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24字,读完约12分钟

[摘要]本世纪初,光伏发电在中国发展迅速。无锡尚德施郑融、ldk彭晓峰、英利集团苗连生以及一系列中国光伏企业的老板们已经尝到了甜头,但别无选择,只能吞下苦果。

江西ldk太阳能(000591,BUY)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dk”或“LDK”)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晶圆制造商之一,在经历了11个月的破产和重组后,最终被法院强制解散。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企业破产重组的故事:主人公彭晓峰原本是江西井冈山附近的一个贫困农村学生。他创立ldk后,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首富。在市场变化和行业冲击之后,前大纳税人陷入了危机。政府引进了银行和投资者,并不断为他们的贷款“输血”。最终,他们陷入债务,被法院强制执行,银行遭受了巨大损失。

光伏大佬出泥淖记

本世纪初,光伏发电在中国发展迅速。无锡尚德施郑融、ldk彭晓峰、英利集团苗连生以及一系列中国光伏企业老板都尝到了甜头,但别无选择,只能吞下苦果。

或许,这些光伏巨头的衰落与他们的扩张直接相关,也与全球光伏行业供需不匹配和产能过剩的工业环境一脉相承。

《时代周刊》记者试图通过还原光伏老板们的创业故事和他们倒向神坛后的生活经历,来寻找中国新能源(600617,买)企业家在经济大潮下的犹豫、挣扎和选择。

Ldk:这和彭晓峰没有关系

最近,赛维的破产重组计划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最大的破产重组最终被当地法院的强制裁定和批准终结。

根据重组方案,赛维集团旗下被管理层认可的高科技、光伏硅和高新(新余)公司的债权分别达到210亿元、150亿元和35亿元,其中银行债权总额达到271亿元。CDB投资73亿元,建行、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均超过30亿元。

据总体计算,三家公司的银行债权综合平均结算率为14.75%,这意味着债权银行确认的损失可能达到230亿元。法院强制判决的发布意味着CDB、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12家银行只能收回200多亿元高负债资金的一小部分,巨额资金被浪费,无法挽回。

光伏大佬出泥淖记

Ldk,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晶圆制造商,现在却成了中国最大的企业破产重组案,令人尴尬。新余当地政府最终没能挽救该地区最大的光伏公司。

早在2012年,《时代周刊》的记者来到新余市,当他联系到市政府领导时,得知当地政府正在努力挽救这个陷入危机的企业。

如今,处于“断山断水”状态的赛维公司不愿过多地谈论自身重组的细节。ldk公司董事长刘志斌拒绝了《时代周刊》记者在微信上的采访请求。

“一年多来,我们一直按照管理人的要求负责赛维的破产和重组,主要是由破产和重组管理人负责。”赛维ldk发言人彭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赛维公司一年多来主要专注于自己的生产和经营."彭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在债务危机下,赛维的生产经营正在逐步恢复。数据显示,2016年1-6月,赛维ldk破产重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9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现金毛利6.2亿元。

光伏大佬出泥淖记

如今,国内最大企业的破产重组案例有太多的教训需要反思。赛维创始人彭晓峰无疑将承担主要责任。这位慷慨而充满活力的企业家给外界留下了许多争议。

2005年7月,年仅28岁的彭晓峰创办了ldk。利用光伏产业的东风,ldk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多晶硅晶圆制造商。2007年,ldk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当时中国企业在美国发行的最大规模ipo。当时,彭晓峰曾以400亿元的净资产成为中国新能源首富。

光伏大佬出泥淖记

当时,当时,这位能源巨头经历了一次过山车般的人生。曾经让彭小枫变得美丽的Ldk,在他离职后一直试图澄清与他的关系。

“他(彭小枫)现在与赛维无关。没关系。他不在江西新余。”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彭多次强调,彭晓峰与赛维无关。

至于赛维最终的破产重组结果,彭告诉《时代周刊》记者:“这将在最终确定后公布。别担心,时间不会太长,到时经理会宣布的。”

彭晓峰进入能源互联网

直到光伏王国第一手创立的基金会被朝廷逼迫,彭小枫最终未能回到赛维,也没有出现在江西新余的舆论漩涡中。"他(彭晓峰)现在应该在加拿大准备光伏展."10月21日,一位接近彭晓峰的人士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今年6月,据金融界报道,彭晓峰的子公司阳光能源互联网公司(spi,spi.nasdaq)参与了ldk国内业务的破产重组。

“虽然各方都希望彭小枫能重新控制赛维,但毕竟彭是赛维的创始人。外界认为他重返赛维是每个人都期待的事情,就像“回家”一样。”Spi公司向《时代周刊》记者证实,spi没有参与赛维的破产重组。

现在,彭晓峰的公众身份是spi公司的董事长。退出ldk两年后,彭晓峰于2014年宣布加入spi,并推出了名为“消费5亿美元”的金融平台“绿能宝”。当时,擅长资本市场舞蹈的长袖善舞的彭晓峰也邀请了不少商界领袖来代言《鲁能报》。

光伏大佬出泥淖记

自此,依靠绿色能源宝,spi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年1月,spi成功转移到纳斯达克。自彭晓峰上次带领ldk在美国上市以来,已经过去了9年。

据公开信息,2015年1月20日,鲁能宝正式启动,其自身的模式被定义为“实物融资租赁”,即投资者将在鲁能宝上购买的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委托给鲁能宝,鲁能宝将其租赁给在建或代建的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发电,包括销售收入和补贴,并以租金的形式按月返还给投资者。在理想情况下,这可以解决光伏电站的融资问题。

光伏大佬出泥淖记

事实上,自推出以来,绿能宝一直受到各方质疑。外界认为,其所谓的“实物融资租赁”模式被怀疑是变相众筹和自筹资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光伏产业+融资租赁”模式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自身整合问题难以清理、独立平台难以实施、资金错配难以解决等。

对此,spi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互联网金融最关心的是资金的流动:“绿能宝的模式叫网上委托融资租赁,每个产品都有相应的非常明确的产权,这是一种更安全的产权融资。”

据spi称,除了太阳能发电设备,它还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领域。“经过一年多的运营,我们希望能够扩大更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从分布式到其他电站,包括供应链融资等。,并希望将来能为该行业的金融需求提供更多服务。”

光伏大佬出泥淖记

据spi介绍,彭晓峰接手spi不到两年,已经融资8次,融资总额4.5亿美元。“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的四项业务发展非常顺利,成功地将spi从场外交易市场转移到纳斯达克,这相当于将SPI从中国新三板转移到主板市场。”

然而,尽管spi成功地更名为纳斯达克,但它并不像看上去那么漂亮。据公开信息显示,spi自2013年以来连年亏损,2013年至2015年spi的年净亏损分别为3220万美元、520万美元和1.851亿美元。三年累计亏损2.461亿美元(约16.1亿元人民币)。

另一份财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spi的营运资金缺口达到8000万美元。此外,spi仍有大量2016年到期的债务,这一直困扰着彭晓峰和高级团队。

在即将到来的2016财年,spi是否会延续之前的亏损状态,以及该公司如何在未来摆脱亏损困境,仍不得而知。

对于公司遭受的损失,spi向《泰晤士报》记者澄清:“spi已经存在了10多年,母公司的损失与绿能宝无关。”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一次性的非营业费用。例如,为了在上市前激励员工,公司向员工发放了许多期权,把未来的费用放在现在,有些项目由于历史原因需要在过去提供。”Spi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现在,身在国外的彭晓峰可能正在努力解决spi面临的棘手问题。

苗连生与英利债务重组

与年轻时新能源首富彭晓峰相比,执掌英利集团的苗连生稳重而谨慎。现在英利能源也陷入了债务漩涡。

60岁的苗连生在英利光伏陷入困境时选择了退居二线。10月16日,一位与苗连生关系密切的英利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刊》,苗宗现在是英利控股的总裁,英利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王向东负责集团的生产和运营。“苗总主要负责战略和企业文化”。

光伏大佬出泥淖记

《时代周刊》记者试图采访苗连生,但英利集团拒绝了。”苗现在总是站出来说话,而且时间也不合适。首先是身份问题。第二,战略投资者在触底前处于沉默期。我们签了保密协议,每个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纵观苗连生走过的道路,它在光伏产业中历经18年的风风雨雨,也是中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苗见证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重生和产业转型。

根据公开信息,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苗连生有着与时俱进的人生经历。从部队转业后,他于1987年创建了英利集团,并于1998年进入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

经过多年的运营,苗连生已经将英利集团打造成一个可与ldk和尚德电力相媲美的光伏巨头。几乎与彭晓峰同时,2007年6月,苗连生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现场。

2010年和2014年,“中国英利”的广告出现在南非和巴西的世界杯场馆,这是英利集团最成功的营销。苗连生和英利集团的流行不再局限于河北保定,而是一路走向世界。

在欧美“双重反对”之后,英利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长期亏损,2015年亏损8.646亿美元。由于英利的不断扩张和业绩的下滑,英利的债务问题逐渐显现。

对英利来说,更大的困境在于债务负担。财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英利绿色能源公司已发行中期债券或票据总额达到20.57亿元,其中2010年已发行中期票据3.57亿元,2011年已发行中期票据14亿元,2012年已发行中期票据3亿元。

英利提出了三种选择:在公司或子公司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进新的债权人,向公司或子公司提供新的贷款;出售土地使用权等长期资产以获取资金。

与此同时,英利债务重组也在向前推进。据英利内部人士透露,具体方案已经基本敲定。根据计划,CDB牵头,中国信达(港股01359)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并向英利提供33亿元贷款,以促进重组;具体实施可以剥离非光伏主营业务。

据一位知情人士向《泰晤士报》记者独家透露,英利重组预计将在11月进入关键时期,最终战略投资者将浮出水面。一度繁荣的英利,现在却陷入了债务重组的尴尬境地,真是尴尬。

然而,在光伏产业遭受重创的苗连生,它却在其他行业蓬勃发展。目前,英利集团除光伏组件制造外,还涉足物流、农业、光伏电站建设、融资租赁等工业领域。

根据英利官方网站,天一顺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28日,占地346亩,总投资2.1亿元。是英利集团旗下几家分子公司整合后新成立的集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贸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在农业领域,英利于2014年1月27日成立了河北秋收农业集团,总资产4亿元。管辖范围包括河北秋寿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保定迈克食用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定州国祥养殖有限公司、保定圣泉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藏琅玛多康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在广西、海南、天津设立的省级光伏农业公司。

光伏大佬出泥淖记

在金融领域,英利拥有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的天津新海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金融租赁企业。此外,还拥有在天津注册的英利小溪租赁有限公司。

此外,苗连生还涉足酒店。英利店谷国际酒店(包括店谷广场和商务会议中心)是一家集住宿、餐饮、商务、娱乐和国际会议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五星级酒店,位于保定“中国店谷”的核心区域。

事实上,对于这些“副业”能否帮助英利还债,英利集团公关部部长王志新拒绝回应《时代周刊》记者,“债务重组我不能回答,我签了协议。”

然而,王志新告诉《时代周刊》记者,行业现在是市场化的,以盈利能力为评价目标,让市场带头优化调整行业。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光伏大佬出泥淖记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