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2字,读完约7分钟
在2015年的大起大落中,中国的经济表现如何?今天早上,我终于被列入了名单。国家统计局将公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和九大类产业在内的重要数据。
Gdp增长率是国内外最引人注目的数据,各机构最近纷纷发布预测报告。总体而言,各机构普遍认为,中国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略低于政府设定的7%的目标。《中国商报》记者梳理了15家主要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发现预测值集中在6.7%至6.9%之间。不管“突破7”与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低。
与该组织对“突破7”的担忧相比,一位部委官员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7%不应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准线。2015年,在国内外总体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没有出现重大区域风险,成绩显著。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18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开幕式上说,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是贯穿全局、贯穿全过程的大逻辑。他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推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没有人说过7%是中国经济的底线。从中长期目标来看,只要实现6.5%左右的增长速度,就能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上述部委的官员表示。
这些数据反映了“新常态”
关于2015年将发布的经济数据,国家发改委发言人李普民12日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预计年增长率约为7%,与预期增长目标基本一致。
上述部委的官员表示,一些国际机构的悲观预期有些过分,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领先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0%,中国仍是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
在解释去年10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时,习近平指出,2016年至202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底线是6.5%。根据上述部委官员的说法,即使从国际横向比较的角度来看,6%~8%的幅度属于中高速增长。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习近平昨天强调,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转移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和动力转换节点。新常态是一种客观状态,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的状态,是一种内在的必然。我们应该根据情况寻求、行动和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新常态时期的经济指标也呈现新常态。除了经济下滑到中高速增长时期外,产业结构、就业和居民收入等指标都有相应的表现。
根据公共数据,2015年全国城市地区的新工作岗位预计将超过1300万个;去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8.4%;前11个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4.3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4%,比去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一些专家分析了这位记者,并表示2015年将是第一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如果底部数据没有问题,你就能赢得时间,空也能为中国的转型赢得空间。”上述部委的官员表示,这是政府如此重视就业和居民收入等指标的原因之一。
抨击供应方改革
当决策者们设定2015年的经济前景时,他们反复提到“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整体情况来看,这一判断将持续到2016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和国际环境迅速变化的情况下,这些机遇和挑战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上述部委的官员表示,由于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的经济监管也面临新的形势和困难。此外,新的金融问题,包括人民币汇率和资本市场发展,也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新的挑战,中央政府提出的供应方改革被认为是未来几年的政策主线。习近平昨天强调,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解决中国经济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他提出要从生产方面入手,着力推进产能过剩的有效解决,推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就今年而言,扩大产能、增加房地产市场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已成为明确的政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稳定的工业生产需要市场和价格的基础。目前,工业领域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在下降,工业生产在中期仍面临压力。
记者注意到,在工业数据下降的同时,另一个积极的现象是传统产业产能下降正在加速。
过去,产能过剩的治理很难实施,因为它受到地方政府的政治成就或就业压力的限制。然而,在市场压力下,煤炭、钢铁等行业的绝对总量出现下降迹象,过剩产能正在被清理。尽管这将在短期内影响经济数据,但从长期来看,这将有利于中国的经济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对本报表示,就gdp增长率而言,增长阶段的转变发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然而,适应新的增长阶段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是短期内无法通过短期政策手段培育的。在高速增长时期,必须全面推进工业技术和生产力升级。
他还说,中国可以借鉴日本70年代的经验和教训。与日本的快速增长过程相比,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过去的高增长中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而制造设备投资和升级的贡献相对较低。虽然这意味着在未来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是顺利转变中国增长阶段的重要途径,但要真正将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可以预期会有更多的“稳定增长”
对于市场来说,最关心的是未来的具体政策。从短期来看,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仍然是第一要务。同时,在窗口时期实现产业升级和调整将成为政策部署最大的领域。
新年伊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开始努力“稳定增长”。据记者统计,仅1月上半月,国家发改委就批准了2000多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并下发了《关于做好铁路项目社会资本投资示范工作的通知》,公布了8个示范项目。
业内普遍认为,许多政策安排是去年出台的,今年将继续深化。例如,一度收紧的需求管理政策逐渐放松,探索新的需求管理工具的步伐加快。体现在货币政策上,就是降低利率和标准,释放流动性;体现在财政政策上,就是扩大赤字规模,减少税费,盘活现有财政资金。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朱宝良认为,2016年的总体思路应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目标,注重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这些措施包括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供给结构改革。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为宏观调控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2015年GDP数据今将公布 官员:增速达到6.5%就行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