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5字,读完约4分钟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四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有效维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我省坚持把长江生态环境的恢复放在压倒性的位置。昨天,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汇报我省保护和恢复长江的战斗进展。编辑们从会上了解到,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以来长江的保护和修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初步测算,从1月到5月,全省87个国家考试断面中有75个断面水质优良,占86.2%,比国家考试要求(80.5%)高出5.7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出台14项专项行动计划,从根本上消除长江污染隐患
会上,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通过出台专项规划、大力整改、高压执法等措施,全力推进保护修复长江的攻坚工作,不断提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统计显示,在“治水”报告卡中,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同比明显改善,16个国家级考核断面中有14个断面水质良好(三级),占87.5%,同比上升31.3个百分点。在“治气”方面,全省“0+气”质量有所提高,优日率达到86.7%,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成都平原优良天数率为84.4%,同比增长5.6个百分点。PM2.5的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45.9微克,同比下降6.1%。
“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实施《长江保护与恢复行动计划》的八项计划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四川实际情况,研究发布了14项专项行动计划,其中10项与防治水相关的污染有关,包括五级以下河段的整治、重点小流域的整治、邛江流域的暴雨、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空气污染防治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态保护,一类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该负责人表示,通过上述专项行动的深入实施,我省将对长江流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一次大调查、大检查、大整改,从根本上消除长江污染隐患,确保一条清流东进。
在问题整改方面,我省高度重视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电影揭示的20个生态环境问题。专门组织了7个现场检查小组,对暴露的问题进行检查,并监督和指导整改。截至目前,已完成4项,其余正在整改中。
与此同时,我省继续保持高压执法态势,持续开展调查和暗访,加强卫星遥感、在线监测、无人机、无人艇、蛙鸣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的使用,精确打击非法企业和污染源,严厉惩处和对超排、非法排放、泄漏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截至4月底,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已实施行政处罚1820次,罚款金额约为1.3亿元。五类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26起,同比增长48%,其中行政拘留案件78起,涉嫌环境犯罪案件5起。
“一对一”配对在政策、技术和其他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
编辑们从会上了解到,为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的硬仗,我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创新,提出了“一对一”的重点污染防治县配对。目前,实施方案已经印发,建立了包括22个县(市、区)在内的重点污染防治县名单,组建了由省级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组成的工作小组,与重点县进行“一对一”配对,为推进重点县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政策和技术支持。
据报道,5月底,我省制定并发布了《四川省重点污染防治县(市、区)双联工作规划》。根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检查员的“回顾”情况和水、大气、土壤、农村非点源、固体废物、重金属等地区的污染情况,建立了包括22个县(市、区)的重点污染防治县名单。组织生态环境系、省发改委、经济与信息技术部等8个部门,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6所大学,以及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所、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等5个研究机构参与配对,实施重点监管、指导和协助。
与此同时,我省还率先启动编制《四川省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三线一表”,为构建“一个以上分局、五个区协同工作”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环境评价服务。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产业和产业布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调整和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苗主编)
原题:我省全力推进长江保护与修复工作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四川省全力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工作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