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4字,读完约2分钟

核心提示

2018年6月,川渝双方签署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深化川渝合作、深化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双方合作深入推进。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要对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扎实的跟踪评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优质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

7月9日-& mdash;10日,重庆市委、市政府代表团赴四川考察考察,签署了两个重要文件和16个专项合作协议,即《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计划》和《合作共建中新(重庆)战略互联互通示范工程框架协议——国际海陆贸易新通道》。

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四川和重庆正以更快的速度走向对方,这已成为共识。作为回应,两地的专家也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刘事青:只有合作不是建立在绘画和自决的基础上,它才能走得更远

字符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部中心秘书长、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城市经济协会主席、区域经济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产权交易协会主席刘事青。

目前,最大的瓶颈是交通

《重庆日报》:作为最早倡导川渝合作的专家之一,您如何评价过去20年川渝合作的成效?

刘事青:双方在城市群发展、周边地区合作、旅游等产业合作、互联互通等信息交流、协调机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与2000年前后推出的京津冀和长三角国家级战略和计划相比,我们的推进速度要慢得多。尽管纵向比率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横向比率削弱了许多比较优势或领先优势。

例如,目前最大的瓶颈是交通。特别是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成渝城市群的高铁建设滞后于东部,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差距日益拉大。同时,在一些主要的布局区域,双方并没有重视对立发展形成合力,这也影响了成渝城市群的发展。

三次机遇推动川渝进一步深化合作

重庆日报:四川和重庆进一步促进合作的新机遇是什么?

刘事青:首先,从基本条件来看,我们有人口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四川和重庆有1亿多人口,人口增长继续遵循“流入模式”,特别是在成都和重庆。人口流入加速的趋势有增无减,人口焦点也在上升。这为市场规模、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带来了规模效应的基础。

第二,有机会制定国家政策和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给川渝合作带来了巨大机遇。

三是根据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基础和阶段,加快成渝城市群的发展。人口、工业和城市建成区数据均显示成渝城市群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我认为,成渝城市群在规模和增长两方面都有突出的优势和发展机遇。

对“共产主义”这个词更加大惊小怪

《重庆日报》:您对进一步推进川渝合作有何建议?

刘事青:我们应该突出“讨论、共同构建、分享和分享”,更多地强调“分享”这个词。建设中国第四增长极和城市群;共同打造世界产业集群(汽车、电子、航空空、高科技等)。);在长江上游建设生态屏障;建立对外开放的新渠道;我们将分享发展成果,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双方应树立“利益结合”的理念,共同向对方拓展和发展。

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我们现在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共同推进快速通道建设,努力缩小与东部的差距。交通设施等快速通道的建设是区域合作中需要解决的外部问题。一旦问题得到解决,将对促进区域合作产生倍增效应。

我特别想谈谈四川和重庆正在大力发展的汽车工业和信息产业。我认为,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是两地的理性选择。我们不应指责和纠结于“同构”问题,而应共同努力,扩大和建设全球产业集群。两地政府的使命是优化商业环境,让企业做出自己的选择。他们不应该担心某个企业或行业已经走到了另一边,没有和我在一起。

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此外,“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是广泛而全面的区域概念。重庆不仅拥有长江干流和重要港口的优势,而且成都还有许多向西和向南的通道。现在四川和重庆都有中欧班。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应该虚心看待自己的优势,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坚持自己的计划,不要动摇,这样双方的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易:建立统一的大市场是关键

字符卡

易,重庆综合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政策和制度经济学研究。

合作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重庆日报:你认为川渝合作的核心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应该通过合作达到什么目的?

易:建立统一的大市场是关键。区域合作的原意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分工和社会合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使产品更具竞争力。成都和重庆各有自己的自然资源和基本条件。如果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在生产中创造协同效应,分工将更加科学合理。

围绕建设统一大市场的目标,双方必须携手消除障碍,制定普遍遵循的法律,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更广泛的生产合作创造条件。

资本流动是一条经济规律,不需要故意阻碍。

《重庆日报》:对于这两个地方的政府来说,在建设一个统一的大市场的过程中,有没有任何资本损失的担心?

易::一点也不。为了发展市场经济,首先必须明确政府和市场的界限,了解政府应该做什么,市场应该为自己选择什么。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应该做的是从制度设计方面做好服务,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一个企业在哪里投资是基于要素成本和市场半径等因素的独立选择。目前,成渝之间资本流动频繁。一些企业从成都来重庆投资,另一些企业从重庆到成都。这是经济活动本身的规律。我们不应该故意阻挠它。事实上,我们也不能阻止它。

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发挥促进作用,而不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来硬拉,产业协调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依靠企业的选择。

城市治理必须在制度创新和新理念上有所突破。

《重庆日报》:您对进一步推进川渝合作的方式、方法和步骤有何建议?

易:我认为川渝首先要在制度创新上有新的突破,着眼于共同利益,真正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合作阶段,双方应该更加包容,主动消除行政竞争,通过优化商业环境鼓励市场竞争。

第二,城市治理应体现新理念。归根结底,川渝合作建设城市群是为了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融合。一些旧的分开管理和分开组织的方法已经失败了。只有通过改革,我们才能找到出路。

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没有现成的路。要找到方法,我们首先必须有一个开放和包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学习伦敦、巴黎和其他城市群的先进做法,了解它们正在建立什么样的合作机制来促进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自由流动。这些都是生产关系层面的问题。只有搞清楚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艺声:根据两地的实际情况,推进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合作

字符卡

艺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届“四川省优秀人才奖”获得者。

川渝经济发展应该互补

重庆日报:你认为川渝合作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艺声:目前,川渝合作最大的问题是经济缺乏足够的互补性。为什么两个经济体应该密切合作?因为我没有你们中的一些人,我有你们中的一些人。如果你们互相做生意,互相补充,那么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切。

城市群是区域合作的产物。从现有的成功案例来看,纽约城市集团和东京城市集团都围绕着一个大城市形成了一个经济合作体,具有明确的分工和行业内的合作。一般来说,中心城市是圆圈的中心。它位于产业链的顶端。布局中的大部分产业都是金融、设计等现代服务业,聚集高端人才。在城市周围,布局可能是各种制造业,人口主要是蓝领工人。

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中国的长江三角洲也是这种金字塔式的产业分工模式。虽然上海的经济总量没有江浙大,工业门类也不齐全,但为什么周边城市要向上海转移呢?因为在长三角的产业分工中,上海的历史地形已经形成了一个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看看外滩和陆家嘴的银行大楼。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周边城市和一些小城市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或产业传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产业。每个人都接受来自上海的辐射。这是市场的选择。

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回望重庆,它们几乎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具有相似的产业形态。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同构”问题。

根据发展阶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策。

《重庆日报》:在社会事业等其他领域,成都和重庆这两个省市多年来一直在促进合作。你认为还存在什么问题?

艺声:让我们先举个例子:成渝高速公路上的两个省市的收费站不久前被拆除了。事实上,我们已经打了很多年电话了。为什么拆卸这么困难?这主要是一个制度和机制的问题。这两个地方有不同的管理和组织方式,在吸引投资和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步解决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这不仅是成渝两地的问题,更是一个大的体制机制问题。这也是需要改革的原因。至于大家关心的产业布局问题,我们现在在产业的引导和培育上有很强的行政主导色彩。企业搬迁原本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在我给了你这么多支持后,你就这么走了吗?市场资源配置的行政障碍客观上仍然存在。

坦率地说,这种障碍实际上是缺乏整体发展水平。我们还处于聚集阶段,都是招商引资,所以会有一些矛盾和冲突。区域经济合作不应脱离各自的发展阶段,而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对策。

建议先发展两个都市圈。

重庆日报:面对客观困难,你认为应该做些什么来进一步促进川渝合作?

艺声:目前,对包括川渝在内的整个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战略机遇期。从更高的层面来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需要新的平台和新的着力点。成渝城市群条件最好,对整个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因此,我相信国家会加大对成渝城市群的投入。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在推广过程中,我建议把它分为层次、阶段和具体化。我们不妨先立足实际,搞两个大都市,一个在成都,一个在重庆。成都和重庆分别是各自大都市的中心。它们既是资源配置良好的行政区域,又是产业分工的基础。它相对容易操作。两个都市圈都变得更加强大,进而推动城市群的一体化。至于谁将成为这个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无论是双核驱动还是市场选择都会紧随其后。

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第二,两地应优先促进周边地区的合作。例如,重庆摩托车产业向四川邻水县转移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第三,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行业合作。例如,四川省绵阳市的电子信息技术非常发达。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急需升级换代。双方有必要组织技术转让和产业合作。

蒲永健:川渝基础科学合作研究应该有所作为

字符卡

濮永健,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两江学者”、“巴渝学者”。

传统行业的合作潜力有限。

《重庆日报》:根据大多数人的理解,区域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产业合作。你认为四川和重庆应该如何建立产业协同?

蒲永健:如果仍然是川渝已有产业的积累,那么成渝城市群就不会有大的发展。在过去的梯度战略思维中,西部的发展基本上是依靠东部的产业转移。然而,目前这种策略存在几个问题& mdash& mdash

首先,从东部转移过来的大部分产业将是夕阳产业,不会持续太久。第二,一些从东部转移的产业不利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随着人工智能在东部发达地区的普及和应用,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力减弱。第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的消失,西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南亚和南亚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以及除中国西部以外的东部产业转移方向选择的增加;最后,西方的商业环境需要改善和优化。

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我认为,川渝应该走出流域意识,从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博弈中审视团结群体的发展,从更长远的角度规划成渝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首先,促进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重庆日报:从大棋局看川渝合作。我该怎么办?

蒲永健:我认为成渝城市群应该努力成为中国基础科学的原创研究中心和中国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成渝城市群位于西部,与快速发展的东部地区相比,具有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优势。同时,成渝经济区拥有西部最好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在形成科学中心方面比西部其他地区更为优越。

具体建议是:争取中央政府在成渝城市群设立西部科学院。如果成都和重庆在学术研究上合作,这是一个相对容易合作的领域。换言之,成都和重庆可以首先通过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全面合作。

智能科学是未来基础科学研究中最有可能的革命性突破之一。重庆正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因此有必要在成渝城市群规划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中心。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