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5字,读完约5分钟

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工作现场会议在成都召开

成都太古力商圈

“双待”交通组织模式交叉口

在华西医院区设置医疗车道和公交车道

5月30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组织的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会议在成都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山东、武汉、石家庄等省市交通管理部门的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太古城李的“活力步行”特色商业区交通组织模式,华西医院区“综合疗法”治疗全市最闭塞的“慢性病”,82个路口实施“双待交通模式”& hellip& hellip成都交警在现场介绍了一系列交通管制经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事对成都先进的交通管制理念和交通优化措施表示认可。

成都科学堵控在全国道路交通组织优化会议上召开

“细、精、新”理念控制交通拥堵“城市病”

第一点:太古城李商圈

打造太古城李的“健行”

特色商圈的交通组织模式

30日上午,现场会议的第一站是成都太古城里商业区,平日的平均客流量约为11万人次,周末为13万至15万人次。成都交警通过引入“动态步行”的交通组织模式,确保了商业区道路交通的畅通。

首先,平衡“内外”,改造成公共汽车站,在不同区域设置出租车,并为“走走停停”的公共汽车设置停车位。其次,协调好“客货”关系;最后,“慢”与“快”分开,在沙帽街精细布置两条宽人行横道线,优化行人信号配时,介绍了一种新型行人过街语音提示系统。

目前,商圈道路交通运行保持稳定,节假日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8%。

第二点:洪照壁路口

82个十字路口

“双待交通模式”的实施

在洪昭碧路口,成都交警向同事介绍了“双待交通模式”。该模型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了交叉口的平均延误。目前,该模型已在成都市区82个路口实施。谢鹏是成都市交通警察第一分局的一名警察,每年都在洪照壁路口执勤。他表示,“直行等待区+左转等待区”交叉口的“双待”交通组织模式,可以通过交叉口空闲时资源二次分配空实现交叉口空闲时资源空的互通和高效利用,并与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和信号灯联动的联合控制模式相匹配,从而有效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叉口的排队长度,增加单位信号周期内通过的车辆数量,减少交叉口的平均延误。

成都科学堵控在全国道路交通组织优化会议上召开

第三点:华西医院区

“联合疗法”

治愈城市的“慢性病”

在华西医院,成都交警一分局二大队队长杜林负责解释。

华西医院门诊和急诊病例日均超过8万例。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服务的畅通,成都交警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困扰医院和市民多年的“顽症”。

杜林说,交警部门第一次进出华西医院必须经过的中小街道-& mdash;& mdash在电信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调整公交站点位置,协调新增3辆专用公交车,加强与地铁和快速公交的衔接。充分利用华西大坝空的地下空间,实现周边停车与医院之间的便捷转换,减少医院区域的总交通量& hellip& hellip自今年5月16日实施“组合疗法”以来,赢得了市民的好评。

成都科学堵控在全国道路交通组织优化会议上召开

“轨道+公交车+慢行”

构建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

成都交警坚持“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目标,不断强化“铁路+公共交通+慢行”的城市交通结构主导地位,大力推进交通向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转变。

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联网”。目前,公交专用道总里程为952.8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率达到公交线路总长度的52%。在成都市区,轨道交通和常规公共交通每天的出行量超过780万次,公共交通占机动出行的53%。

利用编制《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和《成都市自行车道专项规划》等机遇,将步道和自行车道纳入城市绿道建设,同时推进城市道路的改扩建。目前,该市已经修建了2607公里的绿道,让大众可以享受慢节奏的生活。

它是第一个积极引导和规范自行车共享的国家,自行车出行从3.7%增加到11.6%。建立三条多乘客车道,鼓励市民一起密集出行。“绿色旅游”在成都实现了从社会共识到国家行动的重大突破。

共建、共享和治理;

国内第一次“蓉鄂之旅”。

公民成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容电子出行的出现带来了变化,普通市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成都交警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并启动了“融e线”交通管理平台,鼓励233万“融e线”用户主动参与“私家车停车点”活动,动员20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低碳出行”积分奖励。荣鹅线开通21个月以来,已有60.8万人主动停止驾驶私家车,平均每辆车累计休息天数超过30天。共收到100多万份交通违章报告、交通安全设施故障报告和交通组织优化建议,成为公民和企业参与交通共建共治的重要平台。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编辑张图片由交警提供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科学堵控在全国道路交通组织优化会议上召开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