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9字,读完约7分钟


这则科技新闻于1月28日报道,1995年是为下一个世纪拉开序幕的一年。 那时,一家知名报纸的专栏断言:“这是互联网开始改变生活的一年。” “连接”藉由对网景企业的回忆,带领网民重温网络崛起前的黎明时光,以下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个文案。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这一年,互联网和网络( world wide web )从技术爱好者和学术研究者的小圈子里脱颖而出,迅速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 这一年,互联网开始萌芽,将改变所有人的工作、购物、学习、信息表达、交互方式。

1995年,大部分美国人在家里、工作地点和学校采用了计算机。 据报道,当时1800万户美国家庭的电脑中安装了调制解调器,这个数字比1994年增加了64%。 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的普及随后引起了读者数量的急剧增加。

吸引一百万顾客的初创企业

1995年,互联网行业在关注度和财富创造这两点上,没有一家企业能与互联网场景媲美。 在位于硅谷的初创企业上,发布了名为“netscape navigator”的互联网浏览器产品。 这个软件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吸引了数百万的新读者。 网景的成功与其共同创始人马克·安德森( marc andreessen )密切相关,出身程序员的他拥有思维敏捷、速度快、具有说服力的性格优势。 安德森24岁。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据1995年末出版的《信息周刊》报道,安德森的性格与网络怪胎相去甚远。 我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镇长大,进入伊利诺伊大学主修计算机专业,在学校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打工。 于是,他和其他几个程序员伙伴共同开发了mosaic浏览器——网络场景的导航者的前身。 mosaic诞生于1993年,通过点击访问的方法,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了原本就很难理解的网络。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毕业后,安德森出发去了加州,1994年遇见了詹姆斯·h·克拉克( james h. clark )。 后者是sgi企业的发起人,他正在寻找下一个令人兴奋的项目。 他们非常活跃地交谈,两人迅速决定创办企业,开发出了比mosaic好得多的浏览器。 他们找到了安德森以前的几个大学同学,作为企业的核心程序员,新的企业名称是mosaic通信企业——网景企业的前身。 经过与伊利诺伊大学有关专利权的诉讼,改变了企业和产品名称,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网络场景。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网络场景的产品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发明。 据悉,web浏览器2.0与前身相比,速度和性能有了大幅提高,曾占据70%的浏览器市场份额。 它具有插件体系结构,允许第三方程序员自行开发其他功能。 web浏览器2.0还支持Java小程序(在网页上运行的小程序),使静态网页更生动,为客户提供动态效果体验。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1995年的夏天和秋天是这个初创企业最好的时间,企业的员工人数增加了五百五倍。 那年第四季度,企业收入超过4000万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100%。 企业的销售额首要来自浏览器的许可费,其他web服务器和相关软件也贡献了一部分收入。 当时,网络场景被比喻为“互联网行业的微软”,似乎有压倒软件巨人及其主席比尔·盖茨的势头。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硅谷的世仇

盖茨的网络评价只是某种新闻高速公路的雏形,这让他有了后感。 但是,网络浏览器的迅速发展趋势表明,网络本身已经成为新闻高速公路。 作为应用平台,浏览器的快速发展潜力对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安德森——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下一个比尔盖茨”。 在网络场景之前,windows只作为设计蹩脚设备的驱动程序。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两家企业的对立日益尖锐。 但是,1995年6月21日,他们依然在网景总部进行了4个小时的会谈,探索战术上的合作关系。 安德森表示,微软参与者不仅要求拆分浏览器市场,还要求基于web的产品只在旧版windows上运行。

安德森将微软的代表比作教父派来的黑手党人物,但微软否认了这一点,表示他们并未威胁网络场景。 无论如何,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网景也在继续着自己前进的步伐:着手推进企业的ipo。 此时,网景距离成立还有不到16个月,距离实现利润的目标还很远。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摩根斯坦利与汉博奎斯特一起承销网景股票,共发行5百万股,定价为每股28美元。 8月9日是企业股在纳斯达克交易的第一天,股票以71美元收盘,随后一度上涨至74.75美元,最后报收于58.25美元。

从任何意义上说,这都是精彩的出场。 《纽约时报》写道:“无论以何种发行规模来看,这都是华尔街历史上首次上市交易的股票中最好的。” 这次ipo向世界说明了互联网有可能成为快速致富的地方。 安德森持有的股票价值超过5800万美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了达到27亿美元的市值,通用电气企业花了43年,网络场景花了“约1分钟”。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网络场景IPO 15天后,微软发布了备受期待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 预先安装了微软独有的互联网浏览器ie浏览器1.0。 ie 1.0的表现缺乏善可陈,讽刺的是,它是基于安德森开发的mosaic代码迅速发展起来的。 当然,微软得到了伊利诺伊大学的许可。 接着12月7日,网络场景面临重大危机:盖茨向记者和领域分析师表示,企业将介入,扩大在互联网行业的影响。 盖茨主张微软是“互联网中坚分子”。 企业的许多举措之一是改进浏览器,使之更快更免费。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泡沫破灭

网景与微软之间的“浏览器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盖茨发表讲话前两天,网络股价最高达到171美元,这是此后再也无法实现的高度。 投资者注意到,微软具有压倒性的特点,网络场景的狂欢结束了。

尽管如此,网络场景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有很大特征,其支配地位让微软烦躁不安。 一位微软高级管理层在内部备忘录中表示自己深感不安。 但是,事件很快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正如盖茨承诺的那样,微软的浏览器有了很大的改进。 1996年发售的ie 3.0,在技术上至少和最新的屏幕导航器3.0一样优秀。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此外,对于计算机客户,特别是任何新客户,几乎没有动力下载web浏览器并将其安装到windows平台上。 理由很简单。 ie已经预装在系统上,性能也没有问题。 随后,微软在商业市场发力,当时的大型服务提供商(包括美国在线、compuserve、at t worldnet )表示将放弃网络浏览器,将ie作为首选浏览器。 根据美国在线的内部邮件,盖茨于1996年1月向aol高管表示:“微软能出多少钱,让你们放弃网络场景,成为推荐ie的浏览器? ”。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网络浏览器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企业在1997年第四季度亏损8800万美元,股价下跌不到20美元。 1998年8月,ie成为最受欢迎的浏览器。

网络辉煌于1998年11月完全消失,美国在线以42亿美元的股票为对价收购了企业。 这是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次重大并购。

微软和“浏览器战争”导致了网景的黯然退场,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网络场景既没有将很多浏览器的顾客转换为付费的顾客,也没有利用过主页。 网络传奇——从迅速上升的新星,到获得霸主地位,落到霸权身边,耻辱一样被美国在线收购——这些都发生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 但是,网络场景有助于定义“网络时代”。 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俗语意味着所有东西都在向互联网转移。 网景的崛起和衰落本身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标志之一。 (汪天盈)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胁的企业”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kjsh/1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