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5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本土第一位冷冻夫人:

重庆女作家科幻小说《三体》编辑审查之一杜虹接受人体冷冻手术后,49岁山东普通志愿者展文莲不久因肺癌在济南去世,之后马上接受人体“冷冻”手术,成为第二个低温留下的中国人。 这也是第一个在中国本土冷冻,等待复活的“患者”。

【要闻】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即使活不过来也为医学做贡献

研究者:一种牺牲不保证复活

不同的是,年5月进行杜虹手术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的阿尔科( alcor ),杜虹也只冷冻大脑,头部留在负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遗体捐给阿尔科( alcor )用于冷冻人体的研究 阿尔科的科学家说,50年后的科学技术也许可以冻结杜虹,重建头脑,也就是复活。

【要闻】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即使活不过来也为医学做贡献

这次,为文莲操作刀的是山东济南的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冷冻的也是完整的人体。 “不是所有人都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且现在的条件是,展先生将来不一定能“复活”,可以说是为了医疗的迅速发展做出了自己的牺牲”,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员工说。

【要闻】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即使活不过来也为医学做贡献

年5月8日,49岁的展文莲死于肺癌。 去世前,她的家人决定代替她完成遗体捐赠登记手续,死后接受人体冷冻手术,将她的遗体保管在容积2000升、零下196℃的液氮罐里。 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本土第一个人体全身冷冻术。

丈夫:我只能期待今后的事件。

5月10日,在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桂军民看到降温完成后的妻子躺在特制的床上:她的头露出来,锁骨下不见,但由于脸部脱水,有点瘦,好像睡着了,放松一下。 15秒后,展文莲被转移到超低温的液氮罐中长期残留,有望将来“复活”。

【要闻】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即使活不过来也为医学做贡献

人体冷冻术寄托了人类对未来的期待,也是一项尖端、有争议的技术。 世界上有三个提供冷冻人体业务的机构,其中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阿尔克生命持续基金于1976年进行了第一次人体冷冻术。 但是,迄今为止世界人体冷冻机构只能操作冷冻和保管,“复活”是史无前例的——在冷冻和“复苏”过程中有可能面临严重的细胞损伤,特别是生存困难。 因此,这项技术越来越被视为商业行为。

【要闻】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即使活不过来也为医学做贡献

49岁的桂军民是济南一家事业单位的员工,一直健康的妻子突然得了肺癌后,他的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知道妻子的病无法治愈,他把妻子送到临终关怀医院,偶然接触到人体冷冻技术后,他经过了太长的世俗观念挣扎

夫妇都赞同遗体的捐赠,说:“必须在社会上留下什么东西,能用的都用光了,不能用的东西可以留下骨头架子,送到学校的解剖室,挂在那里。

“未来的技术,只能期待今后的事情。 即使活不下去,也可以为医学做出贡献。 ”。桂军民对记者说。

对话的当事人

"一开始有世俗的压力,以后想知道. "

关于冷冻妻子的原因和前后一点挣扎,桂军民向记者陈述了当时的一点想法。

问:从今年2月知道这个项目到最终做出决策参加这个项目花了多长时间?

桂军民:没有太长期的经验。 你可以先知道这个项目,然后谈一谈就直接决定。 然后就是办点手续,等待时机。

问:你家人对这个计划的态度怎么样?

桂军民:他们没什么意见。 除了第一次,她的大妹妹考虑到世俗的压力,大部分人都认为入土安全。 人已经走了,折腾她没什么意义。 她什么都没考虑我们的心情,但如果整体上我们的信息表现结束,这个事件就没问题了。

问:你和家人对这个计划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桂军民:人体在低温状态下脆弱,轻微移动,人可能碎了。 他们提出了一点操作方案,但我还是觉得可以接受。

问:你不感到压力吗?

桂军民:从我心里说,一开始我还有压力,但是以后想理解的话就没有压力了。 一开始我在考虑解决世俗问题,比如后项,后来通过律师,我知道医疗队会为我们提供完整的法律手续,没有压力。 我们没有做坏事,只是成为了先驱。 如何向人解释会困扰我们。 人不可能变得沉默,她的朋友也有关系,怎么给人写信,这也有压力。 之后,我们拿出了WeChat的力矩,买了墓地---衣冠冢,和父母一起埋葬了。 其实,活着对她好,没必要去给别人看。 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对她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要闻】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即使活不过来也为医学做贡献

问:你认为人体低温保存技术会导致伦理问题吗?

桂军民:如果她50年后活着,人的身份怎么定义? 我只是希望她在那里好好地呆着,我也希望医学能加快进度,将来治愈她的病。 我希望更低温、复温的技术能得到新的迅速发展。

问:手术的消费是多少? 你负担了多少钱?

桂军民:大部分由山东省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支持,我们自己几乎负担不起。 我们把遗体无偿捐给他们,他们在费用上照顾了我们。

澎湃情报,据中央视情报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即使活不过来也为医学做贡献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