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49字,读完约6分钟

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用性和满意度,是近年来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发展环境的变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民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是加快“三农”(爱心基金会、净值和信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今天,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和再平衡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期改善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然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痛苦和动能转化困难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有效需求疲软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收入的投入更加困难。传统的依靠资源和消费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加快。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积极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促进各种金融资源的充分振兴和均衡配置,有助于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加快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是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起点。2003年以来,以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为标志的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花钱买机制”的政策目标基本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融资环境和结构进一步改善,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面貌的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创新和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制度和制度障碍仍有待解决,现有的农村金融供给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可以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从而向更具包容性、综合性和竞争性的方向发展。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是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小康不是小康,关键在于乡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当前,金融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的传统金融模式无一例外地强调资源配置的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其核心必然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从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和经济实体仍然难以获得金融资源的支持,有的会转向昂贵的民间融资,这客观上增加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负担。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社会主义金融服务体系的初衷。因此,加快建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将有助于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平等、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和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满意度。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总之,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是当代金融工作者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对此,我们应该有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如何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我有以下个人体会供参考。

首先,要以农村实体经济的需求为导向。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金融需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必须提高对金融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普惠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例如,传统农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多的是“小、短期、分散”的周转需求和季节性需求。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规模经营和资本密集度明显增加,不仅会产生“长期、大规模、集中”的规模资本需求,而且对农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的综合金融需求也更强。此外,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农民不仅需要存款、贷款、汇款等基本金融服务,还需要资本配置和金融管理。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要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优势。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蓬勃兴起。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高、业务不可持续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例如,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多源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快速挖掘,改善客户刻画、信用评估和风险定价等业务功能,实现普惠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定制化和精准化创新。云计算技术可以为从业者提供高效灵活的处理背景,保证计算处理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基于智能手机等流行的移动终端,可以用较少的成本投资构建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金融基础设施,从而随时随地为您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此外,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量子通信、分布式总账等新技术。值得探索和积极尝试,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综上所述,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将为金融服务走出“最后一英里”提供最有效的支持。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要高度重视风险防范。确保安全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防范风险是金融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特别是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与保障金融安全的关系,需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无论开展何种业务,各机构都要始终以风险防范为前提,充分考虑农村居民在金融素养、信息保护意识、风险承受能力和终端技术条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明确从业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中的义务和责任,不断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高度重视“数字鸿沟”问题,以防止由于缺乏必要的数字技术技能而导致的新的金融不公平,这种不公平降低了一些农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和完善农村支付环境,提高农业救助和取款服务点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扩大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推进农业救助服务终端、pos机、自动柜员机等机器“村村通”。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多层次农民信用档案平台,培育市场化的农民信用信息服务征信机构,有效降低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征信成本。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统计体系,全面掌握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基础数据,建立动态评估机制。要广泛利用电视广播、图书杂志、数字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增强农村普惠金融知识,提高农民金融知识和金融能力。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是中国互联网(爱智、净值、信息)金融协会主席。本文是作者在2016年11月26日中国金融论坛包容性金融创新与发展(浙江)峰会上的演讲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