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遭遇“成长困境”

完成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中,近一半利润或亏损持平

中国化工对先正达的收购一再推迟,福建洪欣对德国爱思强的收购也“搁浅”...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出海时正遭受“成长之痛”。

据汤森路透统计,自2015年以来,全球M&A交易量同比下降23%,但中国企业在海外M&A的交易量却屡创纪录:2015年,中国企业实施了579个外商投资M&A项目,涉及62个国家(地区)和18个行业类别,实际交易量为544.4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实施海外M&A项目521个,实际成交金额674.4亿美元,超过去年总额。

中企海外并购遭遇“成长的烦恼” 近半盈利持平或亏损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更多的国内企业有实力和动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另一个因素是,外国目标公司在经营中遇到困难,对外部力量的需求较强,所以中国企业此时在M&A支付的溢价不会过高。

中企海外并购遭遇“成长的烦恼” 近半盈利持平或亏损

然而,伴随着破纪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数量逐渐增加。

数据提供商dealogic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取消了15笔交易,交易总额达240亿美元,超过去年的220亿美元。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跨境M&A的完成率只有67%。

原因之一是目标政府对安全控制的考虑。最近的一个案例是,10月24日,福建洪欣提议以6.7亿欧元收购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但遭遇了审查危机。

对此,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德国希望重启并购案的安全审查只是个案,并不意味着德国会改变经济政策。“这不利于双边投资的健康发展和中德全面经贸合作。我们尊重各国在其法律框架下进行的安全审查。与此同时,我们还希望提高证券审查的透明度,澄清判断标准,平等对待各方投资者。”

中企海外并购遭遇“成长的烦恼” 近半盈利持平或亏损

“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各种矛盾。”白明告诉记者,与“走出去”的初始阶段相比,我们在M&A的目的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Aiji、净值、信息)行业,因为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对方的警惕。其他国家在跨国并购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种“阻力增加”的趋势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

中企海外并购遭遇“成长的烦恼” 近半盈利持平或亏损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认为,企业成败在所难免。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遵守规则,这也是遵守彼此规则的最基本的准备。

“由于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阻挠的案件数量有所增加。事实上,从数据的角度来看,有更多的项目。提高收购方本身的吸引力,给对方带来更多的机会,也很容易获得对方的更大支持。”白明说。

沈丹阳还表示,一些德国政府官员和民众担心,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会转移德国的技术和就业岗位,这是不必要的。中国企业在德国的许多成功并购都证明了这一点。我希望德国有关方面能够理性思考,客观对待企业的经营行为。

中企海外并购遭遇“成长的烦恼” 近半盈利持平或亏损

事实也表明,相当一部分出海的中国企业都在为目标企业工作。根据国资委研究中心和商务部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完成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只有13%盈利,39%基本盈利,48%处于持平和暂时亏损状态。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中企海外并购遭遇“成长的烦恼” 近半盈利持平或亏损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