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1字,读完约2分钟

锡林郭尔12月25日主题:“查德·莱德”制作传承者:保护蒙古族以前传达的美食的“半壁江山”

作者乌里纳

25日清晨,天刚亮,经过两天的自然发酵,鲜奶凝结了。 陶高点’打算生炉子里的火,做松胡朱达。

蒙古语“察干伊德”在中文中被翻译为“白食”,是指乳食产品,是蒙古族最古老流传下来的食品之一。 而且,“松胡朱达”(即乳豆腐)是奶食中的高雅。

根据官方资料,13世纪,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尔盟正青旗是原上都所在地,忽必烈在这里设立了“畜群局”,为蒙元宫廷提供和制造肉、乳食品。 年,乳制品制作技术被评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为这面正青旗被称为“察干伊德文化之乡”。

【要闻】“察干伊德”制作传承人:守好蒙古族以前传下来美食的“半壁江山”

作为“察干伊德”的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陶高已经在炉灶旁制作了30多年味道的真正的乳食品。

记者看到,陶高将发酵的鲜奶放入凝乳锅中,有用文火煮的东西和挤乳清的东西。 乳清从黄色到白色,使用专用的木勺将浓厚的凝乳形成肌道的乳块后用上模成形,冷却脱模后切片食用。

陶高告诉记者,她的技术已经是家族的第四代了。 “我4岁的时候看到妈妈做乳食品,7岁的时候挤羊奶、牛奶,17岁开始自己做乳食品。 ”。

住在草原上的牧民,少年从小学习放牧、打猎,女孩学习家务劳动,其中做“察干伊德”是必须的技能之一。 成品的味道怎么样? 除了奶源的保证,都在火候和力道的掌握上。

陶高对记者说:“蒙古族以前流传下来的饮食分为红食和白食,红食是肉,白食是乳食品,乳食品这一“半壁江山”在蒙古族人民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不仅代表着日常的食用,还代表着尊贵和纯洁。

因此,陶高觉得不仅需要传承乳食品的制造技术,还需要更好地推进和保护这一技术。

2012年,陶高在北京、呼和浩特、赤峰等大型酒店、旅游区开始介绍和说明,很多人理解“察干伊德”,很多人来陶高学习制作的妙技。 “现在我的弟子分布在内蒙古的任何地方。 ”。 陶高高兴地说。

使她高兴的是,她参加了今年9月在成都举行的国际慢食世界大会,大会上陶高以前从蒙古族传来的美食在世界美食舞台上备受瞩目。

为了保证味道的正宗性,几十年来,陶高制作牛奶食品的所有工序都是纯手制作的,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女儿也继承了我的技术,所以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发扬蒙古族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 」陶高道提出了内心朴素伟大的愿望。 (完)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察干伊德”制作传承人:守好蒙古族以前传下来美食的“半壁江山”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