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9字,读完约4分钟

文化讲座持续了十年。

他在成都图书馆举办了120场讲座,有超过60,000名观众在网下观看。他希望传播更多他喜欢的传统文化,让每个人的生活更有诗意。

当得知流沙河的死讯时,成都图书馆馆长萧平哽咽着,激动地回忆起成都图书馆每个人举办的讲座的细节。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除了在家学习古文和汉字,流沙河还经常去成都图书馆给市民做文化讲座。从2009年到今年5月,它将每月举行一次。内容将包括老成都和庄子的故事,以及诗歌和歌曲。他在成都图书馆举办了120场讲座,有6万多人在网下参加。流沙河曾经说过,他希望传播更多他喜欢的传统文化,让每个人的生活更有诗意。

回忆流沙河

演讲就像梳理女人的头发一样细致。

肖萍回忆说,2009年以前,流沙河主要给读者讲老成都的故事,讲座时间没有固定。读者非常满意,并要求提供更多信息。

肖平将与流沙河讨论今后是否可以举办长期、系统的文化公益讲座。你在说什么?两人决定谈谈庄子。庄子对流沙河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他生活困难的时候,他常常往锅炉里加煤,一手读《庄子》,出版了研究成果《庄子现代版》,该版多次印刷,一直畅销。

从2009年开始,流沙河定期举办“闲吹庄子”系列讲座。他花了一年时间向读者讲述了12期《庄子》,主要是《庄子》的核心和最晦涩的“内篇”。每堂课之前,流沙河必须花至少3天的时间详细备课,挑选出关键的解释,按照原文整洁地抄写,交给工作人员提前复印,并交给每个来听课的人。流沙河把这一课的准备比作一个梳理头发的女人,“我不知道虱子什么时候会出来。”这个“虱子”是他需要征服的知识盲点。

回忆流沙河

讲座也让流沙河受益匪浅。“虽然我一直在研究庄子和写书,写作仍然不同于讲课。古人说,教是互利的,学了就知道不足,教了就知道困难。只有通过教导他人,我们才能意识到其中仍有许多我们尚未弄清楚的困惑。”这也让他觉得讲课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一方面,我热爱庄子,能够教授和弘扬庄子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也让自己再次学习庄子,获得许多新的东西。”

回忆流沙河

成都方言演讲圈充满了粉丝

《庄子》系列拥有众多的观众和粉丝。为了听流沙河的讲座,许多读者乘飞机来追逐“星星”。萧平还邀请柳沙河趁热讲唐诗。刘沙河提出:“既然我们要谈诗,就必须从诗的源头做起。”就这样,从2011年5月28日起,流沙河开设了一系列关于“中国诗歌概论”的讲座。从最早收集的中国古代诗歌《诗经》开始,选取81首有趣、短小、简单的诗歌进行讲解,然后谈及汉、魏、六朝、唐、宋。讲座直到2019年5月才停止。“他不会弹空的曲子。去年夏天他感冒发烧了,因为他演奏了空的曲子所以今年我们讨论了他会在夏天之后回来。"

回忆流沙河

肖平说,流沙河讲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的讲座内容非常简单。他用地道的成都方言讲课,其间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分析,还不时出现一些英语单词在所有的学者中,流沙河的回忆录是最好的,“层次的逻辑是清晰的,语言是整洁和机智的,整个回忆录是一个书面的文章。”

"萤火虫的火焰如何照亮成千上万的人?"

一次演讲后,一位母亲拿着一本书,带着她的孩子来到流沙河,希望他能在纸上写下“努力学习”这样的话。流沙河想了一下,写下了“玩得开心”。他解释说,在这个阶段,开心是孩子们最重要的事情。学习或爱好,应该在家庭成员的引导下,孩子对世界的微妙好奇心,在求知欲的驱使下自然发生。还有一次,一位读者当场告诉刘沙河,他想在读完刘沙河一生的书后向他学习。流沙河回答道:“一场天火怎么能照亮一千个人呢?”

回忆流沙河

活到老,学到老。这么多年来,流沙河一直坚持每天都读书看报,他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读者。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大家庭来说,他家里的藏书只有两个柜子,不超过5000本。他过去常说书不多,但读得很透彻。

这么多年来,流沙河只看了一个电视节目——《法制报道》。他向小平解释为什么,“我只是想看看当今社会和人们的真实生活状况。”本版由该报主编萧珊珊、吴梦麟、边宇、曾东平撰写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回忆流沙河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