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4字,读完约3分钟
制图李开红
在获得“2018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后,成都建设低碳城市的行动得到了加强。日前,《成都商报-红星报》编辑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成都市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正式发布《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设2019年度规划》,首次提出实施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从6个方面、36项措施构建绿色低碳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能力体系。据估计,到今年年底,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900亿元。
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900亿元。
根据年度计划,实施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的目标是,到2019年底,进一步提高城市生产系统、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绿色低碳程度,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新成果。
根据具体指标,环保产业产值达到900亿元,新经济产值增长1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了2.5%和3%,清洁能源消耗比重上升到60%以上。随着不少于16000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心城区机动化公共交通分担率进一步提高。空气体质量优良率达到67.6%及以上,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及以下;森林覆盖率达到39.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8%。
金堂环保电厂已于12月底竣工投产。
建设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成都坚持走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加强绿色低碳制造业的计划是推进关闭30家产能落后企业或淘汰部分生产线。加强绿色低碳服务业将加快成都绿色金融中心的建设。加快发展新经济产业,力争新增2家以上独角兽企业,新经济产值增长18%。
同时,我们将建设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坚持把能源革命放在污染防治和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着力改善“减煤升油”结构状况,加快淘汰6台燃煤锅炉,实施国家六油标准,扩大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有序合理构建分布式能源体系。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金堂环保电厂12月底建成投产。
100%新能源汽车用于新公共交通
以控制“大城市病”为重点,将可持续发展扩展到新增空房间,成都低碳城市建设将加快优化城市空房间布局,加快13个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建设,打造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同时,完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将公共汽车和公务汽车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分别提高到不低于100%和50%,增加11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启动物流车辆示范。努力提高绿色建筑质量,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实施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减少玻璃幕墙使用,到2019年底,至少有30栋建筑接入市政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
通过低碳城市的共建共享,成都将创造一个人人共享、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始终倡导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到2019年底,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将实现100%全覆盖。
40个“百园”示范项目启动
行动计划提出坚持全球绿色增强,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在多个层面建设城乡绿地。我们计划全面增加森林碳汇75万立方米,完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4万亩的“绿化景观增加”。新建的天府绿道覆盖了四川西部800公里和300个林区。
此外,增加公园绿地、河湖湿地,启动40个“百园”示范工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14.6平方米。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编辑李艳琴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今年的低碳城市建设计划推出不少于1.6万辆新能源汽车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865.html