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2字,读完约6分钟

最近,“蓝鲸”游戏成为高度警戒的网络用语。 用百度搜索“蓝鲸游戏”作为关键词,首先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友情提示。 “请远离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活动”。 各社会交往平台也为了删除以“蓝鲸”等为关键词的小组,禁止挥拳。 俄罗斯大学生发明的“蓝鲸”游戏,要求网络参与者在50天内完成各种自残行为,最终完成自杀任务。 游戏的描述令人瞠目结舌,但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青少年的追随。 在游戏的“萤火虫”下,已经有很多青年男女欣然死亡。 游戏的创始人菲利普·布德金已经入狱,但不能阻止“蓝鲸”出没于世界上许多国家。 到底是出于什么理由,让这种血腥死亡的游戏拥有这么大的魔力? 如何让青少年拒绝“蓝鲸”的萤火虫?
很早以前,“蓝鲸”游戏就出现在俄罗斯的网络空间里。 直到2010年,青少年相继自杀,把人们的视线导向了这个游戏,一步一步地发现了血腥甚至邪恶的本质。

【要闻】“蓝鲸”诱导自杀 “自杀游戏”能控制人的心理?

“蓝鲸”游戏为什么有这个魔力? “‘4:20叫醒我’是游戏的另一个名字。 每天早上4点20分起床是游戏的第一副本之一,是整个游戏的基础。 这个游戏副本从生理层面向参加者提出要求,对参加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不容忽视。 ”。 心乐土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徐瑞萍说。

【要闻】“蓝鲸”诱导自杀 “自杀游戏”能控制人的心理?

在“蓝鲸”游戏的50项任务中,很多要求参加者凌晨4点20分起床。 最后,要求参加者连续19天4点20分起床,完成看恐怖片和听音乐的任务。

徐瑞萍说,每个年龄段都有最佳的睡眠时间,青少年时代通常应该保持8—10小时的睡眠。 睡眠不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年轻人4点20分起床时发呆,大脑活动变慢,严重的东西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抑郁,甚至精神异常,影响大脑对重大事件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在现状中,游戏设计师正在利用这个”。

【要闻】“蓝鲸”诱导自杀 “自杀游戏”能控制人的心理?

对于死亡,人们一般充满敬畏和恐惧。 但是,怀疑世界上有100多名青少年,在参加“蓝鲸”游戏后,死亡了。 “游戏持续了50天,通过50项越来越冷酷的任务,参加者逐渐减少了对死亡的恐惧。 ”。 徐瑞萍说这种做法在心理治疗中被称为渐进脱敏。 心理医生一般是这样的做法,帮助患者克服对某种事物的恐惧。 “咨询中脱敏的对象,大多是来访者害怕的东西和画面,比如社会交流恐惧症,但在这个游戏中脱敏的东西是死亡。 ”。

【要闻】“蓝鲸”诱导自杀 “自杀游戏”能控制人的心理?

在“蓝鲸”游戏中,参加者接受主办者的指示,被要求观看或听主办者提供的照片、电影、音乐。 徐瑞萍说,组织者很可能用这种方法向参加者发送催眠含蓄。 “一般来说,外界新闻接触不到人的潜意识。 但是催眠新闻超过一定量的话,就有可能突破意识对新闻的过滤,无意识地直接发出指令。 ”。 徐瑞萍说,在这个游戏中,来自主办者的指令和大量恐怖图像、电影、音乐很可能会起到这样的作用。 死亡脱敏和催眠含蓄的共同作用最终使游戏者采取了极端的行动。

【要闻】“蓝鲸”诱导自杀 “自杀游戏”能控制人的心理?

为什么受害者多为青少年

生命在死亡游戏中的逝去,“蓝鲸”的蛊惑是外在原因,参加者的心理因素是内因。 徐瑞萍说,不是所有人都沉迷于游戏,很多人中途退出游戏就是例证。 “蓝鲸”的萤火虫,仅对对含蓄非常敏感的一小部分人最有效。 “蓝鲸”游戏的受害者多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也不是偶然的。 缺乏自我承认感使他们落入游戏的黑暗终点。

【要闻】“蓝鲸”诱导自杀 “自杀游戏”能控制人的心理?

“由于自我同一性的迅速发展,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将经历激烈的心理冲突。 ”。 徐瑞萍解释说,小时候人们对世界形成基本的认识。 但是,进入青少年期后,孩子们开始关注精神上的自我,开始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到那时为止对社会、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心理非常不稳定。 他们需要在精神上找到自我承认感,游戏符合这个心理。 ”。 徐瑞萍说,青少年喜欢新立异是因为他们希望尝试特殊的行为,发挥不同的社会作用,找到自我认可和自我价值。

【要闻】“蓝鲸”诱导自杀 “自杀游戏”能控制人的心理?

增强青少年对“蓝鲸”游戏的免疫力,是对症疗法,是给孩子越来越多真正意义上的爱。 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立个性,发现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价值感。

“具体看我国的状况,必须观察改变功利化教育。 ”。 徐瑞萍说,以考试、个人成功为目标的功利化教育容易使青少年陷入生命的虚无感,容易否定生命的意义。

年,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提出了“中空病”一词。 在对大学生的日常咨询和治疗中,他发现很多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动力。 根据他的调查,30.4%的北大学生讨厌学习,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功利化教育只追求考试,但没有培养孩子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心情和思考。

【要闻】“蓝鲸”诱导自杀 “自杀游戏”能控制人的心理?

“现在中国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大学生更突出,巨大的学业压力使他们感到心理疲劳和焦虑。 ”。 徐瑞萍建议,各类学校必须加强生命教育,尊重和珍惜孩子的生命价值,努力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

不要因此而误解心理学

要想让“蓝鲸”游戏迷惑心灵,也有意见不同的心理学从业者。 美国陶斯学院合作者、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顾问徐卓表示,“蓝鲸”游戏与心理学的联系并不那么强。 “每天上演一些极端的事情。 《蓝鲸》游戏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100多人自杀的样本量不足以得出有说服力的心理学结论。 ”徐卓说。 他更关心的是,公众不是因为这个误解心理学才能控制人们的自杀。

【要闻】“蓝鲸”诱导自杀 “自杀游戏”能控制人的心理?

在网络搜索中,容易找到各种吐槽复印件,阐述了对心理学的一般误解。 “经常有人问他心里在想什么,还是精神科医生通过催眠骗取患者账户的密码。 ”。 徐卓说。

游戏创始人的心理学背景,似乎与“蓝鲸”和心理学有着自然的联系。 “在很多人眼里,心理学可以披上杀人工具的大衣,操纵人自杀。 ”。 徐卓说,心理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公众的理解似乎并不深刻。 人们眼中心理学有什么都做不到的魔力。 “很多公众不知道只有在患者高度赞同和协助心理咨询师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催眠术。 控制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更难。 ”。 他说,关于不清楚的事情,人们喜欢找到解释,看不见的心理学很容易说话。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蓝鲸”诱导自杀 “自杀游戏”能控制人的心理?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