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3字,读完约9分钟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和发展路径

机器人,这颗镶嵌在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近年来掀起了工业化的热潮。多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市场扩张速度连续四年超过50%。据统计,中国有40多个高新区规划了机器人工业园区,30多个城市支持机器人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4000多家直接和间接的机器人企业,近50家上市公司已经开始从事机器人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在“数量”激增的背后,中国机器人仍然存在“质量”问题,机器人产业的短缺和过剩并存——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工业发展应该是热点和更现实的

——访科技部高技术研发中心先进制造部研究员刘金昌

机器人热潮引发了一些冷思考:机器人过热了吗?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突破?考虑到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科技部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先进制造部研究员刘金昌。

记者:有人认为目前机器人的发展过热了。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刘金昌: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可以说,机器人产业的“热潮”应该出现在我国新的经济常态下,因为它是经济转型不可或缺的武器。中国是最大的制造国,但它很大但不强大,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开始向发达国家回流,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地区回流,使中国制造业面临“后追先堵”的困境。目前,中国机器人的密度,即每万名工人配备的机器人数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国产机器人在中国销售的工业机器人中所占比例不到30%,这表明中国在机器人发展方面仍有巨大的空空间。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从基础条件来看,自1986年以来,中国大力支持机器人的研发,培养了一大批机器人领域的人才,掌握了机器人的相关基础技术。同时,在工业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明星机器人企业,如沈阳宋新、安徽Eft、广州cnc、南京Eston等。,共同努力改善工业发展的基础。综上所述,可以说现在谈论机器人过热还为时过早。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记者:你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哪些挑战?

刘金昌: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也面临许多挑战。尽管近年来家用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增加,但总体份额仍然很小。在基本部件方面,作为工业机器人三大基本部件的减速器、电机和控制器都需要进口,这给国产机器人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和竞争力上的困难。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在技术方面,虽然我们在“十二五”之初就启动了仿生机器人研究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可靠性和智能控制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仍有差距。同时,我们在仿人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方面也落后于国外先进技术。因此,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不仅要“热”,而且要“真”,要敢于面对挑战和瓶颈,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它们。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记者:中国应该如何系统地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刘金昌: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依靠政府。我们应该紧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脉搏,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政策。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机器人领域人才的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进行创新,有尊严地创业,不断提高创新能效,夯实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第二,依靠金融。目前,虽然中国有很多产业基金,但真正对机器人的投资仍然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持观望态度。因此,有必要鼓励和引导产业基金进入机器人领域,充分利用资本的力量。

此外,我们必须依靠市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如果机器人被制造出来,没有人能使用它们,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机器人产业将很难快速发展。

记者:如今,大众创业和创新的热潮正在涌动,很多人在机器人领域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家应该关注什么?

刘金昌:目前至少有四大技术领域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是与人融合的人机合作技术。人机合作是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果机器人和人想一起工作,他们需要安全技术来确保机器人不伤害人,同时,他们需要一系列的智能技术来使他们理解人的意图,与人和谐共处。

第二个是用于大数据的云机器人技术。通过云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机器人的适应性,机器人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的自学习和自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功能。

第三是可重构和自适应技术。可重构技术是指我们生产一种手机的生产线可以在短时间内改造生产另一种手机甚至其他电器的生产线。

第四,感知技术和环境理解技术。当机器人进入一个非结构化的陌生环境时,它会很快变成一个结构化的环境,这对机器人为人类服务非常重要。

记者:更多的企业将进入机器人领域,这将带来更激烈的竞争。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刘金昌:企业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正确的方向。龙头企业要面向未来,有长远的目标,敢于啃硬骨头,瞄准前沿问题,努力成为世界级企业。小企业应该更加务实,着眼于现在,在细分领域深入培育,变得更好、更强,并以此赢得竞争力。(经济日报记者董必娟)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清楚地看着机器人爆裂

——访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曲道魁

多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机器人企业的数量在短短几年内从几十家增长到数百家,市场扩张速度连续四年超过50%。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机器人产业仍然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技术空集中化;二是应用低端;第三,市场被边缘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曲道魁..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记者: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机器人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你如何看待机器人行业的爆炸性增长?

曲道魁: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短缺和过剩并存。在机器人“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仍然隐藏着对“质量”的担忧。

从宏观和市场潜力来看,这是一个不足。世界上机器人的平均密度为0.62%,而中国仅为0.3%。机器人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世界上只有200万机器人。作为一个行业,这个数字非常小。与此同时,在工业领域之外,服务于人们生活的机器人,如老年护理和医疗护理,仍然拥有巨大的市场空怀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是在各国实施工业4.0和类似措施。据估计,到2017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将达到690亿欧元。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过剩意味着家用机器人大多集中在低端应用,而且产能过剩,附加值低。例如,就复杂性而言,外国公司在多关节机器人市场占90%;在操作难度上(主要体现在焊接领域),外国公司在这一领域占84%;在行业的高端应用上(集中在汽车行业),外资企业占行业的90%。家用机器人主要是低端机器人,如搬运和码垛,它们的应用主要是在家用电器和基础制造领域。可以说,中国的机器人在技术、操作和应用行业都处于劣势。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记者:徘徊在产业链低端的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像机器人这样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何改变它们被边缘化的命运?

曲道魁: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设计技术、编程技术、控制技术和操作技术,关键部件包括驱动器、伺服系统和高精度减速器。大多数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这是一个大问题。尽管我们的市场已经发展起来,但真正的核心组件“空集中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应用市场的“低端”,并被主流市场“边缘化”。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要解决这个老问题,仅靠企业的自我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例如,欧盟目前每年投资近8000万欧元支持新的机器人研究项目,涵盖从技术研发到产品部署的整个价值链,并与工业界和学术界达成了战略合作。“政府、生产、学习和研究”的合作项目涉及工业和服务机器人。在这批项目中,欧盟投资了7亿欧元,行业投资了21亿欧元。因此,在部署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时,要把智力资源引向重点产业,实施集中突破。比如,我们应该致力于建设机器人R&D平台、测试平台和标准平台,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率先突破机器人的共性核心技术,通过机器人创新联盟进行技术合作和扩散。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记者:当中国传统经济遭遇资源瓶颈和劳动力红利逐渐流失的冲击时,以机器人为主导的无人化工厂正在改变生产模式。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准备好了吗?

曲道魁:目前,很多企业固守传统,将经济衰退归咎于经济周期。根本的因素是生存和发展模式已经改变。当“互联网加制造业”蓬勃发展时,传统机器人却没有跟上。目前,机器人正处于从机器到人的转折点,也就是智能的提高。传统机器人既没有感知系统,也没有智能操作系统。他们只能在结构化的工作环境中做程序化和规定性的工作,不能和人一起工作。他们已经进入了低附加值时代。机器人“进化”,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再到认知智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积累,需要突破的是感知智能。要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必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新一代机器人必须满足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支持的连接事物和交流事物的新要求。新机器人和传统机器人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造业只是机器人介入的领域之一。此外,在医疗、国防安全和服务生活领域,新一代机器人空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尽管服务机器人的前景很有希望,但我们看不到哪个细分市场,市场何时开始,以及盈利模式是什么。

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中国目前有40多个机器人工业园区,有100多家上市企业拥有机器人概念。然而,要做好机器人产业,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概念”,还要片面追求数量的满足。我们应该看到差距,理清时代的需求和现实的发展道路。(经济日报记者孙千喜)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机器人产业:厘清时代需求与发展路径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