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7字,读完约7分钟
上思政课的同学根据中国近代史上的典型战例、起义、重要事情等场景,建立了复原模型。
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通讯员徐伟摄
在网上讨论、教学云平台设置的“网上讨论”栏中,学生根据老师发表的话题进行“空中交流”。 课程讨论是唇剑般的现场竞争,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随机应变的能力。 以东莞理工学院(以下简称“莞工”)为重点的学生感叹:“原来思政课可以这样做。”
最近,学生自己组织执行的思政课课改现场在莞工举行。 在活动会场的滚动论坛上,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寄予很大的兴趣和热情。
面对从小在网络环境中熏陶的学生们,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学生心中? 东莞理工学院探索多元化、网络化的教育环境,建设“可见的思政理论课”,互相借鉴,建设你追我赶的新学习社区,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抬头率、出席率和参与率方面,走新路
●南方日报记者王慧
建设云平台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专家认为,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不高,效果不好,阵地不牢固是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要把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它,经常不懈地努力。
莞工的思想政治课程从去年9月开始探索,“当时探索的是‘1+1+1的学习模式,学生使用了自主学习、学习小组的探讨、团队研讨会的方法”。 莞工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银锋表示,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学生主导的自主学习不顺利的痛点。 ”。
文华在线创始人兼ceo金善国说,现在学习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需要根据标准化个性化,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强调老师和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共同制定学习方法。
莞工副教授谢敏是专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也是该校思政课改的领导。 ——学年第二学期,我担任班四个专业,11个行政班的课程任务,共计418人。 学生之间在专业背景、学科基础、性格优势、学习动机上有差异,学习诉求也不同。 ”。 她说:“经过思考,我决定利用云平台开展新的教育尝试,放弃以前传达的在教育中提供一致教育指导的做法,帮助学生寻求个性化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能力。”
因此,学期初,谢敏利用教学云平台的课程管理功能,整理自己多年积累的课程ppt资料、习题库、展开资源,全部入驻,形成一个体系完善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在线课程。
在云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谢敏既是体验者,也是设计师,她不断地结合技术手段和课程进行创新,根据教学中的需要指导技术人员写软件,真的很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体验。
个性化高效的新混合型思政教育教室出现在学生面前,在这个平台上,多余的学生可以快进、深入学习,增加学习的展开资料,慢慢的学生可以暂停、复习、咬知识复印件,它
新的教育平台实现了“痕迹管理”
在这个“能看到的思政课”中,课程的进度、教育成绩、新闻发布、上课上班、阅读的延长、作业的提交、学习评价等各环节都有线索,可以追溯。 “所有学生访问在线课程后,都会在平台上留下“痕迹”,随时查看学习进展情况。 系统自动统计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和学习状况数据,是我教育和上课准备的比较有效的依据。 每个课堂教材的调整都基于不同的数据。 ”。 谢敏说。
另一方面,基于网络的大数据,系统立即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动态调整教育战略,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规范上课上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思政课,上课
在系统界面上,学生的上班记录一目了然,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成为分数排行榜。 “学生很聪明。 根据数据,一目了然地知道谁在学习,谁在偷懒。 然后慢慢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形成你追我,互相借鉴的良好学习氛围。 ”。 谢敏说。
而且,与不同专业的学生相比,设置的评价方面的重点不同,从而比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平台比较了不同级别个性化设置课程评价策略的优势,实现了差异化评价的可能性。 比如,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谢敏发现音乐、舞蹈、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大多很外向,口头表达能力强,但不喜欢阅读。 比较他们的优势,她把课程审查点放在学习复印资料和强化知识的练习上,努力让他们巩固理论基础,培养扎实的学习态度。 软件工程专业和中文文学专业的学生思维比较缜密,思维也有一定程度的深度,她把他们的评价点放在基于大量扩展阅读的课堂讨论上,向他们公开表达自己的思维,潜移默化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流利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教育云平台,实时理解和掌握自己的学习和得分情况,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受益人。 一学期的尝试,这很受学生欢迎,效果非常好。
新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
莞工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唐元松说,改革后的思政课程实现了三个结合,即在线与离线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唐元松说思政老师的人格魅力很重要,可以很好地理解教材,整理理论,然后落地上课,用技术形式和做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
除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性,谢敏和她的团队在教育上也在尝试新的方法。 她在学期内向学生投两个学习计划。 有课程模块、学习方法、教授复印件三个部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有些学生会选择以班级讨论、研讨会、网络讨论、在线扩展阅读和论文为中心的小组学习方法。 有些学生会选择项目制学习方法,包括实践建模和理论调查,在一个项目中勾结整个学习过程。
记者在授课现场看到,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展示了自己团队的合作项目,通过各种材料,手工再现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井冈山会士等历史场面。
“理工科学生本身动手能力很强,通过实际动手,翻阅大量史料,团队合作,可以将思想政治的书面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素养”莞工程化学工程和能源技术学院级的新生杨浩然说。
莞工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级陈思远说,以前的思维既不黑也不白,后来被纳入网上讨论平台,网上资源非常丰富。 另外,老师召开课程讨论,就主题进行讲解。 “锻炼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可以使我们成为有人文感情的工程师。 ”。
最近,莞工的学生自愿进行问卷调查,对46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1.03%的学生喜欢混合教育模式。 谢敏创新性思政科回答,93.56%的学生喜欢。
根据谢敏的设想,接下来她打算和团队一起组建“无处不在的思政课”。 网络图书馆对学生永远开放,网络课程不会对毕业生关闭。 “至今为止,很多学生说我一毕业就不能注册上课,有点失落。 这也提醒了思政课是终身受益的课程,希望我们的网上学习社区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 谢敏说。
现在文华在线和东莞理工学院共同建设了数字课程中心,该中心也是教育部产教融合立项项目。 “我们把思想政治课变为中国新时期的通识课,把新闻技术和专业课融合起来,覆盖线下,涵盖学校教育、学、管、考、评、研六个核心教育环节,给学生带来终身利益,这种探索是理工学部 ”金善国说。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莞工打造新型学习社区 建云平台推动自主学习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