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71字,读完约18分钟

作为政治学家,钱端升与北大联系紧密,抗战年代,内战岁月,1949年以后,经过大部分重要的事情和运动,钱端升作为北大教授亲身经历和卷入,他的一生与北大血肉相连。 命运般的安排,多年后,钱端升的孙子钱元强也进入了北大,选择了和祖父一样的专家,但在这个家族祖先的孙子之间与北大产生了精神上的反响。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中国情报周刊记者/刘远航

祖父为了去看老朋友,特意叫我和钱元强一起去。 那是1983年钱元强刚考上北京大学。 祖父提醒他穿好衣服,把校徽改正一点。 车驶向灯市口,在干胡同里的社会科学院宿舍停了下来。 老朋友金岳霖八十多岁了,和祖父的友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现在看到元强穿的北大校徽,心里高兴,说了很多北大和西南联大的往事。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祖父让我戴校徽也是因为他心里对北大的感情很深,一辈子都没怎么忘记。 ”。 想起当时的情况,钱元强在《中国情报周刊》上这么说。

祖父被称为钱端升,是著名的政治学家,新中国成立后参与第一部分宪法的制定,也是1982年宪法制定时的顾问。 在金钱元强的记忆中,自己小时候觉得祖父有点严厉,长大后,和祖父的交流变多了,变得亲近了。 父亲的钱大多说是“隔代父母”。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他一个接一个地知道了很多往事。 祖父年轻时在美国留学,20多岁时开始在清华大学和北大上课,同样与在英美留学的知识分子集团交流,抗战爆发后拒绝政府任职邀请,在西南联合大学教课,担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和政治学部长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桌子和礼堂就像寄港的避风港,钱端升一直有参与政治的热情,但坚持回到学院。 学者的身份在他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的自由从以前就流传下来也与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气质互相反映。

钱大部分都是上涨的长子,今年82岁。 他记得父亲曾经说过,美国许多总统来自大学,卸任回到大学,教授是人的师表,也是民主主义的典范。 他为成为有名的教授感到骄傲,敢于在著述中批评政府。 他发表文案的笔名“民主主义”,取自民主主义的中译“民主主义”。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但是政治学家也没能避免政治漩涡。 建国后,钱端升经历了思想的“改造”。 1952年大学本科调整时,他被调到北京大学,与这所大学的25年联系结束,政治学科也取消了。 心里有点懊悔,他积极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 但是,由于“反右”运动和“文革”的惨祸,他的家庭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就像冥冥之中有自己的安排一样,这个家庭在1980年代再次和北京大学结缘了。 在那个自由精神再次凸现的理想时代,钱元强进入了这个崇尚包容独立的大学,选择了祖父一生交往的政治学科。 而且钱端升也被北大聘为兼任教授。 另外,钱元强的研究生导师、国际政治学部长赵宝煦是40年代钱端在北大执教时的学生。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2006年钱元强回到北大,现在担任中国政府管理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专门从事政府管理和公司管理方面的研究。 这个家族的祖先和孙子之间有北大和精神上的反响。

联合精神的典范

钱大多和父亲金端升很像,同样是瘦脸。 他出生于1938年代,父亲开始在西南联大教书时,钱大多刚满两岁,是1938年。 在战争紧张的年月,动乱成为童年最重要的记忆,其模糊的背影后来逐渐清晰起来。

日军的空袭打乱了正常的教育和生活,在轰炸最频繁的时期,很多教授搬到了昆明的乡下。 钱端升一家住在东北郊外的先头村。 同样住在这里的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金岳霖。 二十年代,他们经常来往。

房子是林徽因设计的,用当地的红泥混合稻草,用模具做泥砖,砌墙,屋顶是草做的。 有时钱端升带着孩子在田野里散步,两边有蚕豆花。 孩子太小,父亲不怎么说政治和学问,散步的时间也少。

在金钱多的印象中,父亲的钱上涨是“忙得不行”,事件总是很多,“总是不在家”。 先头村离西南联大40里,很多老师的课尽量排在同一天。 钱端升教授宪法和近代政治制度,每次去学校都要花很长时间,上课晚了的话,就在学校的公舍过一夜,第二天回来。 除了有课以外,父亲经常出差参加会议。 当时交通不发达,每次去美国参加会议,一两个月后就可以回家了。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后来,为了“飞虎队”的空中平衡,昆明逐渐摆脱了日军空袭的威胁,钱端升一家搬到了城市,一直没上学的钱大多进入西南联大附小,直接读了三年级。 学校很小,旁边有坟墓,孩子们不在乎。 钱端升在西南联大继续上课。

作为学者,钱端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严格的。 他年轻的时候去美国留学英语说得很好。 有时为了译名,他可以花一个小时和周围的人讨论,说明语源,排列名家的翻译,提出自己的想法,征求周围人的意见。

除了教育,钱端升也经常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和决定。 他是北大法学院院长和政治学部长,也是几个副教务长之一。 北大教务长郑天挺正在和钱端升交流,日记中经常可以看到钱端升的身影。

而且,钱端升也是国民参政会参议员。 这样的特殊身份使他把自己的理想从上课延伸到寺院,应对官方和校方之间的电锯,从而维持教育和学术的独立。 这是北京大学迄今为止的精神基础,也是西南联大在动乱战争年月成功的重要因素。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1939年,罗隆基被中央研究院负责人胡斯推荐进入北大。 重视原教师身份的钱端升担心罗隆基的无心教育,申请轻率应对教师的任务,辞去院长和系主任的职务,表示反对。 两年后,罗隆基因对国民党的激烈批评而被校方解雇,钱端升也同样愤慨,再次威胁“辞去教授职务,抗议对学术自由的公开亵渎”。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如果政府全部控制,课程控制,教材控制,教授学生思想,无论控制的人是否能与知识上控制的人匹敌,只要有资格就把大学变成工厂,作为反对者的秘密活动场所”钱端升说:“大学去哪里?”

这个文案发表在1940年的《今天的评论》上。 《今天的评论》由钱端升发起,联合了许多教授和学者,创立于1939年,成为知识分子发声的重要平台,对时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钱端升在这本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复印件。 复印件与大学教育、政党体制、抗战略和建国方案,以及引起广泛讨论的宪政和专制等话题有关。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建立公开的论坛,接受包括编辑厌恶的言论在内的各种观点,《今天的评论》是容忍思想独立、自由表达、异议的显著榜样,这些几乎是共同体精神的基础。 ”。 易强在着作《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合大》中评价如下。

五四回声

钱端升留下了多本日记。 清华补习学校的时候,他写过《见闻录》,使用的是文言,没有标点符号。 在美国读政治学博士时,他在国内买的口袋笔记本上记日记的,都是英语。 20年代,他在清华大学和北大上课,日记变成了半文半白的国文,用了毛笔。 到了西南联大时期,语言也变得更通俗的中文,使用钢笔了。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直到看到这些日记,钱大多不知道父亲的心境在建国前后的哪一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抗战胜利后,内战和专制的影子没有消失,国民政府五四精神以前传来的态度改变了,教授集团也分流了。 许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决定在必要时离开象牙塔,进入十字路口抗争,钱的上涨就是其中之一。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事实上,1919年清华学生的钱上涨参加了游行。 1926年“三一八惨事”发生时,清华教授钱端升也是游行队伍的一员,受了轻伤。 有名学者赵元任的杨步伟在其回忆录《杂记赵家》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况。 “我开门进诊所的房间内乱一塌糊涂,血布遍地,区(淑型)和金(端升)两个人还没走,脸色苍白,钱还会说话,也不会说话。 ”。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1945年11月,国共内战爆发,和平与民主成为社会各界的第一需要。 11月25日晚,昆明大学师生在西南联大举行时事晚会,钱端升和费孝通等4位教授发表演讲,呼吁中止内战,建立联合政府。 云南省政府出动军事警察,钱端升演说过程中枪响了,但他没有停下来。 那之后有学生的回忆。 “这个场景应该是联合学校史上最向往的夜晚,它使我理解了人的尊严和知识分子的尊严。 ”。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1946年12月,钱端升离开昆明,回到北平,成为北大校务委员会委员之一。 当月,驻华美军士兵强奸北大女生沈崇的事件发生,社会各界兴奋,政府当局想弱化解决。 北大校长胡适回到北平,召开了校务会议。 钱端升等十多名校务委员在会议室通过“低头沉默,一言不发”向胡适施加压力,让他表现出来。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五四精神从以前流传下来的再三态度是知识分子对抗官方意识形态的另一种形式。 1939年,国共双方以5月4日为青年节。 在团结抗战的大前提下,五四精神所具有的爱国内涵是国家共同认同的基础。 但是,五四精神本身具有的反叛核心还是让国民政府做出决策,1942年脱离了青年节和五四。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钱端升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参加者,也是北京大学知识分子集团的代表。 1947年,5月4日被定为北大出身的返校节。 当时,他接受《大公报》记者的采访,想起了参加1919年学潮时的情况,表示国民政府有意淡化了五四的不满。

从精神以前传下来的改造

钱端升和胡适是多年认识的朋友。 所以,年,胡适国际研讨会召开时,作为孙子钱元强的决定写了论文,呈现了1937年到1938年间钱端升和胡适一起访问美国时的状况。 那是民间外交的一个例子。 文案的两个主角,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担任北大校长,经历过五四风雨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后来担任北大法学院院长。 大楼倾斜的时候,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1948年12月,胡适决心南下,钱端升拒绝国民政府的“急救”,选择不去北大,等待新时代的到来。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1949年10月1日下午,钱端升作为社会科学界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那天晚上,他用“喜悦”和“荣幸”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在那年3月寄给朋友费正清的信中,钱端升写道:“对想适应变动时代的中国人来说,我衷心赞扬这个新秩序的创造者,但我自己……被误解了。”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误解成了影子的形式。 在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地图上政治学处于非常不自然的位置。 当时6月,北大法学院组织了“新思想新政策研究会”,学习文案包括新民主主义理论、历史唯物论等。 不久,钱上涨开始了新民主主义论的课程,但根据钱的很多回忆,实际上父亲自己也不完全理解。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1951年,马寅初担任北大校长,响应思想改造的号召开展了北大教师的政治学习运动。 月,周恩来应北大的邀请,为京津高中教师报告。 钱端升听了报告,当晚写道:“(报告)将持续约4个小时,讲述自己批判知识分子的利益。” 我坐车,走,听故事,都觉得累。 ”。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改造运动的外在要求,和适应新时代的内在不安,就这样交织在一起,撕裂,外在的大声喊叫,什么样的疑问噪音,痛苦的暗火埋藏在安静的内心深处。

那年11月,钱端升跟随中央土地改革事业团到四川大邑县参观土地改革,回来后,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复印件,全面否定了原来的角度,承认自己被称为“老知识分子”,同时犯了很多问题。 在公开的表现中,他将反省和讨论的范围扩大到北京大学的精神进行传达,甚至提到了老校长蔡元培。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为了继承‘五四’的荣耀,我们教师们必须首先明确区分‘五四’运动的革命思想和‘五四’右翼分子的反动思想。 我们不仅应该宣布胡适的思想为敌人的思想,而且应该经常批判蔡元培的思想及其思想给我们之间留下的影响。 ”。 钱端升是这样表示的。 仅仅10天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印发了文件,要求在高中和高中的一群师生中开展思想改造运动,钱上涨的这个复印件成为了学习的参考资料。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今年的12月17日是北大学校庆日,学校没有举行纪念活动,但之后学校庆日改为5月4日。

1952年,改造运动在北大继续深化,“自我检讨”“思想检查”“忠实正直的政治自觉运动”等成为政治生活的第一部分。 担任北大经济系教授兼法学院院长的周炳琳对改造运动的抵触感很大,一直在讨论,但总是没能通过。 钱端升为此和校长马寅初一起去周炳琳家看望、指导这位老朋友,帮助他改造思想。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每个人都要讨论,不讨论就过不了关”的钱大多在《中国情报周刊》上说。 他回顾说,父亲周围的社团的人“不说真心话,说到过去的学术,他们完全否定自己,然后根据当时的情况说话”。

1952年暑假,北大法学院院长钱端升接受任务,负责北京政法学院的设立,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为新中国培养政法方面的人才。 北京政法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最初也在沙滩红楼学习,教师来自北大和清华等大学,其中来自北大的教授占绝大多数。 根据钱的大部分回忆,钱的端升对离开北大感到不满,但在之后的5年里,作为院长的钱的端升和掌握实权的革命干部之间有很多矛盾。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在其自传文中说:“当时很明显,大家都认识党的领导人。 钱端升只是名义上的院长,实权在党委手里。 当时的党委之一是来自华北革命大学的一位老干部。 所以回来后,明显感觉到革大的老干部和来自北大的这些知识分子的关系紧张,差距也很大。 ”。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知识分子和革命干部之间的矛盾爆发于1957年。 这一年,北京政法学院发起了对比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整风运动。 在5月末举行的教授座谈会上,钱端升发表了坦率的发言,批判了学院的官僚和宗派现象。 但是风向很快改变,整风运动发展成了反右运动,钱端升被认为是“右派”。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很多钱记得父亲“活动很多,从经常报告的人一下子从大众眼中消失了”,变成了“不存在的人”。 职务取消了,只有政协委员的座位被保存下来,不能上课,北大的老朋友也不能见面。

不仅是本人,这项运动也波及到了钱端升的家庭。 当时,钱大多还是北京地质学院的大学生,毕业前夕,被要求和父亲保持距离,写信暴露了。 毕业时,长子的钱几乎离开北京,参加工作,钱去送他。 在车站,有很多话要说,但不能说。 他流下了眼泪。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同年,钱端升的幼子钱召南中学毕业,由于父亲的原因,组织决定,取消大学毕业资格,被派往天津开垦,成为了十几年的农民。 这样的结果同样让钱上涨很难过。 在晚年的自传中,将这个时期称为“讨论无效,事实上不被要求,不被同情,妻儿无法生存的多难岁月”。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1973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金端升摆脱了苦难的阴影。 钱大多根据《中国情报周刊》,父亲选择继续去北大教书,当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好,家离北大很远。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那么多思想风雨和学科重建,他认为自己已经不适合礼堂了。 在权衡下,他选择去外交部当顾问。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旧路新路

现在钱大多已经八十二岁了,左耳听力严重下降,腰也不好,和“文革”之间长期受罚,被严重倾听的经验有很大关系。 但是,相比之下,心灵受到的苦难比身体的创伤更长,更难治愈。 祖先和父亲经历了这一切,家里本来就不想钱元强读文科,没有“不测风云”。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这一代人不是不关心国家民族,我也有心理阴影。 当时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走遍天下也不怕,但学社会科学的人不一定能吃饭,经常有政治运动。 》钱元强对《中国情报周刊》说。

但是,在家庭耳边还是钱元强对政治科学感兴趣。 我记得小时候祖父去散步,父母也由元强陪同。 祖父有时做一点作业。 有一次,祖父让他写了一篇会议论文。 主题是“关于秦始皇”。 那是1978年,“文革”结束,钱元强还在上中学,没怎么学习过论文。 正好当时罗马尼亚总统吉奥西斯克访华,街上人很多,他也很热闹。 回去后,作业没有完成,祖父用镇纸打了巴掌。 这很难忘记钱元强。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1983年,他走上祖父的“老路”,进入北京大学,成为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担任政治学研究社的社长。 他记得经历了那么长的动乱后,看书充饥解渴的效用,在等公共汽车的时候,可以看到有人在看书。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文革干了十年,阶级斗争都被压制了,之后也适得其反,小平搞经济建设,大家繁荣,社会充满活力。 很多人出国了,回来了或者告诉你,中西差距太大了,不去看这一生我会后悔的。 特别是北大的风气,非常浓。 ”。 钱元强想起当时的社会状况,对《中国情报周刊》说。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研究生阶段,钱元强跟着导师赵宝煦,研究方向是现代中国政府,要点是政治体制改革。 他认为那个时期的中国其实是从1910年代到20年代,也就是祖父上大学的时候,处于激烈的变革时代。 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北大有蔡元培,钱元强上大学的时候,校长是丁石孙,同样崇尚包容和自由。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对于北大的生活和学风,除了听课和讲课之外,金钱元强印象最深的是学生之间的“菅大山”的习性。 他本来住在本科生宿舍,关系很好的研究生前辈建议结婚回家,建议钱元强住在他的宿舍。 只有两个人,旁边有77和78级弟子。 在一些宿舍,每天都有高朋满满,经济系、法律系、社会系、政治系的同学来这里聊天。 钱元强说,这些老校长的熏陶,有助于扩大视野。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1990年,钱端升去世。 走之前,他决定留下遗言,捐赠珍藏的三千多本书。 根据金钱的许多回忆,他写了一些选择。 第一个是国家图书馆,第二个是北大。 钱元强和领导人赵宝煦的线,图书最终捐赠给了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图书馆。 后来,在金钱的大量努力下,这些书进入了北大图书馆,得到了更好的保管。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钱元强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国,去澳大利亚留学,开拓了新的学术构想。 “80年代的研究课题到了90年代,我信心不足了。 现在中国的政府和世界的政府相比有点不同。 我们的官员基本上是学习工程学的人,工作的是公司家的事件。 ”。 钱元强对《中国情报周刊》说。 因此,他后来接受的政治学教育偏向于经济金融对政治的影响。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在海外呆了十年后,他回到中国,紧跟时代潮流,参与创业,当时还在最先进的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管,曾经做得很大,也有助于他以后的研究方向。 2006年,他又回到北京大学,在政府管理学院工作。 时代变了,钱元强注意到,本来在市场经济勃兴的时代就有不合适的政治学家转向研究经济,近年来发达地区开始重视政府的公共功能。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时代也给这所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差距还很大,我们这一代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越来越多,为国家民族担心的想法很多。 现在的学生比以前视野开阔,而且更现实,很多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的。 这也不能说是好坏,是一种变化。 总之,现在的学生继承了北大以前传来的比如独立思想的能力。 ”。 他对《中国情报周刊》说。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钱元强经常想起祖父辈做的努力,任何失败和痛苦都值得一提。 就像绕过了很远的路一样,钱元强又回到了这位祖父留下很多脚印的精神园地。 这个家庭和这个校园之间的断裂和撕裂,暂时被时代的烟雾笼罩着,但精神以前传来的暗火依然通过世代间的隔膜,必要时再次回响,给一切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感谢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纪念馆的合作)

《中国信息周刊》年第16号

声明:《中国信息周刊》的稿件业务是书面授权的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火焰的回声:一个北大世家的情怀与命运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5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