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2字,读完约3分钟
杨彪,37岁,中共党员,现任潼南区柏梓镇金灵村主任助理,依靠电商铺路,把农村土产推上山,为村民找到增收金钥匙,随村名副其实“电小二”。
人物背景
杨彪大学毕业后,在重庆主城经营网络游戏事业室。 两年前,他在家乡实施了“本土人才”政策,知道了培养人才带村民一起增收的措施,他为家乡父亲有基于事实的想法,回到家乡开网店销售土产,不久就成为了村主任助理。
人物感言
杨彪说:“我还年轻,我不在乎网店能赚多少钱。 我最关心的是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不要浪费村民辛勤劳动的汗水,不要心血来潮做白花。 帮助村民财富增收,过得更好,让客人吃真正的绿色农产品,做这个事件很有意义,我觉得自己也有点成就感。 ”。
利用电商进村的政策
红薯、花生、苦薯、柠檬……这些不起眼的山货,成了网店的人气产品。 10月23日,重庆晚报记者在潼南区柏梓镇金灵村见到杨彪时,他为网店忙得不可开交。
杨彪说:“我每周在村子值班,空闲时间经营网店,主要负责供应源和售后服务,妻子在家负责订单、销售。 ”。
杨彪出生在金灵村,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村民在家务农的经济来源基本依靠农作物。 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当地特产的大部分销售还处于乡村市场的篮子销售和零售商收购的方法。
对比这个现实,杨彪想到了火热的微商。 “其他人可以依靠EC平台实现增收,为什么不从这里开始帮助村民? ”。 前年9月,他试图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出售特产。
同年10月,杨彪为了销售村民手中的农产品,利用电商入村政策,经过市场调查参加政府组织的电商专业信息培训后,在淘宝网上注册了“渝乡浓特产”网店,开始向全国各地销售金灵村的土产。 年末,他成为了金灵村主任助理。
卖土近千吨
重庆晚报记者进入“渝乡浓特产”网店后,红薯、花生、苦薮、柠檬名列前茅。
杨彪说:“网店开设以来,帮助村民销售了近千吨柠檬和葡萄等土特产,到今年网店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00万元以上。”
“现在打一个电话,小杨马上来家里取。 我们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挑土特产赶紧卖。 价钱还不贵。 ”59岁的金灵村村民黄应森说,他和妻子常年在家务农,是村子里的花生栽培巨头,每年栽培一亩以上的花生。 他感激地说:“杨普开网店给村民带来了方便,每次拿着东西给钱,大家都信任他,想把家里的土产卖给他。”
黄应森计算并问重庆晚报记者1公斤花生: 1公斤花生如果自己在镇上卖的话,只卖7元左右,但从杨彪那里的购买价格是8元。 他家还种了一亩多的红薯。 以前喂猪和腐烂,杨彪的网店每公斤能卖1.2元。 还不用自己扛,杨彪来地里直接拿。 这样的服务使留守村庄的老人轻松增收。
每天平均50件交易
杨彪的淘宝网店经过两年的努力,逐渐火起来,现在是王冠等级。 “日平均交易数从最初的几天迅速发展到1笔,现在的50笔左右”杨彪的父亲说,订单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会向村民求助。
“为了满足销售额,我们本村和邻村的特产基本上都是村民打来电话,让我去收。 ”杨彪说,网店现在有300多名村民提供土特产,帮助一些村民家庭每年增收近4000元。 由于诉求越来越高,他打算下一步利用荒地建设农产品基地,满足农产品供给源的数量和质量,让村民继续增收。
重庆晚报记者陈英首席记者伦文照片报道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80后网游工作者回乡开网店 帮村民卖土货近千吨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