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38字,读完约5分钟
麦当劳变革管理。
□郑渝川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里兰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乔治·里策(George ritzer)曾在其代表作《麦当劳社会》(McDonald's Society)中指出,工业经济时代的四个典型特征是追求效率、可量化、可预测和可控制,满足这四个特征就能获得最大产出。
现代社会的“科学管理”实质上是以“麦当劳化”为核心。由此产生的管理科学可以有效地控制管理成本并快速复制管理系统。这种管理要求管理者和管理对象服从“麦当劳”,拒绝个性,拒绝创新,拒绝变革。当然,还有哲学家所说的“异化”问题。
美国组织管理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思想家、哈佛大学博士、非营利组织伯卡纳研究所(Bercana Institute)共同创始人玛格丽特·惠特利的《领导力与新科学》(Leadership and New Science)一书,从近几十年来新科学的深入发展,拓展和深化了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指出“科学管理”和“麦当劳”不符合事物的进化发展规律和科学规律。
领导与新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把牛顿倡导的现代科学作为批判对象。尽管牛顿、笛卡尔和其他现代科学大师没有直接描述麦当劳,但他们提倡将整体简化为部分并进一步将其分割的做法。在组织管理中,人们习惯于设计结构和组织,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做出决策,建立不断优化的精细模型,整合和分析更多的变量,并提出准确的分析方法。玛格丽特·惠特利指出,在牛顿的组织中,界限无处不在,角色和责任明显划分,这给人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
事实上,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在强调其“科学”的一面的同时,不能回避艺术的一面。
量子力学揭示的世界不是一个确定的刚性世界。世界不是机器,人也不是机器。20世纪30年代,天文学家詹姆斯·金斯(James Kings)指出“这个世界看起来更像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大机器”——量子世界,人们不需要精确地描述和细分任务,而是学会如何推进这个过程。
在组织管理系统中,权力实际上以能量的形式存在。如果高度集中,必然会导致决策的巨大风险。相反,如果权力能够在组织内部流动,而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职能或层面,组织就会转变为一个高效的参与式管理或自助管理团队,这样权力就能够在组织内部共享,积极的创造力就能够产生。
传统的组织管理追求平衡,希望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取得“持久的成功”。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长期甚至永久的平衡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建设不再是基于永久性的结构。人们尽量减少角色的类型,建立一个空房间,在这里人们、想法和信息自由流动,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思维方式决定命运
□万慧琳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那么中国人从什么角度观察事物呢?中国逻辑填补了of/きだよ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值得每个关心自己和国家命运的人阅读。这本书不仅提供知识,也给人智慧,这对生活、事业和成就都是有益的。
作者石毓智长期的学术研究背景使他能够完成这部科学而深入的专著。鲁迅和白洋都以文学的形式描绘了国民性。由于体裁和时代的限制,片面和不够彻底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中国逻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使人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相关问题。
汉语是中国人思维的软件,汉语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方式。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探索中国人和中国人思维的关系。笔者长期在国内外学习和工作,有机会接触世界各地的中国人,观察和探索他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作者指出,中国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从小就受到了很大的文化和教育差异,但仍然保持着非常明显的共同性,这是由基因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科学问题。读完这本书,你会有一个更清晰的答案。
这本书的价值也可以从作者的学术背景中体现出来。作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表了10多篇中英文专著,是国内外该领域颇有影响的学者。在过去的十年里,作者拓宽了自己的研究范围,重新定位了自己的学术使命:反思中国文化传统,吸收西方科学精神,让人们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作者的探索和追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过去的五年里,他出版了八本书,涉及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企业管理、文学和历史等。,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承诺和宏观思维。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对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笔者从“创新”的角度,从十二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并着重分析了与科技创新最突出的国家相比,中国人值得思考的思维习惯和传统。理解这些原则有利于探索和发挥民族和个人的创造力。
虽然只有一种科学逻辑,但纵观人类文明史,世界上有几千个民族,而那些能找到科学逻辑或规律的人都集中在少数民族中。这一现象暗示了一个真理,而发现科学逻辑的先决条件之一是民族思维方式。中华民族非常聪明,已经创造了五千年灿烂的文明。然而,在世界科技史上,我们的成就与历史和人口不成比例。孟子说:“如果你知道的不够多,你可以自力更生。”今天,只有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Review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