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2字,读完约8分钟

7月20日,北京暴雨袭击了这座城市。

同日11时30分,北京气象台升级并发布橙色暴雨预警信号。目前,市区和南部地区6小时的累积降水量约为7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100毫米。预计强降水将持续到20日晚。房山区也于12: 30发布了红色暴雨警告,并于18: 00解除。门头沟区于13: 10发布红色暴雨警告,并于18: 30解除。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暴雨导致北京部分道路积水严重,公交、地铁、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首都机场因天气等综合原因取消了237个航班。多处地铁入口因雨水渗漏暂时关闭,其中大兴线黄村站也采取了临时关闭措施。公共交通方面,截至7月20日19: 00,受降雨影响,191条公交线路采取了措施,其中弃站措施134条,间隔措施28条,绕行措施9条,等待停车措施20条。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据北京市气象局介绍,与2012年的“7·21”暴雨相比,此次暴雨的降雨强度相对较小,但影响时间和降雨量均大于四年前。从7月19日01: 00到7月20日18: 00,降雨持续了近42小时,并将持续下去,这比2012年的近20小时还多。就降雨量而言,2012年7月21日,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70毫米,市区平均降雨量为215毫米,而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75.9毫米和218.6毫米。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暴雨警告和应急管理得到改善

暴雨期间,北京市气象局、国土资源局、水文总站和防汛指挥部都发布了预警信息。

北京气象台8时40分发布黄色暴雨预警信号,11时30分升级橙色暴雨预警信号。

北京防汛指挥部9: 00提升为三级应急,11: 50提升为二级应急。

北京水文站在12: 35发布了黄色洪水警报。预计13:00-14:00北京北运河流域杨方门段将发生280立方米/秒的洪水;13时,预计14时至15时,北京通惠河乐嘉花园将达到蓝色洪水预警标准,北运河流域张家湾将达到黄色洪水预警标准;19: 15,发布了黄色洪水警报。据估计,20:00-21:00北京大清河流域大石河段将发生1200立方米/秒的洪水。据北京水务局称,这是北京首次发布洪水预警。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市国土资源局和市气象局于20日15: 00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未来24小时内,房山、门头沟、延庆、昌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山区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11时16分左右,北京市防汛办公室还通过短信提醒市民注意暴雨,减少户外活动。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与2012年的‘7.21’暴雨相比,此次预警和应急管理更好。”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张济海说。据介绍,“7·21”特大暴雨后,北京加强了相应的准备工作,编制了应急预案。特殊场所和立交桥等重要场所已准备好重要设备;清除相应的遗留问题,如检查堵塞管道、连接现有管道和新管道;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储备应急物资。“这些通常的管理方式对普通人(603883,买)来说并不容易看到,但它会对应急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7月19日22时15分,北京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市长王安顺要求,要深入吸取“7·21”特大自然灾害的经验教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无人死亡、无人落水。对此,张济海表示,获得这一包票并不容易。可以说,北京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此外,他认为公民意识正在逐步提高。“预警发布后,在朋友圈里传播开来,提醒大家不要去危险区域,这说明大家都越来越重视了。除了行政部门的力量之外,公民自救和自律以及提高应急能力也至关重要。”

但是,张济海也指出,北京在暴雨预警和应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2012年后,北京的许多部门都制定了应急计划,但其中一些是“相对比较的空 ”,需要完善和操作。一些部门在应急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方面做得不好,这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此外,平时对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除了高层领导的关注,相应的职能部门也要相互配合,因为应急响应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交通、防汛、水务等部门的联动。

此外,北京水利科学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迪苏庄、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刘宏伟等在今年6月发表的《北京市城市暴雨预警与应急管理现状与挑战》一文中指出,虽然北京市在细化预警指标、分区预警、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预警频率高、短期暴雨预警不及时、门槛标准缺乏灵活性以及主要依靠经验的应急反应。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有些问题是应急管理部门无法解决的。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北京的城市发展迅速,人口众多,城市疾病加剧。这要求优化城市规划,并考虑极端天气等特殊问题。”张济海补充道。

地下管道走廊还是海绵城市?

“7·21”特大暴雨后,北京开始建设防洪排涝工程。

“城市排水主要是在低洼地区,如下陷的立交桥。自2012年“7.21”特大暴雨以来,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解决下沉式立交桥积水问题,如增加水泵排量,甚至配备临时电源等。”北京排水集团退休专家谭乃勤说。

自2013年初以来,北京已经启动了24座凹形立交桥的升级改造工程,并编制了多项防洪排涝规划。在“7·21”特大暴雨中,莲花大桥等20座立交桥积水严重,北京为其修建了水库。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还对积水严重的13条通道进行了排水改造,增加了集水坑和洪水报警系统,完善了排水设施,防止了乘客水进入通道。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然而,暴雨期间,行人依然匆匆,汽车冒着风浪,北京市民开始了“观海模式”。

“一是与北京地形有关。北京市区位于低海拔平原。全市高差小,排水缺口小,水流不畅,排水困难。”谭乃琴说道。

此外,与其他管道相比,排水管道的建设是最困难的。

“在其他管道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地铁等障碍物,他们可以走上走下,但排水管道不能这样做。如果有任何障碍,你必须找到绕过它的方法,即使它为那个障碍让路。还必须确保每公里大约有两米的高度差,否则水将无法排出。”谭乃勤表示,排水管道建设难度大,资金消耗大。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然而,他指出,尽管地下管道廊道的建设成本越来越高,但地下管道廊道应该建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这样才能一劳永逸。

此外,在北京过去几十年的建设中,太平湖被填满,一些护城河变成了地下沟渠,从而失去了储存雨水的空空间。许多地板又变硬了,雨水无法渗入。

“2012年后,尽管北京在供水和排水设施方面做了一些建设,但仍赶不上城市扩张的步伐。地面硬化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径流越来越猛,北京地下管网基础不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也无法消化强降水。”中国海绵城市的倡导者、反城乡硬化运动的发起者刘波说。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于表示,北京需要建立一个绿色海绵体系,以全面解决内涝、干旱、地表水质量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问题。

2012年“7·21”暴雨后,于致信时任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提出“打造‘绿色海绵’解决北京雨涝灾害”。四年后,他仍然坚持这一观点。

在他看来,“海绵城市”的概念已经被正式文件采纳,这意味着生态雨洪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已经从学术界转移到管理层面,并在实践中得到大力推广。然而,不难发现,相关的操作指南主要关注雨洪管理技术,如lid技术、水敏性城市规划设计,同时也关注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和雨水利用与管理,具体技术层面的解读仍未摆脱对现有治水方式中“工程措施”的依赖。

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于曾写道,海绵城市开启了中国城市在不同尺度上全面解决突出水问题及相关环境问题的新征程,包括雨洪管理、生态防洪、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棕地恢复、生物栖息地建设、公园绿地建设、城市小气候调控等。

刘波还表示,地下管道走廊仍属于灰色基础设施,消耗大量钢筋混凝土,开发城市地下空房,改变城市地质结构。特别是,大城市现有的地面建设已经成熟,因此没有必要“断骨”,这在技术上很困难,而且成本很高。

刘波建议,正在进行和计划中的项目应遵循低影响发展的原则。在洪涝和热岛效应严重的地区,应尽快开始生态恢复。以流域或集水区为单位进行生态改造。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扭转积水现象,把城市变成一块海绵,吸收雨水。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北京暴雨袭城 “看海模式”急需转成海绵城市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