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65字,读完约9分钟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与增长动力结构、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与社会阶层结构,其中供给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供应方结构改革是多层面的,其中绿色层面是最重要的。供给侧绿色改革是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需要,尤其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同时,绿色增长或绿色发展也是世界发展的主流思潮和基本趋势。

供给侧绿色改革

什么是供应方绿色改革?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从供给和生产两个方面入手,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的过程。供给方绿色改革,通过供给或生产的绿色化,是为了确保自然资产能够不断为人类生活提供各种资源和环境服务,同时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供给侧绿色改革

供应方绿色改革是坚持绿色导向的供应方改革。绿色是自然、和谐、健康、环保和平滑的象征。供给侧改革的绿色取向一般有以下五个特征:

第一,以人为本。供应方绿色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所有经济和社会活动以及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都应以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倡导绿色生产、绿色供应和绿色消费,同时考虑到个人和社会、今世后代的利益。

第二,以储蓄为主。供应方绿色改革强调节约第一,倡导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从源头上促进生产、流通、流通和消费的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生产是清洁的。供应方绿色改革强调零排放或减排,要求整个生命周期的清洁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要求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消费的全过程对人体和环境无害;要求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要求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废物回收;要求提供更加环保、健康和有益的绿色产品。

供给侧绿色改革

第四,协调发展。供应方绿色改革强调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的和谐、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和组织结构。特别是在生产力布局、城市化发展、区域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自然条件的协调,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供给侧绿色改革

第五,健康福利。供应方绿色改革强调提供环境友好的公共资源、环境和产品有利于改善人民的健康和福利。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修复,规避生态风险,划定生态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扩大生态空.比重提供有益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

供给侧绿色改革

供应方绿色改革的基本思路

供应方绿色改革是通过增加绿色供应或绿色生产的比例和水平来实现的。绿色供应或绿色生产涉及许多方面,如供应要素、供应结构、供应模式和供应产品。供应方绿色改革应关注以下六个方面:

首先,反映绿色投入成本。与一般供给或生产不同,绿色供给或绿色生产应以自然资产或自然资本,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在要素,并将其纳入投入成本核算。通过衡量资源和环境成本以及其他投入成本,可以以最小的综合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绿色投入成本的计量可以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的评价来实现。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深化资源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性、反映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供给侧绿色改革

二是提高绿色要素配置效率。一般来说,供给方面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创新和制度。供应方元素围绕绿色方向分配。土地和自然资源不仅要集约配置和经济利用,而且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同时,要增加绿色投资和绿色体系的供给,加强绿色改革和科技创新,提高各要素的绿色产出效率。

供给侧绿色改革

第三,推进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把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和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环境承载力,制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供给侧绿色改革

第四,加强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绿色供应或绿色生产模式改革要求要素的密集和大规模投入,生产过程的节能、清洁和绿色化,循环过程的便捷和低碳化,以及生产结果的废物的减少、回收和再利用。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环境治理,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创新意愿,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供给侧绿色改革

第五,增加供应方的绿色产出。供应方输出,即供应商品,指的是材料、属性、数据环境等。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物资包括公共物品和商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食品、服装、住房和交通,尤其是生活必需品,不仅要对身体无害,还要有益健康和环境保护。绿色商品的供应主要包括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交通等。在人类认知和科技水平的现有框架内,这就需要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需求方的绿色可追溯性,尤其是绿色认证和绿色监管,可以迫使供应方进行绿色转型。

供给侧绿色改革

第六,推动政府自身的绿色革命。政府是公共绿色资源和绿色系统的提供者。首先,政府应该确立绿色投资方向,增加绿色投资,保护资源和环境,扩大生态空空间,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以改善人民的福祉。其次,要加强有利于资源环境调控的能力建设,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源环境调控。考虑到资源环境的系统性,有必要建立一个高效灵活的政府组织协调体系和一个以环境为中心的资源环境监管体系。同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资源环境目标的评估,审计领导干部的离任和终身追求,以增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绿色责任意识和执政能力。

供给侧绿色改革

供应方绿色改革的关键手段

供应方绿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多种措施。从当前和未来时期来看,供应方绿色改革的关键手段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首先,规划线索。规划是引导和规范绿色供给,促进供给方绿色转型的有效手段。研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导绿色改革。制定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发展密度和发展潜力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绿色产业规划,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制定专项资源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保护资源和环境。明确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管理,提高规划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供给侧绿色改革

第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保护资源和环境、规范和鼓励绿色供给或绿色转型的有效手段。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调控体系,把资源环境作为管理社会经济行为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推进自然资源综合立法。推进以资源节约为核心目标的自然资源系统创新、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的环境保护系统创新、以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为核心目标的生态系统创新、以规范和优化空.土地为核心目标的土地整治创新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供应的市场体系,完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消费者安全法,激发企业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活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供应方绿色改革的政府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和政府评估机制。

供给侧绿色改革

第三个是绿色标志。绿色标志是提高绿色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绿色标志包括区域标志、园区标志、行业标志、企业标志和产品标志。目前存在应用广度、深度、监管力度和公众意识不足等问题。向全社会和全行业推广和推广绿色标识系统。面向区域,鼓励区域转型发展,提升绿色区域形象,鼓励建设绿色示范园区和绿色(生产)基地。面向行业和企业,制定绿色产业规划和政策,鼓励发展绿色产业,鼓励制定绿色标准,建立和完善市场绿色准入制度,提供绿色追溯、评价、认证、检测和检验等第三方服务,提高企业绿色供应能力和竞争力。

供给侧绿色改革

第四,促进科学技术。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供给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全面实施绿色科技创新工程,建立健全企业绿色科技创新的外部激励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提升企业绿色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绿色科技转化效率。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态保护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供给侧绿色改革

第五,金融担保。财政支持和财税保护是保障绿色供给改革和转型的基本手段。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确保基本环境质量;通过减税、补贴、降息等方式鼓励发展绿色产业,为绿色研发提供专项资金。积极发展绿色信贷,支持企业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供给侧绿色改革

第六,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和监督是供给方绿色改革的逆向机制。开展绿色消费培训,提高全社会的绿色安全和健康消费意识。推动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绿色创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建立公共监管平台,减少消费者安全隐患,促进消费者需求的绿色转化,进而促进绿色供给或绿色转化。同时,它鼓励绿色消费观念意识、心理偏好和社会氛围的形成,以有效的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供给的持续有效增长。

供给侧绿色改革

(作者胡,湖州师范学院讲师、博士;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供给侧绿色改革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