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3字,读完约4分钟

“胸口有墨水,出去隆重一下。读书比拥有财富要好……”最近,四川客家家风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生动的“家风课”。龙泉驿区洛带客家小学的30多名儿童实地参观学习,体验客家家风文化。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儿童的健康和诚实的语言,家庭培养和道德推广”。由龙泉驿区纪委、龙泉驿区党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和洛带镇共同主办。学生、家长和老师在一起,通过观看展览、听讲座和讲故事来传承和培养良好的家庭传统。

学生成为口译员,在家装展中增长知识

四川客家家风博物馆是龙泉驿区诚信教育、家风教育和客家文化传承的基地,洛带客家小学是家风传承的示范学校。这项活动整合了双方的资源,将学习体验的“教室”搬进了展厅。

在活动现场,客家家风博物馆馆长向6名客家小学学生颁发了“小家风翻译员”聘书,鼓励他们将良好的家风传播给更多的人。在“小家庭式口译员”的指导和讲解下,学生们走进家庭式大厅,边走边看边学,感受生动的讲解。家族风格博物馆关注客家人民教导和劝诫他们的家庭以及鼓励他们的后代的文化传统。它分为五个展厅,分别致力于崇高的理想,家庭教育,尊重祖先,尊重道德和正义,促进家庭和国家。它集中体现了客家人“开拓进取”的内在品质和“改造家庭、改造国家”的价值取向。

四川客家家风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生动的家风课

地面投影、三维剪纸漫画装置、农具展示、对联艺术通道、二维码互动墙...展厅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客家家庭文化的三维表现。到处都有“小家风讲解员”给学生们生动的描述,讲述了清初客家移民大迁徙的艰辛,他们的辛勤劳动,传统的客家尊老爱幼的美德,以及孝顺、诚实、勤劳、诚实、节欲、礼貌、道德的客家家风。许多互动链接也被纳入访问。学生们热情地参与了这次访问,讲述他们对家庭风格的知识和理解,并分享他们已知的历史典故和名人故事。

四川客家家风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生动的家风课

在展厅里,一个5公斤的腰围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只有通过解释,我们才意识到这是四川大学张一圣教授的曾祖父的腰围。这位老人一生只穿过这条腰围。当它磨损时,它被修补,修补,再修补。他死时,腰围已经有5公斤了。后来,腰部被剥去四层,作为传家宝分发给孩子们,教育后代“节俭地经营家庭”

湘贤家风的故事

参观和学习之后,家庭气氛开始蔓延。这次活动特别邀请了西河乡的西安人邱伦阔来现场讲述家庭式的故事。67岁的邱伦国是地道的客家人。多年来,他采用家庭规则和家庭戒律,如“孝顺、忠诚和遵守礼仪”作为人们做人和教育子女的准则。家庭通过行动传承并诠释了家庭传统,在邻居之间传播良好家庭传统的积极能量。近年来,邱伦国还建立了自己的民俗博物馆,以传承客家文化和家族文化。

四川客家家风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生动的家风课

邱伦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教材”,用浅显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创业、成家、养老、教育年轻一代、传承文化的故事。他还分享了邱著名的家训,并告诉学生们要永远遵守祖先的戒律,牢记家庭作风,尊重诚信。听完邱爷爷的故事,同学们进行了分组讨论和交流,并冲到讲台上分享他们的家庭故事。在讲述和倾听的过程中,他们接受了无声地润湿事物的教育。

四川客家家风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生动的家风课

“通过我的参观和学习,我学到了许多优秀的美德,如勤奋、节俭和孝顺。作为一名“小家庭风格评论员”,我也会把这些家庭风格的故事告诉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这样每个人都可以继承好的家庭风格。”活动结束后,四年级学生黄心悦告诉编辑。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此次家庭式主题教育活动是龙泉驿区创建“清洁学校”和“清洁家庭”的举措之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和父母能够学习家庭风格,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更强的家庭风格氛围。

这份报纸的编辑王靖宇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四川客家家风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生动的家风课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