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1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召开会议,通过金融支持淄博博山乐端村乡村旅游促进扶贫。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扶贫办、金融办、旅游局、金融机构、乡镇旅游办和农家乐经营者代表的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讨论乡村旅游升级问题。

文化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富民惠民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博山区深入开展金融支持和服务,拓展了“旅游+金融+扶贫”的模式,促进了金融扶贫工作和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金融+扶贫”

抓好规划,明确金融支持旅游扶贫的方向。围绕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确定金融扶贫新布局。博山区充分利用省政府旅游扶贫专项资金,联合推进生态绿化、生态水系、美丽乡村行动等重点生态工程,创建3个国家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和8个省级旅游强镇,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品牌集群发展县。以此为契机,全区制定了《博山区金融扶贫实施方案》,发布了《关于开展金融扶贫“直通车”活动的实施意见》、《博山区小额扶贫信用评级管理办法》等金融促进旅游扶贫相关实施细则,深度优化了旅游扶贫金融服务环境,全力支持创建“以远山、庐山为代表的山水旅游”, 以开元洞和莲花山为代表的项目娱乐游,以猕猴桃、草莓、蓝莓等特色种植和采摘为代表的观光农业体验游,以中濠峪、西乡、乐庄为代表的乡愁古村落怀旧游。

“旅游+金融+扶贫”

把握定位,推进乡村旅游与金融精准扶贫的高度融合。借助旅游扶贫平台,全区创新信贷产品,着力开发旅游扶贫新模式,让山区贫困家庭吃到“旅游饭”,摘下“扶贫帽”。一是通过信贷与金融贴息的联动,全力打造“特色种植+旅游采摘”的品牌模式,通过发放政府贴息金融扶贫贷款支持农民脱贫。目前,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向农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600万元,惠及780多人,带动1500多人就业。据统计,在采摘季节,博山区接待了4000多名游客,销售了5000多公斤各种水果,总收入超过10万元,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脱贫致富的目标。第二,信贷支持旅游业务的主体,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博山区赤上镇中濠峪村对全村资源实行统一管理,采用全体村民个人股、资源股和土地股的方式登记成立游游旅游开发公司。按照“公司经营+单一承包+村民入股”的模式,实行统一的旅游接待配送、统一的价格设定和统一的收费标准,主要经营农家乐观光、住宿和餐饮。博山农村商业银行及时推出旅游主类“富民主贷”,并向游游旅游发展公司发放扶贫贷款345万元,主要用于村级道路修复。全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000元增加到3.5万元,增长17倍,成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旅游+金融+扶贫”

注重服务,不断优化旅游扶贫金融环境。一是积极运送旅游扶贫带头人。全区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实施“党组织全覆盖”工程。自2012年起,选派两名年轻的金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任书记,以扶贫工作为重点,使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同步推进。二是大力创新信用服务产品。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推出“富民主贷”、“富民农贷”、“双保惠农贷”、“信用保险扶贫贷款”、“信用保险产权贷款”等新型金融扶贫业务,加大对辖区内贫困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型种养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第三,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在324个行政村设立了农业援助和提取服务点,拥有303台固定pos机和21个自助终端。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功能已经开通,覆盖了整个地区的所有旅游景点。

“旅游+金融+扶贫”

目前,博山区已培育了中濠峪等20多个省级旅游示范村,900多个“农家书屋”,建成了23个特色种植采摘园。在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下,整个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从2012年的31,000人下降到76,000人,在7,792个家庭中降至14,000人。中央电视台“新闻网”栏目、《人民日报》等媒体对博山区旅游扶贫进行了专题报道。截至9月底,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办理“农家乐”个人贷款49笔,贷款金额392.5万元,发放旅游贷款2609万元,直接带动71户贫困户,农村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旅游+金融+扶贫”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