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8字,读完约2分钟

中新社陕西榆林5月3日主题:陕北沙漠造林人:希望子孙不再是“哭沙”

中新社记者竞技场

“这几年,我已经植树3万多亩。 今后也会继续种下去。 ”榆林李官沟植树,60多岁的李增泉告诉记者,种树已经成为他的爱好,经济效益有效期很长,但能为后代留下绿色,再辛苦也值得。
历史上,榆林北部沙区的黄沙暴走,许多村庄被风沙袭击掩埋,榆林城三次南移,形成了沙退人的被动局面。 目前,通过多年治沙造林,榆林已经实现了由沙进人向人沙进退的转变,林木覆盖率达到33%,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管理,生态环境继续好转。 榆林李官沟是缩影。

【要闻】陕北沙漠造林人:望子孙后代不再“哭沙”

距离榆林市区40公里的李官沟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部,水土流失严重,2004年村民转移后成为“空壳村”,土地荒废。 年,李增泉承包了李官沟村一万亩荒山,开始了他的造林计划。 到目前为止,他在榆林北部治沙造林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要闻】陕北沙漠造林人:望子孙后代不再“哭沙”

李增泉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到李官沟时,看到山上荒凉,很多地方连羊肠小道都没有,那里的环境也给了他拳击手的冲动。

几年后,李官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万亩秃山的植树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记者在李官沟林场看到,周围的山头已经有点绿色,除了樟树,还有桃子、李子等树木,树木无论高还是低,规模都已经很明显了。 挖水库蓄水后,为了山谷池塘里养了一点鱼,水面上有鸭子,整个山都充满了活力。

【要闻】陕北沙漠造林人:望子孙后代不再“哭沙”

“原来村子里没有像样的路,需要打水吃,生活条件不好,很难和现在的景色联系起来”住在李官沟村的李长文告诉记者,看到多年住的村子变成了现在这样,他们心里很高兴。 他们现在不仅可以作为原村民,还可以作为旅游者在这里体验采摘,感受充满活力的绿色生态。

【要闻】陕北沙漠造林人:望子孙后代不再“哭沙”

“现在也见人不见林,今后也见林不见人,迅速发展成生态观光休闲一体化的现代林场”李增泉说,树成林后,整个山头变绿,林场也逐渐形成规模,山上有游客,民众也有休闲。

李增泉的执着打动了周围的人。 这几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辛苦,李增泉都不想放弃。 亲戚朋友们也是在空闲的时候来帮忙的。

在榆林多年的治沙造林中,出现了李增泉这样喜欢种树的人。 李增泉说,他们经常四处询问,特别注意哪里有可以在座位上种树的好地方,平时也交换信息,交流经验。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陕北沙漠造林人:望子孙后代不再“哭沙”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