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4字,读完约3分钟
尽管货币政策继续宽松,但政策宽松的边际效用明显下降。考虑到目前供应方改革的基调,市场可能需要降低今年放松货币政策的预期。RRR降息仍在政策篮子中,但速度将明显低于去年。
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39.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远超去年年初设定的12%左右的目标。然而,由于外币贷款大幅减少、表外融资明显萎缩以及地方政府债券互换,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加了15.41万亿元,略低于2014年的4675亿元。
许多机构认为,2015年货币供应量总体增长率并不低,但与当前经济形势相比,宽松力度还不够。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和经济的持续下滑,货币政策的宽松度应该会继续加大,2016年应该会有4到6次RRR降息。
然而,观察去年底的财务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他趋势。首先,2015年底,m1增速升至15.2%。m1增速超过m2,表明货币乘数下降,间接表明在当前环境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二是2015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上升至73.1%,高于2014年的59.4%,反映了实体经济持续去杠杆化进程。//
从央行近期的政策操作来看,虽然外汇账户大幅下降,但央行采取了更为开放的市场操作来平抑资金,而预期的RRR降息也多次被推迟。前两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分别投资1900亿元和400亿元。
一些专家认为,2016年,货币政策将主要配合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集合工具的重要性将低于结构性工具。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正在不断丰富,货币政策框架正逐步从数量向价格转变。特别是去年以来,有针对性的RRR减息、有针对性的降息、psl、mlf、信贷资产质押再融资等创新工具频频出现。这些结构性工具实质上是中央银行向农业、农村地区和农民、小型和微型领域提供流动性支持,并通过商业银行摆脱改革来支持这些薄弱环节的发展。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政策性银行进行结构优化,引导资金投向需要支持的领域,而不是简单地依靠降低利率或不加选择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在2015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也表示不会过度宽松,以阻碍市场清算。从供应方改革的角度来看,总体政策的重要性正在逐渐降低。在“稳定”的基调下,货币政策倾向于在结构上发挥作用。尽管央行今年仍将权衡支持结构调整、稳定经济增长、稳定汇率和防控风险的目标,但政策操作将主要侧重于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开放的市场操作监管,以保持政策的灵活性。
此前,一些专家判断,货币宽松是一种典型的需求管理政策,今年的货币政策可能只是遵循对冲策略,以避免2008年和2013年出现“方向正确、力度过大”的错误。或许市场需要降低今年大幅宽松的预期。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货币政策宽松边际效用递减明显 体现供给侧改革取向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