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35字,读完约5分钟

从“两山一城”的狭隘到“一山两翼”的开放

晋城观察

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成都,两年前开始规划“东进”——跨越龙泉山东进,将“两山一市”的城市格局向“一山两翼”拓展。

白纸上描绘的新东方城市的未来是什么?

7月19日,成都市十三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成都东部新城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5年)》、《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新思路、引导新思路、高质量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东部新城的意见》。

细读《规划》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个关键词:“五级城市单元”、“留白增绿”、“公共服务第一”,揭示了“未来城市”的思想、发展模式和建设管理模式。

——王,本刊编辑罗向明

五级城市单位

规划拟规划“城市-区-新城-社区-组团”五级城市单元,覆盖不同人口规模,承担不同能量级城市功能,形成“4市8区31新城”和约360个社区1080个组团

与中国大多数传统城市不同,这个全新的城市单元设计中没有街道和社区。

“这采纳了参与东部新城规划的刘泰格团队的建议,并借鉴了新加坡城市中“族群”的概念。”成都市东部新城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一级指的是东部新城。八个“地区”中的每一个都有大约100万人。“新城”级是基本实现生产与城市一体化、就业与住房平衡的单元,规模在20万至30万人左右。“社区”不同于商品住宅的“社区”概念。它是一个城市单位,规模约为7,000至15,000人,而“集团”规模较小,有数千人,可以理解为一个10分钟或5分钟的公共服务圈。

从三个关键词看成都的“未来之城”

为了将市中心与机场、铁路和其他枢纽连接起来,东部新城规划了7条城市轨道,总长320公里。为了突出内外交通的分离,“新城”应以“4×4”公里“高速公路箱”为边界,并控制整个高速公路沿线的开口数量。节点应采用立体交通,承担对外交通和过境交通的功能。

“每个广场大约有10-15平方公里,广场的外围是高速公路。广场内部分为不同的单元,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以确保每个单元都能在步行距离内提供各种服务设施。”成都东部新城规划建设厅洪炜博士表示,高速公路是“盒子”的边界,起到快速到达交通的作用,而轨道则直接穿入“新城”,进入高速公路包裹的“盒子”内部,连接中心。"这正是在大城市消灭这种疾病的方法。"

从三个关键词看成都的“未来之城”

留白色增加绿色

该规划提出锚定绿色空的底线,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限制城市安全的因素,充分考虑城市通风走廊和生态绿楔

“生态优先是新城建设的前提和底线。蓝绿色空水系和绿地规划是东部新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部新城规划建设处处长刘鹏表示,新城将建设“一山一水四廊多湖”的多元生态格局和“2+3”通风廊道,明确生态用地“不可占用”,即建设用地必须让位。

在此背景下,规划还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战略储备”——在东部新城规划建设的初始阶段加强土地储备。

一方面,加强功能保留,重点支持东部新城未来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新需求。规划2个城市预留用地,每个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区一级有8个预留用地,每个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另一方面,近期要加强各级中心城区和高生态转换价值地区的土地价值储备、储备和控制,探索出让前租赁等土地利用新模式。

"留下空白是东部新城迎接未来的韧性."刘鹏认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一方面,城市建设是“过劳”,低水平重复建设时有发生。天上掉馅饼比率为0+的城市发展会导致“城市疾病”。另一方面,规划对土地使用的控制过于清晰,这将导致城市缺乏应对风险的空间。

公共服务优先

该规划充分研究了东部新城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标志性建筑和主要市政基础设施的需求,将49.3平方公里的土地锁定为主要设施空,占东部新城土地的6.6%,达到现代世界城市的水平。

根据规划,东部新城将成为未来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035年规划总人口为385万,城市常住人口为265万。2070年,计划总人口为800万,城市常住人口为740万。

传统城市一直是自然增长的,当空空间不足以改造。“如果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跟不上城市的需求,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导致大城市出现疾病。”洪炜说,根据新城未来的极限状态,在这个战略规划中还提出了一个相当前卫的策略:以公共优先为基础锁定主要设施。

该战略旨在允许城市在城市建设之初储备和锁定资源。

以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为例。根据东部新城空战略发展规划,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文化展示、体育赛事、国际交流、教育研究、医疗保健、政府服务和商业消费设施7大类20小类,共102个位置,形成“一轴四核26节点”布局,总面积39.7平方公里。

其中,医院、学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是东进的先导。石狮中学和七中已经与东部新城签署了合作协议。吉利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和成都体育学院等高等教育资源也聚集在这座新城市。

省社科院研究员艺声认为,在城市建设之初,以人为本,兼顾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无疑将使这座“未来之城”吸引更多的人才,为新城成为成渝两地发展相反的新的极核奠定基础。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从三个关键词看成都的“未来之城”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