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62字,读完约6分钟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探索以支持林权抵押贷款等产品发展为重点的金融支农新模式。
谈到林权抵押贷款,丽水“浙南临海”,是业内的一个样本。截至10月底,丽水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为52.6亿元,占全国的5%,不良贷款率仅为0.13%。
事实上,这个产品并不是来自丽水。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使银行的担忧减轻,最终形成了林权抵押贷款的“丽水模式”。
201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浙江省政府决定以“省共建”模式在丽水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事实上,这一改革始于2006年,至今已有10年,属于“先实践,后试点”。
区域金融改革的目的不是树立“试点”品牌,而是通过资本要素的合理配置使人们获得真正的利益。十年前,丽水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去年底,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000元。
已故的先驱
浙江70%以上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这意味着“七山一水两田”。丽水是浙江最大的林区,九山半水半田,森林面积约占浙江的四分之一。可以说,林地是丽水农民最重要的资产。
长期以来,林地不能作为有效的抵押品,农民手中的资产不能用于抵押贷款。“山穷水尽,路难行,钱少”是当时丽水农民的真实写照。2007年,丽水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浙江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2007年4月11日,清远县龙宫乡龙宫村村民吴承德以自己的山林为抵押,向当地信用社借款3万元,尝到了林权抵押贷款的“第一汤”。
事实上,福建省永安市在2004年初试行了第一笔100万元的林权抵押贷款。丽水林权抵押贷款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制度的进步,改变了金融机构个人贷款的状况。
融资渠道开通后,农民有了扩大生产的资金,收入也增加了。去年,丽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35元,连续八年位居浙江省第一。
金融机构也有热情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记者从采访和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25家金融机构参与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机制激活市场
给伍德兰一张“身份证”是银行贷款的先决条件。事实上,丽水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向大多数农民发放了证书。
然而,据中国人民银行丽水中心支行行长孔祖根说,“许多农民不知道这张卡是干什么用的,所以他们一直被卡在盒子的底部。”当我们想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时,农民发现林权证书上写着爷爷的名字,所以我们在2006年重新开始了认证工作。”
林权的确认、登记和抵押登记由市、县两级林权管理中心负责。该中心与森林资源储备中心、林权交易中心、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机构共同构成林权抵押贷款“三中心一机构”,建立了从林权评估、登记、抵押担保到不良贷款处置的一整套配套制度。
“三个中心一个机构”都是政府设立的公共机构,由财政资助。孔祖根告诉记者:“林权管理中心负责林权登记。当农民需要贷款时,评估机构会评估农民手中的林地。如有不良情况,收购储备中心将取得林地或林木使用权,并依法转让。”
丽水当地一家银行的负责人表示:“我们以前也尝试过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但情况不好后就无法处理了,业务也无法继续。一旦机制理顺,市场参与者的潜力就可以释放出来。”
通过振兴农民手中最重要的资产,银行可以发现农民的还款能力。然而,由于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银行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仍然无法了解农户的还款意愿。
自2009年以来,丽水市共调动了近1.8万名政府机关、乡镇和村干部,组建了3453个农民信息采集小组(当时丽水行政村的数量),开展了地毯式的农民信用信息采集。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信用评级,并开发了农民信用信息数据库。
这种看似原始的做法,使丽水率先实现了全国地级市行政村信用评估的全覆盖。截至目前,该数据库已覆盖47.5万户家庭的信用档案,农民信用评价达到92%,并向金融机构免费开放。这大大提高了农民偿还贷款的意愿。据统计,仅在农户信用评估初期,就有849户农户主动偿还了1098.81万元的“可疑和损失”贷款。
为了培育市场,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丽水还引入了金融贴现和风险补偿机制,降低了林权评估、抵押登记和流转实现的成本,将林木纳入了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范围。通过一揽子和联合保险的方式,农民通过金融投资获得“保险”。
基础设施降低了服务成本
目前,中国大约有20个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银行,其他试点地区大多设在地方政府或金融机构。
谈到过去10年农村金融改革的经验,孔祖根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农村金改革的难度在哪里?在我看来,正是银行在保持商业可持续性的前提下为农业、农村地区和农民服务。这要求政府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降低金融机构为农业、农村地区和农民服务的成本。我不敢说这是万灵药,但丽水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
孔祖根提到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包括法制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支付环境建设、担保体系和多功能农村金融服务站,这些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
例如,由于法律约束仍难以突破,当农民利用林权、土地转让经营权和农民住房产权进行抵押贷款时,仍有许多障碍进入处置过程,这引起了金融机构的极大关注。
为此,当地政府出资建立了森林资源储备中心,为乡镇企业和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并根据贷款余额提取风险补偿,增强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意愿。
改革也需要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例如,受法律限制,农民的林地没有完整的产权,尤其是完整的所有权和担保权,这使得不良贷款难以处置。然而,事实上,林权在同一个行政村更容易转让,因此它们适合作为反担保品。
结合这一现实,中国人民银行丽水中心支行于2014年开始推广村级互助担保组织。具体模式是由村民自行筹集担保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进行封闭经营,农村信用社以不超过担保资金10倍的利率向农民发放贷款。
丽水市龙泉市农村信用社协会主席宋武龙认为,这种模式比财政或扶贫资金更有依据。“村民自治对抵押物的处置受到村规民约的限制,同村的人也知道自己的根,敢于接管抵押物。如果它被银行处理并转移给村外的人,这既有法律障碍,也不现实。"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区域金改新样本丽水林权抵押贷款实践之启示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