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89字,读完约7分钟
科技创新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五年来,科技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施八大科技项目,青稞育种和牦牛改良取得重大成果,青稞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成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牧民科技委员覆盖所有行政村。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
——摘自《西藏自治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西藏自治区科技部门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为民生服务,有效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努力营造科技创新创业氛围,为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
一、要素投入和主要科技产出指标
1.R&D基金
2015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1.9亿元用于应用技术研发,比上年增长5.6%。
2014年,西藏用于研究和实验开发的资金总额为2.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0.26%。
2.R&D人事
2015年,西藏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计划,依托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培训农牧民8.2万人(次),新增农牧民科技特派员1161人,完成了“十二五”末全区所有行政村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任务。
2014年,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职研发人员130人年,同比增长60.5%。
3.专利授权
2014年,自治区申请专利247项,授予专利143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分别比2013年增长52%、30%和8%。
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指标
1.重大项目
“十二五”期间,针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首次以重大科技项目的形式组织开展了科技攻关,实施了青稞、饲草、藏药、金牦牛、金太阳、生态等八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优质饲草品种218个,筛选出7个饲草新品系,建立饲草高产栽培示范基地2.4万亩;建立那曲牦牛科技示范园和藏北高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试验区;支持藏药地方标准的研究开发,已有102项标准获得批准颁布。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015年,林芝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那曲农业科技园区和拉萨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化基地升级为国家公园。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建成并试运行。
“十二五”期间,西藏建成了三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个国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化基地、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两个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6个,产业创新平台9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个;共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建立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3、科技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
2015年,西藏推荐的2名“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和1个“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创新人才促进计划”。自治区从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中获得科技人员专项资金1720万元,建立了15个基层科技服务队,派出500名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派出300名农牧民到高校培训学习。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计划,实现“十二五”末全区所有行政村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的任务目标。
自2010年以来,科技部为农牧民科技委员制定并实施了创业行动计划。到目前为止,通过特别专员已经发展了128个各种类型的协会,吸收了13,481名成员,形成了348个利益团体,建立了6个企业,并通过科技特别专员的服务建立了2,288个大型示范企业。通过科技委员参与和承担420个涉农项目,形成了31个产业链,推广了268项新技术,引进了292个新品种,培训了县、乡、村的56万农牧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分发了57.3万册各种培训材料。912名科技委员进入了国家科技委员人才库。
4.保单担保
2015年,西藏修订颁布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奖励评审流程,提高了科技奖励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科技项目评估统一专家库初步建立,科技项目“双盲”评估和专家信用评估制度实施。
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创新方法应用、新产品推广、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信息服务、专项培训和政策指导。为了促进大众创业和创新,增强西藏发展的新动能,自治区出台了《关于促进西藏科技快速发展、促进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意见》,在西藏三所高校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行动计划,依托西藏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成立了“太阳能加”制造商空室。
三.关键领域的成就和效果
1.对高科技企业的政策支持有所增加
近年来,西藏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更名和复审的通知》等政策措施,2011年以来已认定2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仅2014年一年,2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约78.5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11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R&D总投资支出约4.52亿元,占总收入的5.8%;公司现有员工7986人,同比增长39.8%,为藏族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净利润约14.85亿元,同比增长37%;纳税总额约9.13亿元,同比增长15%;税收减免1.32亿元。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创新主体地位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科技支撑农业、农村和特色产业
鉴定筛选出3个高产优质青稞新品种(品系),育成3个优质专用青稞品种(品系),建立了21500亩高产稳产示范基地;“藏青2000”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达到78.5万亩,占全区青稞种植面积的40%以上;建立了两个牦牛种业创新基地,制定了九龙牦牛和嘉里牦牛的育种标准和吴起牦牛地方群体标准;在那曲建立了4个牦牛高效繁育和提高效率示范村,以全村推广的方式,经济效益提高了30%以上;审定1个马铃薯新品种,选育3个马铃薯新品系,建立5000亩的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筛选出两个高产地方野生牧草新品种,建立了2万亩优质牧草科技示范点,为实现粮食产量超百万吨、提高农牧业质量和效益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重点支持天然饮用水、藏医藏药、净土健康产业、传统文化挖掘与创新等领域的共性产业技术研发,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3.民生科技领域
2015年,国家科技致富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覆盖全区74个县,支持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了81个科技行动计划项目,以巩固基础,造福人民,有力地支持了村庄和寺庙工作的深入发展;改造实施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支持科技示范县农村建设,带动项目区农牧民人均增收600元以上,增产增效10%以上;“快艇”遥感卫星等科技资源的应急协调;开展了拉萨主要街道汽车尾气排放监测、日喀则儿童地方病调查、全区天然饮用水源保护、外来入侵物种安全调查、藏药饮片质量标准制定等一系列民生科技项目,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4.合作与交流
先后召开了科技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二次部长级区协商会议、中国科学院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三次医院区合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十二五”期间科技援藏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会同科技部、国家新农村发展战略研究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相关部门举办座谈会,促进西藏科研机构、高校和科技人员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支持特色农牧业、高原医药、藏医药、生态安全等领域的协同创新。科技援藏内涵不断丰富,合作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创新成果不断凸显。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科技创新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