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07字,读完约6分钟
一篇自媒体文章《真相:杨是合格的联想首席执行官吗不亚于“引力波”的影响,在业内引起涟漪。
2月16日,联想集团发表反驳意见,称上述文章存在数据失真、概念窃取、断章取义、共谋论证等问题。争议的背后是联想集团不尽人意的表现。一些评论人士认为,联想移动的糟糕表现拖累了整体表现。
根据新浪发布的消息,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刘传志在2016年联想新年年会的发言中提出,联想面临第四大障碍。不过,他还是没有忘记为杨加油,说:“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有追求,有韧性,懂得如何打造团队,制定战略,带来团队。”
资深it评论员孙永杰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联想之前的三次失败都是由于对个人电脑和中国市场的重视,而今天的下滑则忽略了这两个关键因素。如果杨想带领联想度过这第四个难关,他需要重新启动个人电脑业务和市场,而移动业务应该像刘传志回归时那样,及时将重心从海外转移到中国市场,否则将非常困难。
想要在手机市场“翻身”
大多数评论者认为,联想移动(主要指智能手机)的糟糕表现拖累了联想;另一方面,占联想收入70%和利润近100%的个人电脑业务,去年出货量同比下降,导致联想去年上半年个人电脑收入同比下降9%。
作为未来的关键移动业务,联想错过了三年前的快速发展时期。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2013年,联想的智能手机业务是国内市场上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2014年,联想排名第三,仅次于小米和三星;到2015年底,联想已经跌出了前五名。
基于这一市场表现,联想不能坐视不管。
2016年2月3日,联想集团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2015/2016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发布后,杨改变了炮轰国内手机市场的论调,称将在中国掀起一场战争。
孙永杰认为,根据当时的市场形势,联想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发货量在上升期已经达到世界前三名的位置。联想收购的目的是获得专利和开拓海外市场。策略很明确,即摩托品牌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场,而其自有品牌在国内市场竞争。
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后,联想出海争夺高端市场。然而,在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其规划预期并未实现。
idc数据显示,联想集团在2014年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的收购,并在2014年合并了联想和摩托罗拉双品牌智能手机的发货量(总计9370万部),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商(市场份额为7.2%)。
然而,截至2015年底,联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实际上只有7400万部,同比下降21%;华为在全球的份额为5.2%,在全球排名第三。
通过规模或联想优势取胜
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就是中国市场的变化。另一点是其内部战略的摇摆。
联想没有想到的是,在等待摩托罗拉收购批准的近一年时间里,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联想排在小米之后,摩托罗拉最初专注海外市场的计划也变成了摩托罗拉回归中国,瞄准高端市场。摩托罗拉品牌定位的摇摆导致摩托罗拉、联想、魔术工作室和联想vibe系列在去年年中同时在联想智能手机业务线上运营,三大品牌在高端市场定位,这不可避免地使联想的手机处于尴尬的境地。
孙永杰认为,摩托罗拉品牌定位的摇摆源于联想对摩托罗拉品牌影响力的高估。“摩托罗拉过去与ibm相似,拥有品牌影响力,但个人电脑行业与手机行业不同。”摩托罗拉的影响力不再是高端的象征,这在南美市场可以看到。”
根据2015财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联想在中国以外市场的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5%,主要是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摩托罗拉贡献了20亿美元的收入,占联想移动收入的62.5%。然而,新兴市场的手机价格很低,这对联想的收入和利润提升非常有限。
相比之下,华为、vivo、oppo等价格在2000至3000元人民币左右的机型去年的出货量都有所增加。
“无论是个人电脑还是手机,中国市场对联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过去的两年里,pc仍然是联想的核心,这不仅关系到联想的收入和利润,也关系到转型的成败。随着win10的发展,世界将迎来pc替代的浪潮。如果联想能够胜出,它可以为未来两三年打下基础。”孙永杰认为,以规模取胜还是联想未来的优势。
联想正面临第四个障碍
刘传志说,联想曾经有三个障碍:第一个障碍是在1994年,当时外国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几乎所有本土品牌都崩溃了。联想成立了以杨为首的微机事业部,一举突破了这一关;第二个障碍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戴尔的直销模式“登陆”中国,而联想在三年内被传唱。直到2004年底,它赢得了双模式营销;第三个障碍是,联想在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遭受了短期亏损,随后实现了突破。
现在,刘传志认为,联想面临的第四个障碍是,由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联想的个人电脑业务受到了压缩,而手机和服务器等新业务尚未形成气候。
同时,刘传志鼓励联想集团的团队。他说,无论如何,这个行业仍然是一个大行业,有足够的回旋空;此外,联想集团是一家国际化企业,70%以上的业务发生在海外,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从行业角度来看,“个人电脑和中国市场”是联想前三个障碍中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第三关,刘传志重新执掌联想,将联想的个人电脑市场重心从海外转移到中国市场,不仅挽救了联想的个人电脑,也为后来赢得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以杨为首的联想集团的发展历程,孙永杰认为,“杨的激进作风既是一个弱点,也是一个优势。”据传闻,当联想决定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时,杨是唯一一个同意的人,所有高层领导都反对。在上次董事会上,杨说服了所有的高层领导。
孙永杰认为,这种移动战略重复了过去收购ibm pc的错误,类似的困境也出现了。收购后立即实施国际化战略,导致国内市场的损失。幸运的是,杨擅长恢复市场。当年,杨不仅成功地将这一资产整合到了联想的系统中,还推动了联想整个pc业务的发展。
现在,杨决定回归,将智能手机市场的重心从海外转移到中国。联想能复制当年的奇迹吗?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柳传志称联想面临第四道坎 杨元庆如何再闯关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