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7字,读完约2分钟
书籍的芳香在冬天浮动,阅读狂欢。十二月的成都,在天府书展的展厅外,弥漫着浓浓的书香。12月1日,在四川图书馆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了“观察世界与世界:新世纪散文创作的人文视角”座谈会和“观察世界与新世纪散文精品”赠书仪式。
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四川省作协书记侯志明、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董伟、《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放、成都文联主席梁平、四川省图书馆馆长何光伦、刘玉国、姜兰、高徒等当代作家出席座谈会。
会上,作家阿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梳理了散文的发展脉络。随着新的交流方式的发展,散文写作变得更加精致。他说散文实际上是一种自由、开放、宏大的表达方式,它更多的是基于人们内心的表达。
与此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对世界的好奇心是写作的基础。”他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好奇心,前者可以通过阅读获得,而后者需要现场直接体验。“我们东方人可能只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却忽略了对人与土地之间关系的好奇。”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主编兼该系列主编李放认为,散文是先于各种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散文创作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得相对狭窄,但实际上它是非常开放的。这些作者和文章代表了新世纪中国散文的一组形象,也反映了新世纪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和历史的方方面面。”
新世纪以来的散文是中国文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体。新世纪以来,王蒙、梁衡、冯骥才、铁凝、莫言、贾平凹、阿来等85位散文作家的85篇优秀散文入选《新世纪优秀散文集》。其中,每个人的散文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在人文、世界事务、历史和景观四个方面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据了解,这本书分4卷出版。根据不同的著名标题,它们被命名为“为什么不叫她姐姐杨江”、“鹤梦未离云”、“1911年的枪声”和“睡在地上醒来”。
梁平说,这一系列散文书籍的编纂,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启示。“目前,我认为散文创作有两大弊端,一是过度的化妆品和华丽的辞藻,二是过期的鸡汤。这一系列完全抛弃了这两者。”
董说:“这一系列书超越了市场上简单的散文作品。主编李放是所有人阅读的“指南”。她与作者的对话是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碰撞,使读者思考和认识。这些是阅读的收获和乐趣”。
会上,人民日报出版社还向四川省图书馆赠送了《新世纪世界视野中的优秀散文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编辑石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新世纪的散文杰作是什么?阿来、李放等著名专家共同推荐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