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2字,读完约5分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创新和普及是实现创新和发展的两翼。近日,由省科协和中国科普研究院联合完成的《2018年成都市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报告发布。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成都市民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7%,高于四川省的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调查的结论是,我市公民的科学素质发展良好,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相一致。成都市民的科学素质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它反映了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和理解,是衡量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被采访者只有在“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和“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四个方面符合标准,才能被视为具有基本的科学素质。这项调查是由省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科学普及研究所于去年8月至10月进行的。其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国家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计划的有效实施,及时跟踪检查各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十三五”中期完成情况。本次调查结合了科普的四个重点人群,覆盖全市18-69岁的市民,采用网上调查和现场网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共收集了2015个有效样本。根据中国科学普及研究所的调查结果,2018年成都市民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7%。这一数字比2017年的10.5%高出1.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24个百分点。接近《成都市国家科学质量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12%的目标。从城乡分类来看,城市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高于农村居民。成都市城市居民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3.2%,明显高于四川省的平均水平。农村居民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为5.5%,高于四川省的平均水平。“城市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这有利于科普事业的发展,也是近年来成都市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的基础。”市科协科普部门的官员表示,与此同时,市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将有助于成都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推动城市建设充分体现新的发展理念。调查发现,成都市民每天使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64.2%。互联网已经成为成都市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对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公民的进一步调查显示,他们更愿意频繁地通过微信、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专业网站获取科技信息,使用率分别为98.0%、87.9%、83.7%和73.1%。除了上网和阅读材料,成都越来越多的科普场馆也为成都市民学习科学知识和参与生动实践打开了大门。该调查还对这些科普场馆在过去一年的受欢迎程度进行了分析和排名。其中,动物园、水族馆和植物园占63.7%,公共图书馆占55.2%,图书阅览室占53.6%。各种科普活动也是获取和理解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一年来成都市民参与科普活动的调查显示,34.3%和31.3%的市民参加了科普展览和科普讲座,27.6%和24.1%的市民参加了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科技周、科普月和科普日的参与者比例为27.9%。科技话题和科技信息受到公民的高度关注,积极参与科普活动,进入科普场馆,公民的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日益关注。调查显示,在各种新闻话题中,人们对科技新闻话题更感兴趣。在科技新闻主题中,新科学发现的比例最高,为78.6%。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民对新发明、新技术和医学新进展也很感兴趣,分别占77.2%和76.8%。在各种科技发展信息中,成都市民对环境污染和控制最感兴趣,比例达到86.3%。其他感兴趣的科技发展信息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宇宙与0+之间的探索、遗传学和转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和新材料等。利息比例超过55%。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这次调查中,成都市民普遍认为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他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非常愿意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同时,成都市民也表达了参与科技决策的强烈愿望,73.1%的市民支持“政府应通过召开听证会等方式,让公众更有效地参与科技决策”的观点大量的“国宝”相继出现,使成都市民高度认可国家的重大科技成果。在调查中,成都市民对天宫、北斗导航系统、J-20、复兴、大型飞机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大型项目的投资和贡献给予了肯定和支持。此外,在调查所列的职业中,科学家、教师、医生和法官等科技职业在成都市民的职业声望和期望中名列前茅。(编辑严)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2018年成都市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报告发布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