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7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9月5日电(记者杜燕)《北京市中小学培养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今天正式公布,学生、家长、学校等多人联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方式的教育是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副本是学生道德形成和终身快速发展的基础工程。 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实践实施意见》、《中小学生规范(年修订)》相继出台。 在此基础上,北京汲取专家、校长、德育主管干部、班主任等各方面的意见形成“行动计划”。

【要闻】培养良好习性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行动计划

分为五个层次共同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情等

《行动计划》建议经过三年的努力,建立教育制度的机制,建立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思想感情、文明礼仪等八个方面明显提高。 根据
行动计划,在学生层面实施学生良好的习性培养计划,通过组织开展“学规范正行为培养习性”“少年传承中华以前开始美德”五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

【要闻】培养良好习性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行动计划

在教师层面,通过实施教师育人能力提高计划,开展教育主题培养训练,开展教育主题班会展示评价等四项措施,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

在学校一级,通过实施教育促进计划,建立教育长期机制,发挥教室主要渠道育人的作用等五项事业,推进教育常态化

在家长层面,实施培养教育协同计划,通过家庭培养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确立家庭培养教育示范等四项事业,形成家庭学校育人的合作

在行政管理层面,实施机制创新计划,通过建立事业机制、开展视导判断等5项措施,构建教育一体化育人体系。

分五个分段提出行动方式,培养积分目标

《行动计划》附上“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方式培养学段的要点目标(试行)”,与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中学、高中5个学段相比,符合思想感情、文明礼仪、纪律的法律、学习、生活卫生、健康

其中,思想感情的培养第一,要求小学12年级学生“升旗脱帽,肃立,目礼,少年先锋队员队礼,唱国歌”,小学34年级学生更要求“升旗演奏国歌时,脱下帽子,肃立。 高校要“熟悉党史国情,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爱国感情和国际视野,树立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志向”。

【要闻】培养良好习性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还重视学生在日常积累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性。 比较不同学期学生的年龄优势和认识规律,比较五个学期,分别提出行为方式学期的要点目标,有助于细致落实习性培养目标,增强可操作性。 例如,在培养礼仪习惯的目标中,小学12年级是“外出和回家时自己向家人打招呼”,34年是“关心父母的健康,听从父母的教导”,56年是“自己和父母交流,认真回答问题”,中学是“理解父母的辛苦,自己。

【要闻】培养良好习性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行动计划

与学生日常行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相比,《行动计划》提出了健康安全培养目标:小学12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34年级学生“有初步的安全自我保护能力,知道生命的宝贵”,56年级学生“珍惜生命” 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自我保存能力,中学要求“重视安全防范”。 拒绝抽烟喝酒,远离毒品”,高中具有“确定的目标和坚韧乐观的品质。 拒绝抽烟喝酒,远离毒品”。

【要闻】培养良好习性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行动计划

另外,《行动计划》提出了“承认中华优秀以前的文化传承,继承中华以前的美德”、“具有国际视野”、志愿者活动习性的培养等。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培养良好习性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行动计划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