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3字,读完约5分钟
诺贝尔奖得主与成都携手研发,转化健康产业前沿成果
昨天,“罗伯特·休伯”诺贝尔奖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成都京凯科技产业园举行。这是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胡贝尔去年成为天府国际生物城诺创研究所名誉所长后与成都的又一次合作。据悉,中德国际生物制药创新交流会议也在同一天举行。
“成都静开区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由于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环境,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建立一个工作站。我将与合作伙伴一道,开展卫生行业前沿技术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共同推动生物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工作站的落成典礼上,罗伯特·休伯在演讲中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
作为生物化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先驱,德国化学家罗伯特·休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获得了几乎所有奖项,申请了67项专利,发表了403篇国际学术论文...1999年,他在德国慕尼黑成立了一家公司,并成立了一个由8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世界级研发团队。他拥有世界一流的结构生物学技术开发平台,在疾病机制和靶点识别、化合物分析和制备、分子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新药研发阶段具有独特优势。
罗伯特·休伯表达了此次活动的主要合作意向——依托工作站,灵活引进国内顶尖人才和国内外知名院士及专家资源,协助成都经济开发区(龙泉驿区)引进优质健康产业项目和孵化器,进一步整合健康产业链相关企业资源,开发和转化一批尖端健康产业技术成果,引进和孵化国际一流健康产业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诺贝尔奖工作站。
在接下来的中德国际生物医学创新交流大会上,罗伯特·胡贝尔的团队、项目分享嘉宾、高级专家以及龙泉驿区委组织部、新经济区相关负责人共30多人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德生物医药卫生产业合作进行了探讨。 加快建立工作站与企业有效的人才技术交流和工作沟通机制,加快成都经济开发区(龙泉驿区)生物医药技术成果的转移和转化。
高端采访
罗伯特·休伯:建设一个公园城市对人才非常有吸引力。
艺术经纬:从2003年开始,你已经来过成都很多次了,尤其是2017年以后,你几乎每年都会来。去年,你还担任了天府国际生物城创新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是什么吸引你并让你愿意在成都工作?
罗伯特·休伯:和我2003年刚来的时候相比,成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值得称道的是,这座城市在保持绿色的同时变得更加现代化,这让我非常喜欢它。我也喜欢成都食物,尤其是火锅,因为我喜欢所有辛辣的东西。此外,与德国食物相比,吃成都食物不太可能让我发胖。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成都的环境,那里有许多值得参观的地方和附近非常美丽的景点。这两天我刚去过峨眉山和乐山。我非常愿意向我的朋友推荐成都。
就我的专业而言,这次我愿意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一个工作站。正是在与成都政府和企业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思想的开放性和对生物医药的支持。同时,这里的人文自然环境也很好,企业也有很强的实力。
艺术经纬: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你对成都发展这一产业有什么建议?
罗伯特·休伯:重要的是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引进。基础研究在发现生物医学机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例如,政府需要补贴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也需要投资资本进行研究和开发。
要吸引更多人才,政府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愿意为来港的人才提供支援。世界上有两种模式。一是人才追随行业。例如,随着更多的研究机构在成都,将会有更多的相关领域的人才。另一个是行业追随人才,当一个地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更多的人才愿意在这里生活,相关的研究机构也会跟随。成都可以同时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我知道成都正在建设一个公园城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喜欢住在一个更好更环保的地方。
艺术经纬:这次一个以你名字命名的工作站成立了,你到底做了什么?未来还有其他计划吗?
罗伯特·休伯:工作站主要侧重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国际项目交流、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我会经常来指导相关的研究工作。此外,我计划在成都成立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协调慕尼黑企业和成都企业共同成立一家药品公司,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
[人的名片]
罗伯特·休伯
1937年生于德国,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1963年,他获得了慕尼黑德国技术大学的博士学位。他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美国科学院的外籍会员以及德国化学学会的会员。他因“测定光合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获得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编辑白洋摄影与设计)
原标题:诺贝尔奖获得者与成都携手改造健康产业前沿成果“罗伯特·休伯”诺贝尔奖工作站昨日在成都成立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罗伯特·休伯”诺贝尔奖工作站在荣成立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