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6字,读完约7分钟
浦江县程家镇是成都乡村复兴的缩影。绿茶花园和新农舍位于绿道旁边。
新都区板竹园镇三河村足球场。
都江堰市刘杰镇“川西音乐森林板块”。
[编者按]
新华社11月16日发布了《中共基层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专栏手稿,聚焦成都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情和振兴、创新、发展农村的新实践。关注成都正在把美丽的农村一个个推向“破茧成蝶”,把发展权交给农民,用制度创新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今天报纸的全文出版是为了让读者享受。
扫帚“扫”出新面孔,足球“踢”出大产业,一杯茶“浸泡”出新生活...赋予农民发展权,制度创新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推动一个个美丽的农村“破茧成蝶”。
这位编辑最近在四川成都采访了很多人,亲身感受到了当地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情,感受到了振兴、创新、发展农村的新实践。
“扫荡”新貌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和机制”——中共中央四中全会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
土地平坦宽敞,房子就像树和竹子。陶渊明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憧憬逐渐成为成都乡村生活的日常写照。
投资100亿元支持川西特色城镇和林区建设。推进农业、商业、文化、旅游活动一体化,星级农家乐最高奖励20万元...成都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赋予农民发展权,政府搭建平台和基层人才,引导和推动农村“百花齐放”。
刘,成都都江堰市,距成都市41公里。一个有着如此诗意名字的村庄拥有51%的森林覆盖率。
每天早上,当火锅店的门被打开的时候,村民宋建明绝对会拿起扫帚来扫地。
“过去,这个地方是一片烂泥。它非常脏。每个家庭都不关心自己的卫生,环境非常差。”宋建明回忆说,到处都是塑料瓶,如果路上不小心,可能会踩到香蕉皮。
看到周围所有的村庄都吃了旅游餐,这个村庄仍然一动不动。村民们白天不愿意出去,年轻人更不愿意回来。肮脏的环境已经成为这个村庄发展的“绊脚石”。
我的家乡看不到这么乱,党员们拿起扫帚,每天早晚带头打扫卫生,还在路上挖了没人管的沟渠。环境日益改善,路上没有难闻的气味。村民们被鼓励加入进来。
一把小扫帚“扫”了这个村子的新气象。这个村庄焕然一新,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宋建明把目光转向村里曾经最脏的猪圈。改造后,这个曾经让人掩着鼻子的猪圈成了村里流行的网上红色"猪圈咖啡",许多游客前来打卡。今年上半年,“猪圈咖啡”赚了近30万元。
环境变得更加美丽,每个人都有更多的能量。在这个村子里,人们努力把农业、商业、文化、旅游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宜居的美丽乡村。这个破败的山村已经变成了“川西音乐森林”。2019年上半年,它接待了10多万游客,收入超过500万元。
大工业“被踢出”
夜幕降临,星星离开了地球。成千上万的游客参加了成都郊区的一场特别音乐会。
成都新都区八竹园镇三河村,是一个安静的村庄,七年前被忽视了。
2012年,三河村党支部被评为全镇“软弱涣散”党组织,在全镇24个村中排名倒数第二。村民的收入长期低于全镇的平均水平,每个人都在抱怨。
2013年,南京农业大学“80后”毕业生谭洁在大选中当选为村党委书记。如果你想致富,首先要修路——新的村支部将从农村环境和综合治理入手,修复道路和沟渠,并通过土地流转,大规模种植葡萄柚、葡萄、无花果和其他作物。
同时,因为这个村子靠近成都市,所以村子里有很多年轻人和热爱足球的人。三河村成立了成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农民足球俱乐部。
传统农业向乡村的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起点。谭有一个大胆的新想法:他带头协调村里的集体资金、财政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2015年和2016年,该村分别修建了两个塑料草坪足球场,这也是成都农村地区首次修建七人足球场。
随后,该村开始定期组织足球比赛。"在第一场足球比赛的那天,三河村也发生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交通堵塞。"谭洁的记忆是新鲜的。
围绕着足球带来的普及,该村每年都开展足球联赛、培养年轻足球运动员等活动。建有足球餐厅、农业超市、渔场、农舍、休闲农场和现代化的夜店,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成都足球第一村”。它推动了更多的社会项目投资。它还举办了斑竹公园之星0+音乐节,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菜花”音乐节。
现在,当你来到村口时,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引人注目的巨大的“大力神”奖杯雕像。光滑干净的柏油路直接通向乡村活动中心。在绿色体育场前,会员制球员更衣室,24小时超市,优雅的音乐酒吧...足球和音乐已经成为三河村的两张著名名片。
“现在我们的村庄像城市一样充满活力,环境也比城市好。”村民刘云根说。
新生活中的“泡沫”
倒入热开水,茶逐渐散开。不一会儿,房间里就充满了茶香。47岁的刘文清每天都习惯早起泡一壶茶。
成都市浦江县程家镇以绿茶闻名。自古以来这里就种植茶叶。今天,程家镇仍然有一条2公里长的茶马古道。
有了这么好的茶叶资源,刘文清一家过着紧张的生活。家里的六七亩茶园不能种植,他们收集的茶叶也不能用来支付。他们一年挣几千元,他们的孩子只能出去工作。
“当时,每个人都想成立一个合作社来为茶叶筹集资金,但我们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说村民们的想法已经传到了村党支部书记陈。“和大家讨论后,我们立即决定成立一个合作社,共同出资,共同致富!”
2018年11月,在该村张贴了一份筹资通知,为建立一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做准备。依托传统茶文化和茶资源,开展住宿、采茶等综合旅游,促进村庄发展。
"村民们自愿以每股10,000元的价格购买股票,期限为一周."陈说,他起初没有太大的信心。因此,该村66户家庭积极参与,多认购10股,少认购2或3股。50岁的村民曾庆斌患有一种疾病,他的家庭非常贫困。他还拿出自己的5000元存款,坚持认购0.5股。村民们的热情出乎意料。
共筹集资金112.5万元,和平的山村变得生机勃勃,合作社很快成立,住房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今年6月,该村第一批招待所正式开业。国庆节期间,一个房间很难找到。村里的茶业也在发展,采茶已经成为成都市民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程家镇新建的绿道长11.3公里,将村庄、茶园和特色街区串联起来。茶园新种植海棠、山茶花和紫荆花,逐渐形成茶海和花田景观。
“现在,镇上已经引进了6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与此同时,绿道还与饮食和娱乐相联系。绿道沿线分布有四个公共观光和学习体验基地。他们可以采茶、泡茶和学习茶艺。许多市民在周末来这里休息。”陈家镇党委委员杨敏说。
新华社成都11月16日电本报摄影部为摄影编辑胡大田拍摄。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农村“后向进攻”之路:花开富贵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