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9字,读完约7分钟

一份关于中国农村银行发展的研究报告成为了一份全国性的智库报告,在年底引起了特别的关注。

本报告由中国县乡经济交流促进会和中国农村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牵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和部分农村银行及其主要主办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发布,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为国家智库报告出版。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透露了什么

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详实的数据、丰富的案例和全面的内容反映村镇银行十年发展历程的研究成果。据了解,本报告的研究工作依托于以往的研究和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村银行发展论坛”的选题论证。2016年,13家主要赞助银行和132家村镇银行参与了调查,这一数字今后还会增加。论坛已成为中国农村银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年度交流活动,参与者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第九届),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多家农村银行及其主要主办银行的近600人。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透露了什么

众所周知,农村金融是“三农”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政府对此十分关注,并一直致力于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问题。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和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是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满足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的金融需求,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更快更好地发展。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透露了什么

今年是村镇银行政策出台的第十个年头,村镇银行已经成为服务农业、农村和小微企业的骨干力量之一。但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有待提高,村镇银行贷款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民间资本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投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在经济低迷时期即将到期,金融监管部门对主要主办银行的管理模式做出新的规划。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村镇银行当前和未来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透露了什么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共设立了1,412家村镇银行,其中1,371家已经开业,41家正在建设中。全国农村银行总资产10810亿元,比2015年底增加795亿元。农村银行覆盖了中国65.9%的县市,其中10个省市实现了全县覆盖。大多数村镇银行位于中西部地区,符合国家政策,但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比例相对较低。在参与报告调查的98家村镇银行中,大部分主发起行在村镇银行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一些开办了更多村镇银行的银行设立了专门的村镇银行管理部门;在组织形式上,村镇银行采取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两种形式,基本上依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透露了什么

根据调查,所有的村镇银行都知道国家对村镇银行政策的目的和基本的市场定位。因此,几乎所有的农村银行都表示,它们应该实行包容性金融政策,“支持农业”和“支持小企业”作为它们的机构宗旨和目标。尽管单个村镇银行名义上是“支持农业,支持小企业”,但它们的贷款却不是这样。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社会认知度和信誉度低,是村镇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业务管理系统几乎都是在主主办行的指导下甚至是直接参与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基本上都是由主主办行进行的。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透露了什么

农村银行存贷款余额增速高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在2016年第一季度,农村银行存款和贷款余额的增长率出现放缓。在农村银行的贷款余额中,“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一直占很高比例,贷款主要放在当地。信贷原则基本上可以坚持“小而分散”,家庭平均余额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迹象。大多数农村银行可以实现自筹资金。随着经营时间的延长和信贷规模的增长,农村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普遍提高,信贷风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主要监管指标高于商业银行,但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透露了什么

与农村银行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包括主主办银行制度、货币、财税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监管政策等。主发起行制度在实现政策目标、防范操作风险和社会风险、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村镇银行独立健康发展的问题。货币政策中的支农再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银行的金融压力,但也存在着与客户周转期不匹配、手续复杂、利率下限低、农村银行难以通过抵押品等问题。同时,农村银行很难提供小额再融资所需的抵押品,因此很少有农村银行申请小额再融资。在一些地区,财政奖励和补贴能够及时足额到位,对农村银行的发展和“支农、支持小企业”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然而,在一些地区,它们不能完全和及时到位,这影响了农村银行的积极性。总的来说,税收的增加减轻了农村银行的税收负担。监管政策中对营业执照和业务领域的限制与村镇银行的初期发展相适应,但限制了发展时间较长、经营业绩较好的村镇银行的发展。许多村镇银行无法直接访问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和银联支付清算系统,这极大地影响了村镇银行的用户体验和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农村银行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机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与其他金融机构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当前的监管过程中,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受到同样的监管标准,往往需要受到惩罚,这使得在夹缝中挣扎求存的村镇银行面临更大的压力。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透露了什么

基于以上分析,《2016年中国农村银行发展报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总体而言,农村银行的发展已经进入稳步发展和调整阶段,农村银行之间的经营业绩差异较大,市场潜力仍然较大。;农村银行增加了县域金融服务供给,促进了普惠金融建设,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但覆盖深度有待深化;主发起行制度对村镇银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村镇银行的发展下,利大于弊;财税优惠政策对农村银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一些地方的财政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支农和小额贷款政策对补充农村银行资金、增加“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空的制度完善程度很大;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不同的村镇银行有着不同的经营状况,因此对营业执照和经营区域的监管政策已经不能满足村镇银行更好发展的需要,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透露了什么

鉴于上述情况,报告建议,在坚持主发起行制度的同时,着力培育村镇银行的自主发展能力;完善支农小额再融资贷款的使用,鼓励农村银行继续使用,增加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缓解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适当延长财政奖励和补贴期限,扩大奖励和补贴范围,改进奖励和补贴方式;扩大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向农民发放小额贷款,改进逾期90天贷款利息的增值税征收方式,避免重复征税;对村镇银行实行分级差别化监管,放宽业务品种和地域范围限制;加快存款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农村基本金融体系建设,为包括农村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鼓励规范扶贫再融资,增加贫困地区农村银行扶贫信贷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帮助精准扶贫;支持农村银行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农村和偏远地区及其人民共享现代金融服务和经济发展成果。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透露了什么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