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60字,读完约7分钟

编者按

10月18日以来,本报连续发布了一系列题为《走进成都工业功能区》的报道。从产业形态、集约化发展、功能质量、体制机制等不同维度,重点阐述了成都工业功能区建设的实践创新。这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两位专家专门撰文阐述了他们对工业功能区建设的看法和建议。为了读者的利益,这份报纸特别挑选了文章的精华。

专家认为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产业功能区是现代产业间组织模式的创新

◎德斌(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以开发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中国的工业园区已经发展了35年,在促进和推动工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今天,工业园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突出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一是主导产业功能不突出,园区产业发展同质化。第二,园区只有生产和制造功能,功能单一。第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专业设施不配套。第四,生产与城市脱节,工作与居住分离。因此,中国0+和0+之间的产业组织正面临创新发展的要求。

专家认为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成都提出的产业功能区建设概念符合产业间组织变革的要求,是中国产业间组织的重大变革,是新时期成都产业组织的重大创新。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重大创新意义体现在六个方面:

首先,突出工业区的主导产业功能。成都工业功能区的建设需要从全球工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握现代工业发展的前沿技术,顺应现代工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立足于区域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细分工业领域,将工业发展集中到一个小工业或产业,重点关注该工业领域的若干技术发展方向和产品开发方向。 从而使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发展站在全球产业发展的前沿,选择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抢占产业发展的高端,有助于提升产业的比较竞争力。

专家认为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第二是有效避免公园之间的同质竞争。成都市工业功能区建设是按照工业功能区群进行规划和组织的,即一个主导产业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若干个工业功能区,形成一个产业群。围绕这一主导产业,每个产业功能区都有自己的细分和产业功能定位。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整个城市中形成一个工业整体。这有效地避免了一个区域内不同产业区域之间的同质竞争,有利于建立地方产业分工体系,形成具有国家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和集群。

专家认为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第三,基础设施更加专业。由于主导产业在产业功能区的精确定位,可以根据主导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建设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设施,满足产业发展的专业化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生产环境。

第四,它促进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体化和发展。成都工业功能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集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检验测试、市场调研、广告设计、会计审计、管理咨询、分销渠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与主导产业活动直接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于一体,推动工业区由单一功能区向复合功能区转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空接近度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直接服务于生产活动,从而增强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了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并给制造业带来了更大的外部知识收益。

专家认为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第五,为人力资本创造了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通过工业园区和城市的整合发展,工业功能区借助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的有机结合,为员工尤其是高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创造了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居住、消费、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更有利于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

专家认为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六是形成产业社会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成都工业功能区的建设,通过工业社区的建设,为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和各种服务人员提供和创造了一个空的交流和互动学习的空间和场景,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和集体学习,促进了知识的生成和共享,从而形成了一个工业社会体系。这种工业社会系统包含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行为价值观,形成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成为一个人际关系和谐、创新氛围浓厚的工业社会。

专家认为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工业功能区是突破特大城市发展瓶颈的有益尝试。

◎石敏君(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

成都市于2017年7月做出规划建设工业功能区的战略决策,以工业功能区建设为主要出发点,增强城市功能支撑,打造产业发展优势。两年来,成都不断深化认识,积极探索法律,制定法规。工业功能区建设呈现健康发展趋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出了工业区的概念。一般来说,工业园区包含五个核心内涵:第一,中小企业集聚空;二是从事特定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第三,中小企业具有紧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以及劳动力市场联系,形成外部规模经济。第四,中小企业与当地联系紧密。产品的专业化生产有相应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工业发展有文化和社会根源。第五,有一定的规模空和区域范围,在区域范围内有相应的公共和私人组织支持中小企业聚集在空之间。

专家认为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20世纪80年代,新工业区理论应运而生。新工业区是指面向国内外市场,聚集在某一地区的中小型企业综合体。它具有本地网络性和嵌入性的特点,同时具有竞争性和合作性。在中国,类似工业园区的工业园区正在蓬勃发展,往往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和促进城市发展等重要使命。

成都认真思考了低成本、低门槛、高补贴吸引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1.0版和以优惠政策、产业补贴吸引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版,提出了以功能组合、宜居适宜产业为导向的产业功能区3.0版。可以说,工业功能区是工业园模式的升级版。其实质是从一个以企业集聚为导向的工业园区,转变为一个以产业和城市之间的0+为载体、功能相结合、就业和生活相平衡的新城市,一个适合生活和工业的新城市。

专家认为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与工业区和工业园区等传统模式相比,工业功能区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产业空载体。产业功能区实施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协调配套能力完善、要素获取便捷的特色产业优势区。以集约高效集聚先进要素的理念,推进土地、资本、人才和创新资源向产业功能区集聚,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区。从这个角度看,工业功能区与浙江等地的特色城镇相似。

专家认为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第二,适合居住和商业的新型城市社区。根据工业功能区的发展理念,“工业功能区是新的城市区域和特色街区”。以工业社区为单元,建设高品质的功能设施,以产业特色为牵引,布局专业公共服务平台、科研功能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促进人地关系从碎片化状态向协调发展转变,建设服务完善的高品质城市生活社区。

工业功能区是突破特大城市发展瓶颈的有益尝试。目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大城市普遍面临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紧张的双重压力。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变,促进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土地开发有序的发展格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重点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心城市、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与传统的以土地开发和工业园区为主导的城市建设模式相比,建设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复合的工业功能区,可以促进城市人口和产业在工业功能区的集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局部匹配,实现功能区从业人员的局部消费,实现小规模空的区域城市建设一体化,有效调整工作-生活平衡。 降低长途运输的比重,减少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占用,有助于提高资源要素的集约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特大城市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专家认为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探索是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