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82字,读完约14分钟
工业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8%。截至3月25日,全市已启动农村振兴项目345个,开工率71.2%,完成投资109.1亿元。需求结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9.2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连续14个月保持在10%以上。升级消费增长迅速,旅游展览升温。发展高质量、高技术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7%,比去年同期增长8.3个百分点。税费减免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发展继续推进。全市进出口总额1238.2亿元,同比增长21.0%,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4.8%。高新技术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达到908.2亿元,居国家综合保护区首位。商业环境下的“放开管理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市级政府服务项目执行率分别为93.9%、25.6%和55.5%。商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现了抵押注销登记的“零运行”和抵押登记的“一运行”。
昨天,编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了解到,据成都市统计局成都调查组和国家统计局有关领导介绍,经四川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组审定,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50.1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0%(下同),比全国和全省增长1.6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按行业划分,第一产业增加值86.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513.4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950.2亿元,增长8.5%。三个行业的比例为2.44: 42.63: 54.93。
一年的计划从春天开始。数据显示,成都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开局良好。
关键词1
工业发展
加快现代开放工业体系建设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7%
加快“5+5+1”现代开放产业体系建设,打造“16+1”产业生态系统战略布局,优化调整66个产业功能区,促进产业功能区错位协调发展。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工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7%,推动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规模以上产业中,八大特色产业增加值增长8.5%,其中冶金、食品饮料、烟草和机械分别增长21.6%、26.0%和18.4%。新产品的产量继续增长,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和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分别增长了4.6倍、1.7倍和94.3倍。
服务业稳步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9%,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规模以上服务增长迅速,从1月到2月,规模以上服务收入增长14.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发展迅速,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1%和22.5%,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1个百分点。重点企业促进增长的作用得到加强。在规模以上服务业30强重点企业中,近60%的企业1-2月营业收入增长21.2%,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经济作物产量稳步增长。在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改善的推动下,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提高了。全市蔬菜和食用菌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1%,产量增长5.8%。瓜果产量5.2万吨,增长5.2%。农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截至3月25日,全市已启动农村振兴项目345个,开工率71.2%,完成投资109.1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86.6亿元,增长15.3%。
关键词2
需求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连续14个月保持在10%以上
我市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固定资产投资1909.2亿元,同比增长10.0%,连续14个月增长10%以上。新项目的拉动效应显而易见。一季度新增投资项目715个,总投资340.2亿元,增长42.7%,投资增长50%以上。高科技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高科技制造业投资增长21.6%,比工业投资增长6.4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0.8%,比去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投资分别增长38.2%、23.7%和105.1%。重点地区投资增长加快,东扩战略深化,投资步伐继续加快。东扩地区投资增长23.2%,比全市增长13.2个百分点。成都天府新区完成投资增长21.2%,高于全市投资增长11.2个百分点。
消费转型升级力度加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15.1亿元,同比增长8.7%。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强劲,“两店”经济大力发展,国际品牌第一店率先推出,积极引导消费升级,60家新的第一店已经开业。旅游展会持续升温,新的夜间旅游形式如“晋江之夜”正在蓬勃发展。全市接待游客5759.7万人次,增长13.8%。旅游总收入981.5亿元,增长26.4%。会展业总收入231.2亿元,增长23.5%。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在会展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强劲推动下,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增长24.5%。
关键词3
发展质量
高科技产业加速发展
=与去年同期相比,0+天的良好气体质量增加了20天
新动能的培养将会加快。启动首个“城市机遇清单”,积极构建应用场景,进一步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7%,比去年同期增长8.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16.0%、14.5%和14.2%。新模式、新形式不断发展壮大,现代物流发展迅速。邮政收入和快递收入分别增长了30.0%和27.6%。保税物流新形式发展迅速,全市保税物流进出口总额达到141.3亿元,增长35.0%。
财政收支造福民生。全市公共预算总收入达到414.5亿元,同比增长8.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7.9亿元,增长21.2%。减税和减费的效果是明显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增长率分别为2.3%和-24.5%,分别低于去年同期的14.2%和51.9%。在保护民生和弥补不足方面继续做出努力。科技支出、城乡社区支出、节能环保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22.9%、32.9%、74.7%和21.6%。
绿色发展继续推进。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加快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空气体质量显著改善。第一季度空天然气质量,优质天数达到69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0天。质量好的天数比例上升到76.7%,无严重污染。PM10和PM2.5的浓度分别下降了12.4%和14.3%。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一至三类地表水占78.1%,比去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绿道建设继续推进,各级绿道累计建设2804公里,其中新建绿道197公里。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就业形势稳定良好。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3%,保持在4%以下。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44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1元,增长9.2%。物价适度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生产者价格上涨0.7%。
关键词4
对外开放
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总额的84.8%。
高新技术综合保护区进出口居全国第一。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加快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全市进出口总额1238.2亿元,同比增长21.0%,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4.8%。其中,出口680.1亿元,增长37.9%。进口558.1亿元,增长5.2%。
打开大通道加速成型。成子驿高铁已经全面开工,宜昌至郑铁路项目已经正式获批,成南大高铁已经顺利开工,南、东、东北方向新增高铁通道。全社会总营业额122.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1%。铁路通道质量得到改善,效率得到提高。铁路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增长20.7%和17.7%。运营了586辆国际列车,总重量比为93.9%,海外车站增加到25个。其中,中欧有232个班级。空中国通道不断扩大,共开通344条航线和116条国际(地区)航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出行1384.9万人次,增长4.6%。
开放平台加速建设。高新技术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达到908.2亿元,居国家综合保护区首位。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乙类)和成都空港口保税物流中心(乙类)进出口分别增长1.9倍和593.2倍。截至3月底,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资本增加6322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增加819亿元,注册外资增加122亿元。
关键词5
商业环境
“一次性”、“立即”和“在线”
“出管制服”改革深入推进。
春节后的第一个开工日,成都市召开年度国际商务环境建设动员会,深化商务环境综合改革。今年一季度,深入开展了“解控服”改革。市级政府服务项目执行率分别为93.9%、25.6%和55.5%。商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现了抵押注销登记的“零运行”和抵押登记的“一运行”。试点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19项审批,减少112项审批要求,全过程平均耗时99个工作日。
要素供给不断创新。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和金融政策供给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四项配套政策上。截至3月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95万亿元,同比增长6.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43万亿元,增长13.0%。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10.3%。“交子之星、科创董事会”上市行动计划已深入实施,新增上市公司6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3家,总数超过100家。土地市场活跃,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122宗,面积10065.1亩。人才招聘取得显著成效。新人才政策的实施,吸引了27.3万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
市场活力继续受到刺激。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全市新增市场主体9.1万个,新增注册资本2521.7亿元。新增经济企业3840家,新增经济企业42000家,同比增长27.0%。利用外资稳步推进,全市实际到位内资1639.4亿元,增长12.5%。新增外商投资项目101个,实际利用外资35.5亿美元,增长2.8%。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间投资稳步回升,达到921.7亿元。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27.1亿元,同比增长69.1%,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2%。私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1-2月,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5%。(编辑李艳玲)
相关新闻
在2019年第一季度主办经济形势分析特别会议时,罗强强调
坚定信心,突出重点,努力推进全市高质量经济发展
昨天,中共中央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了2019年一季度经济形势专题分析会。他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走“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强信心,突出重点。协调稳定增长、推进改革、调整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我们将确保“双一半”的时间,努力促进城市的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范围内,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开局良好。第一季度,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0%,分别比全国和全省高出1.6和0.2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7.5%和8.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连续1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会议强调,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首先要保证重点地区的稳定增长。区(市)、县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挖经济增长潜力,突出天府新区、高新区等重点地区经济平稳增长。第二,确保重点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水平,积极创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加快金融、制造、电子信息、石化、建筑、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第三,确保重点地区发展,以项目为起点,进一步做好项目吸引、落地和推进建设工作,着力推进双向开放,不断提高中欧列车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南、北、西线有效衔接,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势头,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第四,继续深化“管理服务到位”改革,把营造一流的经营环境作为“第一工程”。我们要把重点放在相关工作上,加快营造合法、国际化、便捷的商业环境。第五,要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重点项目运行,在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的同时,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第六,加大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力度,坚决打好三大战役,加强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控制,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运行。七要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坚持依法统计,不仅要反对虚报和多报,而且要统一口径,切实发挥好统计数据库和智库的作用。八、要狠抓落实工作,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和“现场工作法”,切实增强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会议指出,“五一”假期即将来临,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重点加强对公众聚集区、人口密集区和旅游景点的检查,特别是对电梯、大型游乐设施、气瓶充装和操作单位等特种设备的检查,确保安全生产隐患的全面覆盖。加强节假日期间的服务保障和市场监管,及时调解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和价格欺诈行为;切实做好应急值班和应急处置工作,加强节前应急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确保城市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市领导、、、、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仁元、市政府秘书长周出席会议。(常飞、杨主编)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第一季度,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0%,达到3550.1亿元。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