消,市场终于迎来了休整的时刻,许多改革和创新也遭遇挫折。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性新兴板块在“十三五”规划中被删除,这意味着酝酿了近四年的这一创新被搁置,此前备受争议的注册制度也被搁置。整个资本市场已经进入愈合阶段,改革和创新已经被取代。稳定已经成为头等大事。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不断见底的漫长过程。股市深度调整后,实体经济释放出大量热钱,导致全国楼市疯狂飙升,再次将中国经济推向危险境地。在海外,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一再加息、英国就退出欧盟举行公投、欧洲发生一系列恐怖事件,以及美国大选中的“黑马”当选,都令海外市场陷入混乱。
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寻求重要地位是不可避免的。改革开放刻不容缓,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尽快稳定市场。
因此,在这痛苦的一天,监管当局清理了源头,清理了污染:恶魔股票故意投机进行调查;内幕交易支持的“股神”屡屡出现;伪造业绩和虚假上市新股被放弃;滥用并购提高空壳价格的垃圾股遭到了拒绝...从发行新股到借壳上市再到并购,涉及到市场各方面的参与者。
在一系列措施下,a股进入稳定运行期。两年前开通的沪港通经受住了复杂多变的内外部资本市场的考验,两地监管部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港通在这个时候方便的开通,已经有了时间和地点的因素。
根据8月份发布的深港通联合公告,深港通和沪港通的总金额被取消,股票期权的范围被扩大。深港通开通后,意味着内地市场的开放格局已经覆盖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所有主要部分,可供海外投资者选择的股票近1500只。作为里程碑式的一步,其背后所反映的深层含义是,股市深度调整带来的痛苦正在慢慢愈合,中国资本市场正逐步步入良性轨道。
实现世界顶级交流
如果深港通的推出与时俱进,那么对于经历了26年风雨的深交所来说,就意味着它真正走向了世界顶级交易所。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探索的过程中诞生,在历经生死考验的创新中生存。自诞生以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2000年,为了筹备创业板,深圳证券交易所被勒令停止主板上市。然而,随着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创业板也被搁置。
随后,深交所连续四年没有发行新股,融资功能完全丧失。它不仅迅速打开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方面的差距,而且许多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也放弃了深圳,离开了上海。甚至有传言称,平安(601318,BUY)和招商银行(600036,BUY),两家出生在深圳的金融机构,也将迁往上海。就这样,深圳从民间到官方对城市未来和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思考被引爆了。
最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04年5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中小企业板的形式重启首次公开发行。五年后,2009年10月,创业板推出。到目前为止,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逐步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相反,随着大型国有企业重组和上市的完成,上海证券交易所面临着上市资源萎缩的困境。创业板推出后的上半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曾一度占据全球交易所融资规模的首位。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权融资规模在全球排名第二,交易量排名第三。
从交易量来看,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交易所,但从成熟性和开放性来看,要完成从一流向一流的过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纳斯达克等发达市场相比,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存在上市门槛高、退出机制不完善、融资手段少、整体估值高、以中小散户为主等问题。近年来,深圳证券交易所与数十家海外交易所和市场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优化跨境资源配置。然而,当一些发达地区的证券交易所通过参股与联恒合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本聚集场所和资源配置中心时,深交所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话语权显然与其规模不相称。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Aiji、净值、信息)的转型升级,直接融资最终将占据主流地位,未来深交所将出现一个交易量不断增加的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资源配置效率越高。穆迪最新的行业研究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继续快速增长,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并购的重点正从资源相关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追求技术、品牌和新市场。在2016年前三个季度,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中国已完成和待完成的海外M&A交易规模超过了2015年全年水平。深港通的开通将使中国最具活力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与国际资本直接接轨,这不仅将推动这些新兴企业的快速全球化,也将有助于深交所真正进入国际金融强国的舞台。
启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正如深圳证券交易所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一样,与其命运长期和谐相处的深圳也可能借此机会吸收海外资本和技术,加快融入全球创新产业链,从而完成向“中国硅谷”的转型,成为引领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引擎。
纵观深圳36年的发展历程,作为构建金融生态链的关键因素,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深圳带来了资本、人才、信息和技术的快速流动,使金融业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从而使其与北京、上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从数据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深圳国内生产总值为13768.36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为2083.78亿元,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1%;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17367.8亿元,金融业增加值3116.5亿元,占比17.9%。上海国内生产总值19529.67亿元,金融业增加值3371.76亿元,占17.3%。尽管深圳的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北京和上海,但其同比增长率为15.2%,高于北京的9%和上海的13.8%。
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深圳一直是资金雄厚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渗透发展的沃土。截至2015年底,深圳共有风险投资机构4.6万家,注册资本总额2.8万亿元。机构和管理资本的数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国内20大风险投资机构深圳约占一半。因此,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数量多年来一直位居中国前列。
深圳从“三合一”起步,走出了华为、中兴、腾讯、招商银行、平安等世界级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金融生态,而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这使得全球五金制造商纷纷涌向深圳。
就在一个多月前,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宣布,他将在深圳成立一个研发中心。截至目前,深圳有3万多家科技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00多家,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爱智、净值、信息)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列。深圳的新兴产业(爱吉、净值、信息)(包括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已占gdp的40%,同比增速高于gdp增速。从2016年开始,深圳将在未来三年内牵头或参与制定600多项国际标准,力争成为无人驾驶飞机和超材料领域国际标准的领导者。
在2016年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经济学家张五常表示,深圳已经超过香港,并将在十年内超过美国的硅谷。这自然是一个家族的说法,但深圳所展示的强大内生力量是值得期待的。如果说硅谷的出现使美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能够经得起世界潮流的考验,那么中国在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问题也必须通过技术革命来解决。从这个角度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全球化是深圳成为国际高科技领先城市的契机,深圳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核心变量之一。
国际化之路很难一蹴而就
如前所述,深港通在正确的时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道路不会一蹴而就。从沪港通开通两周年来看,截至11月16日,“沪港通”464个交易日的累计交易额为2.26万亿元,“沪港通”455个交易日的累计交易额为1.49万亿港元;过去两年,上海沪港通的净购买额为人民币1,325亿元,香港沪港通的净购买额为3,544亿港元。从日均成交量来看,在大部分交易日中,其日均配额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两个市场的交易活动与预期存在差距。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深交所估值水平较高,初期不太可能吸引大量资金。
然而,正如HKEx首席执行官李小嘉所说,两个市场之间的互联应该被视为一座持续多年的开放桥梁,而不是一场以一周或一个月的出席率来衡量成败的音乐会。
从短期来看,“深港通”的推出有利于解决中国当前资产短缺下的资金“堰塞湖”,满足投资者对全球资产配置的现实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
从中期来看,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长期海外基金进入内地资本市场,并有效改善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深港通将把更多战略性新兴企业纳入投资目标,这有利于推动这些企业国际化,推动中国经济转型。
从长远来看,这将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a股改革创新,提高内地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a股一旦成功纳入msci指数,将吸引数万亿元的资本流入,极大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没有积累的步骤,甚至没有数千英里。
在沪港通成功运营两周年和深港通正式启动之际,我们应该看到两地的市场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多家大型海外资产管理公司已利用沪港通配置a股。上海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稳步上升,而香港股市也走出了低迷。
我们也应该看到,两地监管部门在探索跨境监管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很多有效经验。11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已成功查处首例沪港通跨境操纵案件,涉及非法获利3亿元。这意味着跨境监管的新突破。
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沪港通资本流动逐步趋于平衡,交易量开始稳步上升,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我们还应该看到,作为深港通的两个主要城市之一,香港在2016年前三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8,121亿港元,深圳的经济总量接近它。随着深港通的开通,金融要素和资源将在“深港都市圈”充分流动,深港两地上演的“双城记”将更加精彩。
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正在有序推进。“呼伦通”取得了重要成果,下一步将进入相关业务系统和安排的研究和准备阶段。有学者建议复制沪深市场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的成功经验,将互联互通模式引入欧美。
此时此刻,从南到北的“聪明钱”已经摩拳擦掌,在湘江河口不断地被收取,只等着发令枪响。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顶级的全球交易所将会出现,一个新的世界级经济引擎将会启动,一个超级大都市将会变得更加强大,一个金融强国将会最终崛起。
所有这一切都将由今天启动的深港通点燃。
一点一点,涓涓细流,最终会汇聚成河流和湖泊。唱出不归之河的歌!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深港互通一小步 中国经济一大步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