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4字,读完约3分钟

身边的天文学

本报记者唐婷

你看了7月末上演的天文大戏《扩大版》的日全食了吗? 一个多小时,月球表面的影子逐渐变小,好像一口一口被吃了一样。

实际上,不仅仅是月食,平时抬头看月亮,几天几天的话,就能看到月亮形状的变化。 “月球上有阴晴圆缺”是指月相的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得到了日全食和正常月相变化过程的照片,如何区分是怎么发生的天文现象呢?

看圆弧:圆弧不断变化,基本上不变化

为了形象地证明这个问题,北京天文馆助理研究员马力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月相和月食过程的照片。 两组图像中,月亮表面的阴影弧线用虚线描绘。

“看,在月相的过程中,不管月球的身体形状如何变化,新月两端形成的圆弧都是大约180度。 在月食过程中,这个弧度大于还是小于180度,只有一瞬间是180度。 ”。 马说。

不同的弧度来自两者不同的形成原因。 首先来看看月相是怎么形成的。 月亮本身既不是光也不是透明的,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是被太阳照射的部分。 太阳平行时,朝向太阳的半球面是明区,另一半球面是暗区。

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被太阳照射的一侧有时与地球相对,有时与地球背对背。 向地球明亮的一面稍微变大或变小的话,就会出现不同的月相。

假设满月是圆形,无论月相如何变化,连接其上下顶点的线都是这个圆形的直径。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在月相过程中,新月两端形成的圆弧都约为180度。

月食不一样。 月食过程的影子部分是地球的影子。 地球的影子比月球大,所以月食影子部分的弧比外侧稍直,形成的弧与月相不同,不断变化。

看边缘:边界清晰模糊

我想区分月食和月相,除了看阴影部分的弧线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马强还指出,新月和阴影部分的界线是否清晰,月食过程中地球阴影的边缘模糊,月相过程中黑暗的界线清晰。

为什么模糊不清? 马力进一步解释说,地影模糊是因为阴影的边缘都是如此。 站在太阳下,看着自己的影子,也知道头边很模糊。 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月相的明暗分界线,也就是月亮早上的暗线非常清楚。 另外,月相的形状一夜之间看不到变化,与此相对,月食的形状变化很快,很快就能看出差异。

【要闻】月食和月相“傻傻分不清”? 专家教你看图识天相

多次观察月食,就会发现影子的出现方式不同。 影子可以从月球的上半部分出现,也可以从月球的下半部分出现。 这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月亮总是从西向东进入阴影。 月食发生的时候,月亮刚升起影子就从下面开始,但月食发生的时候,月亮很快就会落下来。 就像最近的月食一样,影子从上面开始。 ”马说。

即使是同样的月食现象,如果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会看到不同的阴影出现过程。 马力继续以最近的月食为例。 在中国东部,月食开始的时候,月亮正在西沉,但对欧洲来说,同一时刻月亮刚升起。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月食和月相“傻傻分不清”? 专家教你看图识天相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