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8字,读完约7分钟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靠商业建立的,靠商业繁荣。从历史的深处走出来,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成都更加光彩照人。在千千数百万成都人的心中,这座城市就像迪亚一样,耀眼、美丽、清澈。

为了全面打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稳定增长、响应市民美好生活诉求的战略载体和发展引擎,成都决定继续巩固西部消费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的地位,加快建设体现天府文化特色和国际时尚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因此,这种无色的迪亚城市反映在许多种织锦的颜色,包括我们之前概述的多面“荣”燕。

呈现工业“织锦”色彩,记录“织锦”色彩瞬间;“荣”燕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这里的风景是独一无二的。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道路上,我们走着、寻找着,一个又一个睿智的行业愿景和充满活力的企业故事。他们把这些点连成一条线。伴随着电影,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会今天逐渐饱和并重新出现。今天,让我们通过五位首席专家的智慧和10家有代表性的企业的活力,来看看成都多彩的锦缎。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金”彩色名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几天前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超大型市场的优势,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成都的消费不仅是这个城市长久以来的独特优势,也是进步的航标。

西汉时期,成都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唐宋时期,成都设立了专门的蚕桑市场、花卉市场、药材市场等。,甚至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饺子。到了元明清时期,诸如春熙路等商业区已经形成。几千年的商业历史孕育了成都休闲之都和消费中心的深刻细节,塑造了成都多彩生活的鲜明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成都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巩固和扩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逐步确定。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目前的成都消费市场就像春风的一百个花园,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展望未来,公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向上看,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逐渐成熟的新兴消费业态,如首店经济、夜店经济、体验式消费等,其活力不断释放。时代呼唤消费升级和应对公众需求的政策。在双方的不断互动中,这座城市正在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迈进。展望未来,光芒四射!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金”色瞬间

2019年12月16日,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大会正式召开。

2019年9月,成都市发布了《关于发展城市夜市、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夜市购物、夜市阅读、夜市观赏、夜市运动、夜市美食、夜市、夜市娱乐、夜游、夜市美容、夜市观赏十个方面的任务。

2019年4月,成都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市第一家店和专卖店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国内外零售企业在成都设立各类第一家店,包括全球、亚洲、中国和西南地区的专卖店,并提出每年发展300多家专卖店。

2018年11月,成都市发布了《构建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工作计划(2018-2022)》,提出到2022年在全市建设1万多家社区商业连锁店。成都模式更加成熟和定型。成都经验引领全国社区商业创新发展趋势。

2018年8月,《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成都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提出大力实施促进消费供给、塑造消费场景、建设消费品牌、培育消费热点、建设消费平台、优化消费生态六大工程,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享誉世界的国际消费城市。

2018年1月13日,成都召开生活服务业发展会议。会议讨论了生活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到2022年,形成商业、旅游、文化、餐饮、医疗等五千亿级消费市场,生活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0多亿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2月13日,这一意见正式发布。

A

五名首席观察员

DIA“荣光”的多层次抛光

消费一端与人民的衣食住行联系在一起,另一端与经济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种意识,成都展示了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并正在向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迈进。作为回应,本报的五位首席观察员凭借他们的智慧,打磨了成都,一个DIA,共同举起了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荣光”。

《人民日报》(海外版)前总编辑詹国书:

错位竞争

发展五个层次的夜间消费

白天过后,这座城市仍然希望晚上有一个“更高的水平”。对于活跃的夜生活经济,原《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人民日报》首席观察员詹国书认为,成都的夜生活经济发展应该与其他城市交错竞争,摆脱“休闲”、“美食”等城市夜生活的传统标签。他在《感官消费》一书中用这一观点倡导成都“通过划分味觉、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五种感官,发展五个层次的夜生活消费”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国消费者经济协会会长杨继瑞:

主动施加力量

便利店经济融入建筑浪潮

便利店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零售业态,是满足人们便捷消费需求、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中国消费者经济协会会长、本报首席观察员杨继瑞认为,成都应该将便利店经济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浪潮中。“要结合特色街区建设和夜间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分阶段实施,积极推进部分现有零售商业场所改造升级,创新便利店元素供应,规范便利店服务质量,建立便利店商品追溯体系和剔除体系。”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人民日报》社会版总编辑李志勇;

创新思维

特色商店经济是对社会共同记忆的继承。

如果说“第一商店经济”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国际标准和高端商业品质,那么基于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禀赋的“小商店经济”则反映了该城市的人情味和对社会共同记忆的传承。此外,“小铺经济”作为成都发展优质生活服务业的创新理念,更有经济价值可探索。几天前在接受编辑采访时,李志勇说,“专卖店并不小,它可以做一篇大的经济文章。”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西南财经大学霍卫东教授:

城市特色

绿道经济为美丽的宜居公园城市注入活力

如何走出建设成都特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道路?这种创新的公园商业模式符合成都的城市特色。因为成都是第一个提到公园城市概念的地方,世界上最长的正在建设的绿道系统为商业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载体。对此,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本报首席观察员霍卫东认为,成都应充分发挥绿道经济对体育旅游、工商的复合作用,创新绿道经济新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增强天府绿道的生态保护效应,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成都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

天赋资源

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潜力巨大

成都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表示,从实际出发,成都消费基础雄厚,创新基因罕见,应用场景多样。成都凭借其自然资源和比较优势,有很大潜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她分析说:“消费的趋势和重点逐渐向发展和服务转移,这表明成都居民的消费需求逐步向更高层次转移,为扩大消费提供了动力支撑。与此同时,新兴的消费形式,如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和体验式消费,已经逐渐成熟,刺激了内需的潜力,而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为扩大消费提供了保障。”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2]下页最后一页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jjxw/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