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10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最近发表的《中国学术文献国内外大数据观察》报告显示,与去年相比,中国学者国内科学技术期刊的发行量减少了2.03%,海外科学技术期刊的发行量上升了13.77%,总论文
另外,在发表该报告书的“中国学术杂志未来论坛”上,今年7月上映的“中国学术杂志(网络版)(英语简称cajn )”再次受到关注。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作者知道《中国学术杂志(网络版)》的出版,理解中国学术杂志近年来的变化,将越来越多的优质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 ”。 12月1日,同性知网(北京)技术有限企业总经理王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这个平台需要采取那些措施来吸引王明说的优秀论文,提高国内学术杂志的质量,从而提高国内学术杂志的企业品牌和知名度吗?
国内一流的科研成果依然喜欢在海外发行。
“从一个国家的国际科学地位来看,有学会和期刊两个标志。 ”。 两院士师昌绪多次强调科技期刊的重要性。
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统计,近十年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总引用频率和影响因素分别以14%和5.4%的速度维持着增长。 1987年,sci引用了中国期刊的11种,每年达到185种。 我国学术杂志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
但是,与科技论文受到国际关注的表现相比,中国科技期刊的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较为逊色。 影响大、有企业品牌效应的中国科技期刊少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有少数期刊的国际影响进入国际前10%,但总的来说我国与国际领先的期刊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伍军红说。
国内科研人员喜欢把一流的科研成果发表在海外期刊上的现象依然没有改善。 天津大学化学工业学院先进纳米技术中心主任刘昌俊曾经在全国两会上表示,“以我所在的化学学科为例,国际知名期刊60%的稿源来自中国,相反,我们图书馆必须用大成本再次购买这些论文 他认为这是一笔吃亏的生意。
关于原因,在《中国学术杂志未来论坛》上,业内专家分析第一有两点:一是中国学术杂志目前的整体水平落后于中国学术研究水平,严重缺乏具有强烈影响的国际领先期刊。 二是现在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指导有点偏颇,在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 sci )中收录了太多期刊。
论文的发表由一年多缩短到几天
王明介绍到目前为止,各期刊的网站也可以实现“优先数字出版”和“onlinefirst”。 也就是说,在报纸出版之前在网上发表了论文,但没有纳入国家管理规范,没有连续的网络出版物发行号,没有权威,没有被科学研究、人才等相关管理部门普遍认可。
今年7月在线的cajn,为了确保学术革新成果的先发权和迅速传达,任何投稿都没有必要事先明确在纸质出版物上出版的时间和页码,cajn期刊编辑部采用、审定后,通过电子杂志社的审查。 《科学通报》、《中国肿瘤》等约500家中国学术杂志在cajn成为网络上的第一份示范期刊。
“也就是说,投稿到这些期刊上的论文,经过同行评议、编辑编辑等采用定稿手续后,不用等待纸质杂志的版面排版和编辑,就可以在cajn上发表。 从投稿到发表,同行评议快的话,最短可能只需要几天、十几天”王明亮解释。
王明认为加快论文的第一速度有助于提高中国学术杂志竞争力。 “学术创新的国际竞争激烈,对原创论文来说,发表是硬道理”,王明引用了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速报》主编朱邦芬的名言,“我们是这个期刊论文网络的最 是保障中国学术杂志最大限度地缩短论文发表周期,保障中国科研人员在创新成果完成后的第一时间发表论文,在国际上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他讲述了我国着名的超导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的故事。 1987年,他率先在国际上开发了钇钡铜氧高温超导体,但由于来不及在学术杂志上发表,将成果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失去了与诺奖的交往。 之后,他关于铁基高温超导体的论文比海外学者早一天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上,成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代表作。
一开始只是个开始
论文发表真的追求“唯快不破”吗? 科学家是怎么看待这个平台的?
“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网络版,对我们来说,这一定是件好事。 比如,我所在的生物学行业竞争激烈,论文发表的时效要求很高,所以今后可能会在这个网络版上首先发表。 “不透露姓名的科学研究者想告诉科学技术日报记者。
但是,他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依然会选择知名度高的国际期刊,“我不认为这是文化上没有自信的表现,毕竟这些杂志有助于学术交流”。
那么,国内学术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如何大呢?
朱邦芬认为,现在的评价机制重视杂志的影响因素,一般在英语期刊上发表的水平很高,“这个判断体系不合适”。
评价体系正在慢慢变化。 例如,近年来,在选出会员时,要求参加者提交的10篇代表作中,有必要在国内的期刊上发表。
另外,加强英语期刊建设也是提高业界人士认为的中国学术杂志影响的重要方法。 “论文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是为别人的工作提供参考,与同行交流,中文明显不利于论文的引用和传达”伍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年,中国科学协会、财政部等6部委共同启动了国内最大的英语科技期刊支持专业《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大幅度提高计划》,经费达4.84亿元。 近年来,一流的期刊出类拔萃。
“学术杂志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也非常重要”不透露上述名字的科学研究者认为,有名的期刊不是等待论文投稿,而是精心策划系列的选题和学术活动,然后委托有名的专家学者投稿,中国期刊现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也认为中国学术杂志特别注重加强学术领先意识。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认为,在网络时代,为了改变优秀学术成果流失的状况,应该加快基于素质教育的学术杂志的表现形式,加快变革。
电子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陆达教授对记者说,cajn的网络首次发表不仅是与纸质期刊复印件相同以前的传播型论文,还使用复印件、符号、音视频、图形、图像、数据库详细表现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强化论文 这些新的出版模式在我国期刊中被宣传应用。
背景链接
全面创新期刊论文出版与传播模式。
《中国学术杂志(网络版)》的论文出版如何得到普遍认可?
根据cajn总编辑、中国高校科学技术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建国编辑审查,cajn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为issn20964188,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编号为cn116037/z。 除了正式的发行号外,cajn要求只出版国家信息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杂志的单篇采用定稿或全期定稿,在一年内用纸质版或光盘版发行。 其次,电子杂志社在论文出版前要发行“三审三校”,出版后要与学术杂志共同为作者发行“cajn网络初发论文出版证书”,保证网络初发论文出版的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度。 另外,如果最初采用原稿的复印件错误,不改变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复印件,允许编辑,公开正误和编辑后的论文。 最后,如果确认发表的论文中有模仿、伪造、篡改、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电子杂志社就会公开撤走原稿。
王明认为,cajn定位为中国学者和中国学术杂志打造世界舞台,不仅支持期刊论文的迅速发表,而且全面创新期刊的出版和传达模式,学者和期刊在学术交流、学术合作、成果利用的世界舞台上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抢先上网”的国字号期刊能否破局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