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2字,读完约4分钟

成都的创新举措开辟了面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陈松,本报编辑

11月24日中午,成都市青白江区白马村8组的婆婆赖坐在门口晒太阳。里面,儿子彭正在忙着做午饭。

八个月前还看不到如此温暖的景象。今年三月的一天,吴的三个兄弟姐妹吵了一架,进了一个标有“白马村群众工作之家”的房间。由于母亲赖谋珍的支持问题,三兄妹希望“孟书记能审时度势,看谁该照顾母亲”。

因此,村党委书记孟成了调解人。孟了解了当事人的家庭情况后,继续以“解释法律+典型案例”的方式向三兄妹讲解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列举了他身边敬老养老的实例,并深入做了思想工作。

最终,三姐妹达成了协议,因为两姐妹各有一个家,生活都比较富裕,她们每月支付弟弟彭的生活费,而彭则承诺要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在家照顾年迈的母亲。

但孟仍有一个身份:信访总机构的代理人。这一天,他成功地解决了他家门前的大规模矛盾和纠纷,防止它演变成投诉。

“做好信访工作,首先要从保持稳定转向解决问题。”11月26日,成都市信访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也是人民来信来访的源头。要推动基层信访工作从被动走向主动,就必须转变观念,采取创新措施,开辟“最后一公里”直接面向群众

成都市信访工作利用全市各种资源开展城乡社区发展和管理工作,整合共建共享场地建设和人员配备,推进信访工作向前发展,降低信访工作地位,拓展信访工作范围,打造全市城乡社区一体化的“群众工作之家”。通过“群众工作之家”开展信访工作的全过程,收集人民群众的建议,调查和解决矛盾纠纷,让群众一回家就能解决问题,一跑就能解决问题,实现“小事不离村,大事不离镇,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去”的基层治理效果市信访局基层治理指导办公室副主任何健表示。

成都“群众工作之乡”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目前,“群众工作之家”已在全市4357个村庄(社区)实现了全面覆盖。何建介绍说,以村(社区)委员会成员为骨干,借助基层综合治理、司法、仲裁、调解、社会力量和专业人士等资源,在“群众工作之家”建立了一个联动协调、多元共管的大型信访调解平台,共同推动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和局部化解。

成都还把“群众工作之家”建成了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接收站”。以“你的好建议,成都更美丽”为主题,通过定期征集和专项征集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对全市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将科学、合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决策,以行动和实效回应群众关切。

采访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陈泽光:

推动新时期信访制度更加成熟

信访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

如何推进和实现信访领域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群众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新时期信访工作体系更加成熟和规范。首先,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政府定期分析研究信访工作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待来访和办理信访案件的规定。二是完善信访矛盾防控体系,重点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信访形势分析判断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度。第三,完善和完善信访工作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访基础业务标准化,优化信访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化解矛盾纠纷的多元化机制。四是完善信访责任制,大力推行“名单制+责任制”,实行先进先出责任制,不断提高信访质量和效率。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群众工作之乡”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