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3字,读完约8分钟

收入增长下降和公立医院费用高企等困难接踵而至,这可能比国家政策更能促进非公立医疗的发展。同时,资本也更加理性,急功近利的人逐渐退出,有长期战略的人越来越多。

非公立医疗将再次迎来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每当财政资源紧张、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往往会更多地鼓励民营经济。”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在“非公立医疗十年发展暨中美一和十周年庆典”上说:“私立医院的黄金时代真的到来了。”

近十年来,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后,社会上掀起了医疗服务市场化的热潮。然而,在美、中、中三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兰看来,由于公共医疗服务的高度垄断,许多令人鼓舞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私人执业医生没有真正的感受。

立垄断未破资本渐趋理性 历史机遇将至

然而,近年来,财政资源紧张、公立医院收入增长下降、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等困难接踵而至,这可能比国家政策更能促进非公立医疗的发展。同时,资本也更加理性,急功近利的人逐渐退出,有长期战略的人越来越多。

高度垄断

中美和谐十年是中国非公立医疗十年发展的缩影。

2006年,美国、中国和意大利第一家医疗机构在北京开业,一个月后,他们只赚了960元。此时,距离国务院鼓励发展非公立医疗还有三年时间。民营医疗不仅面临许多政策障碍,而且在患者眼中也有一些“标签”。

事实上,在2006年至2011年的五年间,美国和中国正处于一个稳定时期——直到2011年才急于扩大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数量。

今年,美、中、意和进入了一个扩张期,从原来的妇科、儿科和产科到产后康复的月月阁子曰俱乐部;2015年,开设了以全科业务为核心的综合门诊,新建了内窥镜中心和核磁共振中心;最近,一所新的三级儿童医院将与北京儿童医院一起在北京南部建造。与此同时,美中怡和的业务量也迅速上升。胡兰透露,她将在今年年底产下第3万名婴儿。

立垄断未破资本渐趋理性 历史机遇将至

但即使我们进入快车道,胡伟认为,非公立医疗保健仍在裂缝中成长。“我们一直在高度垄断的行业中发展,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来自垄断。”

例如,医生练习更多。尽管各级政府都出台了鼓励医生多行医的政策,但医生们普遍表示,多行医仍有许多障碍,主要是公立医院的院长。

朱恒鹏说,在过去的十年里,虽然非公立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这确实是一个缓慢发展的十年。在他看来,全民健康保险扩大了收入差距,加剧了社会分层,而不是相反。

朱恒鹏举了一个农民医疗的例子。在全民医疗保险之前,病人去医院看阑尾炎,1000元必须支付自己所有的费用,也就是说,病人给医院捐了1000元。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报销55%,但此时,农民为阑尾炎支付2500元,其中1300元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付,1200元由农民支付。农民现在自费支付1200元,比全民健康保险建立前的200元还多。相应地,公立医院过去从农民那里得到1000元,但现在他们从新农河和农民那里得到2500元,其中50%落入医院员工手中,形成个人收入。“全民健康保险的建立导致了医生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农民支出的快速增长。”

立垄断未破资本渐趋理性 历史机遇将至

朱恒鹏进一步认为,全民医疗保险的建立打开了公共医疗保健和非公共医疗保健之间的差距。“没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仅仅是在服务、态度和价格上的竞争,非公立医疗就完全有机会击败公立医院。我们发现公立医院在没有医疗保险支付的地区没有优势。"

立垄断未破资本渐趋理性 历史机遇将至

这些没有或缺乏医疗保险支付的领域包括妇女和儿童、牙科、医疗美容、皮肤病学、眼科和其他专业,它们以连锁形式分布在全国。

胡伟总结道:“专科连锁试图避免与公立医院,特别是三大公立医院的直接冲突,错位发展,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有今天的成就。”

事实上,即使在会议当天,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仍然坚持“错位和互补”的理念来发展非公立医疗。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焦亚辉说:“非公立医疗的定位不是与公立医院竞争,成为一条大而全的发展道路,而是在非公立医疗领域进行互补或错位发展,走出自己的特色和道路。”

立垄断未破资本渐趋理性 历史机遇将至

历史机遇

然而,即使面对公共医疗的强大垄断,非公共医疗似乎面临着比政策鼓励更大的历史机遇。

新常态在公立医院的表现尤为明显:2013年后,公立医院的收入增长率从往年的2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8%-12%,但成本增长率仍然很高;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打破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底部,广泛实施医疗保险控制费,取消了药品奖金等。,都显示出目前财政短缺的状况。

立垄断未破资本渐趋理性 历史机遇将至

加上上一时期扩大公立医院规模的普遍冲动,朱恒鹏判断,2018年,一些公立医院将陷入困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一家著名的3A医院已经开始延迟支付医务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用。

在2018年到来之前,朱恒鹏认为,为了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民营医院应该时刻准备资金,做好医院管理,避免建设新的大型医疗机构。

作为社会资本的另一股重要力量,国有资本也看到了机遇。

目前,我国医疗资产总额约为3万亿元,其中90%是公立医院,而在剩余的10%的民间资本中,莆田部门占了一半以上。首都医疗集团更加关注剩下的private/きだよ 0号房间。首都医疗集团副总裁隋郭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首都医疗集团剩下的最大蓝海市场是企业医院和公立医院释放的份额。

立垄断未破资本渐趋理性 历史机遇将至

“剥离国有企业医院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企业医院往往没有债务,区域市场是排他性的,医院团队也不错。华润、中信和北京大学医学院正在争夺这一资源。”隋郭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然而,隋认为,公立医院的份额将是未来最大的蓝海,而目前的收费控制政策加速了这一进程。

“回顾台湾的医疗改革过程,当主要支付者(如医疗保险)控制费用时,公立医院就会大规模地增加收入,以弥补控制费用的损失。然而,这仍然是不够的,医院的发展升温和集团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唯一的出路是走向企业化和市场化,这在中国大陆也是一件很有可能的事情。今后,公立医院的份额可能从90%减少到60%,腾出30%的空空间。”隋郭萍说:

立垄断未破资本渐趋理性 历史机遇将至

此外,华平集团董事总经理方敏(港股00370)认为,这一历史机遇也反映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

资本理性

自2013年左右以来,资本已经涌入医疗领域,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一些资本的急功近利与医疗服务行业的缓慢回报不匹配。

医疗保健之所以被定义为一个缓慢的行业,是因为建造一所新医院并不难,但医院的运营和管理却很难;医疗服务机构需要培养“名气”。

然而,进入2016年后,资本趋于理性,我们对医疗投资有了更深的理解。

方敏总结道:“我们的想法是投资于专业化、专业化和消费升级的医疗服务机构。该基金的投资期限非常长,超过10年。我对中国消费大升级的趋势非常乐观,美国和中国是最典型的例子。”

对于目前首都的寒冬,方敏认为医疗投资还没有进入寒冬,仍处于相对火热的状态。"私人医疗服务上市和资本化的案例越来越多."

到目前为止,华平集团已经投资了四家医疗企业,拥有30多家医院,并且都投资了妇产、医疗美容、癌症等专科医院。

对于专科的投资逻辑,方敏的结论是:第一,投资和消费升级的代表,如产科和医疗美容,将增加他们的定价,不会投资公立医院的改革,牺牲医疗质量;二是专业重复性高,对医疗技术的要求相对集中,而全科医学的重复性较弱;第三,大部分投资是基于轻资产模式。投资医院不是买一大片土地,建一栋大楼,而是借用不同的建筑。通过股权投资、公司杠杆和银行融资,公司将走上轻资产模式,增加资本回报的合理性。

立垄断未破资本渐趋理性 历史机遇将至

上海德姬医院经历了两次融资。最近一次是今年5月联想控股(香港股票03396)的战略投资。上海德姬医院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郭辉也希望引进长期基金。“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医院。因此,我不想引入一些将在两三年内撤出的资本。我见到了刘传志,和他进行了很多交流。由于联想想进行战略投资,想成为一个行业,它将和我们一起建造一座百年老店。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立垄断未破资本渐趋理性 历史机遇将至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